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位於歐亞大陸腹心,地域遼闊,遠離海洋,山盆相間,具有地貌比較複雜,氣候比較乾旱,資源比較豐富等特色,因為交通運輸和自然條件等原因,新疆是我國開發利用程度較低的一個地方。
新疆地質構造複雜,有利於多種礦種的形成,境內礦種比較齊全,儲藏量大,是一個具有開發潛力的地區。新疆已發現有用礦產120餘種,佔全國已發現礦種的75%左右。
新疆已經探明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鈹、白雲母、鈉硝石、長石、陶土、蛇紋石和膨潤土等8種;居全國前列的有銫、熔劑白雲巖和鑄石輝綠巖、天然氣、石棉、自然硫、鉻、鋰、石油、煤、油頁巖、鉍、芒硝、鉭、錳、鎳、磚瓦黏土、水泥用頁巖、鹽、鈮和鈦等。
新疆探明的鐵礦儲量為8億噸左右。接觸交代型鐵礦多集中分布在哈密的雅滿蘇、天湖和阿勒泰的蒙庫等地,主要工業礦物為磁鐵礦,礦石品位在50%左右。此類型鐵礦的探明儲量佔全疆總儲量的22%以上。熱液型鐵礦主要分布於阿克陶的契列克、鄯善的尖山與梧桐溝、哈密的磁海等地,多為菱鐵礦。也有少量磁鐵與褐鐵礦礦石品位多在45~55%之間,探明儲量約佔全疆總儲量的40%。此外以火山沉積型和沉積變質型鐵礦儲量較大。前者主要分布在哈密的白山泉,後者集中分布於鄯善的帕爾崗等地。而沉積型和巖漿型礦點和較少。
新疆阿爾泰山、天山和崑崙山等三大山系和塔裡木、準噶爾兩大盆地及一系列的山間盆地,地質構造複雜多樣。地層齊全,火山和巖漿活動頻繁,有色金屬和稀有、貴重金屬有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阿爾泰山的突厥語意為「金山」。該山系花崗偉晶巖脈十分發育,且結構完整,具有「天然地質博物館」的美稱。蘊藏著豐富的綠柱石鋰輝石、鉭鈮鐵礦、榴石、鋰雲母、銅、鎳、鉛鋅、金等多種有色和稀有金屬礦,和國內外馳名的海蘭寶石、芙蓉石、碧璽、石榴石質寶石、紫羅蘭寶石等極為珍貴的寶石。
新疆的銅礦主要集中分布在阿爾泰山、天山和靜至烏什地段和帕米爾高原一喀喇崑崙山東部。以上三地區,約佔已探明儲量的90%左右,其中阿勒泰地區佔67%,為新疆銅礦最富集區。從已探明的情況看,阿勒泰地區銅礦儲量佔全疆總儲量的2/3以上,礦石含銅量多在1%以上。最高達3%,伴生有金、銀、鈷、鈀、碲等多種元素。喀什一克孜勒蘇地區佔16.53%,其次是阿克蘇地區(佔6.65%)、巴音郭楞州(佔3.52%),其他地區較少。
鎳礦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和哈密等地,以喀拉通克、黃山東、黃山等礦為主,這些礦,鎳與銅共生。鎳含量在3%以上。鉛鋅礦主要分布在南天山西段與帕米爾高原東坡,以阿圖什的霍什布拉克和卡蘭克一格拉克兩礦儲量最大。此外,烏什、溫宿、託克遜等地也有分布。近幾年在阿爾泰山前山帶也發現了不少鉛鋅礦點。新疆鉛鋅礦伴生有多種有用礦物元素。以鎘、鍶、砷、鈷、銀等為多。
鎢礦分布於博樂、託克遜、和碩和哈密等地,以矽卡巖型為主。礦物為白鎢礦和黑鎢礦,一般三氧化鎢含量為0.31~1.5%。新疆的金礦遍及區內各地,但以阿爾泰山、準噶爾西部山地最多。新疆金礦成因類型較多,但以砂金和脈金為主。沙金主要分布於阿爾泰山南坡和崑崙山一阿爾金山北坡的山前地帶與河谷階地,以及洪積一衝積地層中,含金層1~2層,多達5層,厚0.3~2.5米,含金品位0.1~2克/噸。在阿勒泰的教勒特河床中曾淘出重170兩的金塊。脈金主要分布於熱液型石英脈中,以準噶爾西部山地最大,在阿爾泰山的富蘊、青河境內和天山中東部地區也有發現,含金品位一般為3~20克/噸。
2018年西崑侖大紅柳灘一帶新發現氧化鋰資源量200萬噸以上,平均品位1.5%,預測淺氧化鋰礦資源潛力500萬噸。同時,礦床還伴生有鈹、銣、銫、鈮鉭等稀有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