嬌生慣養,自私,
自理能力差,不獨立
吃不了苦,任性
異想天開,無責任感
.
似乎從90後出生的那一刻起,
他們身上就被貼上了各種存在偏見的標籤。
如今的90後,
有的可能已經結婚生子,
小一些的可能也已經馬上要步入大學
更多的人初入職場或已經在職場打拼了幾年
...
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
總會因為上面提到的那些標籤
或是
缺乏工作經驗,資歷尚淺
簡歷直接被Hr丟進垃圾桶,
甚至不給一個坐下來聊聊的機會
不論哪個年代,媒體總是重複報導著對年輕人的批判、年輕人的無助,這一點意義也沒有,如果少了前輩出面當Giver*,後輩如何當Braver?與其謾罵批判,何不多做點事情一起來改變現狀?
一項調查顯示,臺灣青年失業率已連續7年超過12%,實質平均薪資倒退16年,臺灣104希望基金會發起了一場名為「Be A Giver」的社會運動。希望能者前輩挺身當Giver,讓後進有典範可學習。
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
不怎麼樣的25歲,
你,有沒有過?
視頻中的受訪者,都是目前處於公司中高層職位的管理人員,在他們看到一些被遮住名字的履歷時,對履歷中的人各種嫌棄甚至認為不會錄用這樣的應聘者。但當他們揭開受訪者的名字時,發現有國際著名導李安的名字或是他們自己親人或朋友家小孩的時候,都表示了吃驚和自省。
臺灣主持一哥——黃子佼也曾經歷過事業上的低潮。但他的師傅、老闆張曉燕女士仍沒有放棄他,而是依舊堅持每月照發他的工資。這段經歷讓黃子佼備受鼓舞和感動。
從十六歲踏入演藝圈,投入張小燕旗下開始,迄今已逾二十八個年頭,曾妙喻自己與張小燕的師徒關係就像唐三藏之於孫悟空,最近,他又有了體悟及新解,「應該是如來佛之於孫悟空才是!」黃子佼說,「不管今天我表現得再好,和小燕姐仍有十分大的差距,我只有不斷精進及追趕,才能把距離縮短一點點,更遑論我的舉手投足,她都一清二楚,真的就像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
「佼佼幫助我,我幫助別人!」黃子佼和李炳輝在失去舞臺的日子裡,不但沒有放棄更是將這份幫助人的力量繼續傳遞下去!
曾經以《流浪到淡水》歌曲走紅樂壇的 李炳輝與在主持、廣播舞臺上發光發熱的黃子佼,他們都曾陷入職業生崖的低潮,但因為熱愛表演舞臺與一顆熱情助人的心,讓他們在最熟悉的舞臺上相遇。佼佼在臉書上幫忙爭取演出的善念,讓兩人建立連結,獲得幫助的輝哥,也接力把這份愛傳出去!
無論人生如何起落,只要舞臺還在、觀眾還在,他們都不曾放棄,更沒有忘記身為藝人最重大的社會責任,就是發揮影響力,讓需要幫助的人被看見。
事實上,在黃子佼工作最低潮時,除了張小燕外,還有不少願意給他機會的Giver,而這些人,也是他相當感激的對象。「能夠在央視主持《首映》這個節目,最要感謝總導演田華,要不是他肯為我拍桌子,怎麼會有這樣的寶貴機會!」蒞臨《首映》的來賓大牌如雲,舉凡王家衛、梁朝偉等,都是節目座上佳賓,但由於黃子佼當時在內地並無響亮名氣,製作單位不少人反對,然而田華看中他率真、認真的主持風格,不惜拍桌保證為要讓他順利出線。
他再以新收的弟子Lulu (黃路梓茵)為例,當初會被她打動,就是看到她認真付出的態度。黃子佼勉勵年輕人,「在不餓死的情況下,首先是要付出,再來也是付出,之後還是不斷要付出。」「主持金馬獎後,得到不少讚美之詞,卻只有Lulu拿著自己寫好的筆記來找我,裡頭詳細記錄了我每一段主持的亮點、話語。」為了再測試Lulu的誠意,黃子佼又出了功課,要求她針對去年的臺北電影獎寫一份心得報告,Lulu沒有讓他失望,「拿到報告的瞬間,我就知道這個徒弟非收不可了!」
年輕人就業難的問題不只發生在臺灣,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存在這樣的現狀。對此,年輕人在自省的同時,也許這也是社會需要反思的問題。
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偏見,年輕人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
*註:Giver是「給予者」,包括職場前輩、技藝專業、導師教練等,舉凡能將專業技術或知識態度傳承給他人皆可稱為Giver,接受傳承的另一方則為Taker「接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