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號,丁寧在其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條她為當下困難運動員募捐的內容,丁寧在視頻中如此說:
「大家好,我是丁寧,受疫情的影響,全球體育產業都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這可能也是我從當運動員以來受到的最大挑戰。沒有了比賽的支撐,可能很多運動員都無法維持自己的生計。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我們,獻出你們的愛心」。
這次募捐活動,是由國際乒聯發起,並面向全球進行,所募集全部捐款,將歸集到國際乒聯基金會,主要用於疫情困境中的球員、教練、裁判、成員協會,以及為賽事項目提供支持和援助。
像日本的伊藤美誠、德國的波爾等各國名將,也都被國際乒聯邀請,像丁寧這樣,作為此次國際乒壇募捐的形象代言人。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卻表示了反對意見:
網友們主要認為:全球都處於「非常時期」,國際乒聯所言的募捐,是用於「乒壇困難人員及賽事」,可是,如果跟普通困難群眾相比,這些人真的算是困難戶嗎?
如果按照平時的不同消費水平,或許這些桌球人要比往常時困難了,但這只是自我的縱向比較,可這些桌球人要是跟普通大眾進行橫向比較呢?
這樣的觀點,似乎也有點道理——特別是在中國,我們的桌球選手都是有訓練保障、生活保障的。當然,如果沒有比賽可打,比如大賽的獎金沒了,職業聯賽的出場費沒了,雖然自我比較之下,要比過去差了些,但還不至於到了生活困難的境地吧?
也就是說,對於中國的桌球人而言,顯然還未到了要為他們公開募捐維持生活的地步——則丁寧以其號召力,在中國進行募捐,似乎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大。
而如果在中國是為國際上的桌球人募捐,則似乎扯得有點遠了:要知道,還有很多普通人更要困難吧?則在此「非常時期」,我們的募捐著力方向,不更應該是他們嗎?
其實,丁寧此舉的源頭,是國際乒聯的統一行動,確實並非主要將中國桌球人作為幫助的對象,所以,丁寧被選中作為世界乒壇慈善募捐的代言人,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被動性的行為——所以,想多了的網友們,大可不必將矛頭,對準了具體的丁寧本人。
況且,慈善募捐的前提,應是自由自願,針對丁寧的募捐宣傳,各人在各自理解的基礎上,捐不捐在於每個人的自我決定——因此,沒有必要因為丁寧是其中的一個代言人,就要將不認同或不理解之處的矛頭,用於針對丁寧個人了!
而丁寧本人在中國,也經常做公益慈善事業,像她最近就繼續進行「叮噹公益行」活動,這已是第四年開展此活動了——可見,丁寧的公益慈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了!【原創作者: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