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經典裡人生並關注
歲月如水,人生如歌,經典相伴
· 經典裡人生,經典奉獻·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繁花似錦的流行樂壇,經過近十年的積累和內外交融,流行音樂迎來了空前的繁榮。在這燦爛繽紛的百花叢中,周治平就像一朵獨立但不耀眼的水仙,靜默開放,卻香氣迷人。
他的音樂如同他的人,低調謙遜,沒有雜質,純淨優美得像一首首動人的詩歌,他是臺灣音樂的才子,也是遠離凡塵俗世的音樂詩人。從1981年跨出音樂旅途第一步至今,他在華語樂壇已經走過了38個春秋。
他就像一杯香醇的酒,帶著醞釀多年的往事,在心靈放鬆時刻,縈繞在人們的心間。
當光芒不在,繁華落去,我們重拾往昔,卻發現他依然在我們的記憶裡生動溫潤,溫暖著青春年少的記憶,從未離開。
時光匆匆,讓我們飽嘗歲月的艱辛;青春總是充滿了遺憾,讓我們在回憶時感傷真情的錯失。總想在歲月荏苒的流逝中,抓住那些曾經銘刻心坎的點點滴滴,在青春容顏的悄然改變中戀戀不捨,重複那些五味雜陳風花雪月的過往。
周治平的音樂,就像我們的回憶,沒有大喜大悲,沒有熱烈濃鬱,安靜熨心,寵辱不驚;溫潤人心,溫文爾雅,宛如午夜靜坐窗前的一杯清茶,可口入心,卻又輾轉難眠。
寫古典溫婉的詩句,唱最乾淨的情歌,觸碰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在周治平的歌聲裡,收藏著人生最初始、最純潔的愛和青春。
在流行樂壇,周治平素有宋代詞人柳永之稱,不緊不慢中層層鋪敘,工筆白描,慢詞長調,委婉細緻,娓娓道來,卻又韻味悠長,感人至深。
周治平的詞作傷而不悲,纏綿而不哀怨,在平實敘事中讓人渾然不覺身陷一種落寞而優美的意境,看似平淡的白描中帶給人們一點一滴的情緒滲透,與柳永「今朝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有異曲同工之妙。
曾經有人將周治平的歌曲連成了一段文字,「經歷了春夏秋冬,看遍了花開花謝,使我整夜難眠的,仍是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雖不是青梅竹馬,曾為情所困,往事悠悠,一天一點愛戀,你依然在我心深處。嘗過了時間的傷,唱盡了歲月的歌,為何夢不到你的容顏,難道城市的夜容易失眠?翻閱玫瑰花瓣的信箋,仿佛我就在你身邊。多情的人,寂寞的眼,再相遇也許來生,我相信總有一天。重提往事,只是為了焚燒昨日。不要問我過得好不好,我和我追逐的夢,比翼雙飛,永不停歇。」仿佛是一篇愛情的宣言,浸透著青春和愛情的點點滴滴。
名副其實的音樂詩人,他用詩一樣的語言吟唱愛情。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是周治平所有歌曲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首歌,那些「坐愛情兩岸,看青春流逝」的陳年往事,曾經年少輕狂的我們流光飛逝中的成長,那些飄蕩在春去秋來日子裡的,所有青春的歡顏和隱藏的心事,在周治平的雍容典雅的演唱中,徐徐翻開,撲面而來。
月光和星子,玫瑰花瓣和雨絲/溫柔的誓言,美夢和纏綿的詩/那些前生來世都是動人的故事/遙遠的明天未知的世界/究竟會怎麼樣
寂寞的影子,風裡呼喊的名字/憂傷的旋律訴說陳年的往事/所謂山盟海誓只是年少無知/告別的昨天遠去的歡顏/究竟是怎麼樣
歌聲中,我們會真切感受到風花雪月的過往,浪漫纏綿,美麗感傷,歲月一去不回。縱然往事重現,又有幾人能重新尋覓到那份曾經的悸動,如此可望而不可及,我們才刻骨銘心,魂牽夢繞。好好珍藏在記憶最柔軟的地方,讓它慢慢溫潤漸漸老去的時光。
周治平的音樂,是一位充滿故事的詩人,面對著紛繁世界,悠然自我,溫雅從容。
周治平的音樂生涯,有兩個顯著的身份,自己鍾愛的音樂製作人和短暫的歌手。
周治平1960年出生於臺灣,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音樂。家裡兄妹五人,他是老么,哥哥姐姐都非常喜愛音樂,大姐喜愛搖滾,二姐喜愛古典,哥哥喜愛民謠,三姐喜愛黃梅調,哥哥姐姐們不同的喜愛給了周治平最初的音樂啟蒙,使他接觸到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在他年少的心裡播下了音樂的種子。
高中畢業後,他考上臺灣世新大學廣電系,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成為一名電臺的播音員或是記者。
然而,出於音樂的愛好,他和大學好友黃大軍搭檔,經常輾轉於民歌餐廳駐唱,在這段時間裡,磨練了自己的音樂初心。
1981年,周治平憑藉兩張校園民歌唱片的錄製,雖然反應平平,但意味著跨出了人生音樂旅途的第一步。
1985年,周治平和黃大軍一同去考綜一唱片公司的助理製作,主考官是著名音樂製作人陳小霞,因為以前他們在餐廳駐唱時就認識了她,結果很幸運被陳小霞破例開恩錄取,就這樣周治平正式走上音樂製作之路。
後來綜一公司原來製作人的突然離職,他和黃大軍兩個助理製作人,倉促中被迫開始獨立製作齊秦的個人專輯《出沒》,這次給了他們很好地錘鍊機會。周治平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那時候沒有任何製作經驗,那張唱片給了他快速成長的鍛鍊。在齊秦1986年發行的這張專輯的封面上可以看到製作名單是他們三個人一起的署名:齊秦、黃大軍、周治平。
這一次的製作經驗,為周治平逐漸成為一名職業音樂製作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因為製作經驗還不夠,對應的歌手業績不佳,周治平最後無奈離開了綜一唱片公司,在外面晃蕩了一年多的時光。
直到1987年,他迎來了命運的轉機。與他合租房子的另一位音樂人,也是周治平的好友陳美威進了寶麗金臺灣公司的合作公司---齊飛唱片。在他的極力推薦下,周治平終於進入了齊飛,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製作人。在那裡,雖然前兩年默默無聞,但開始接觸很多大牌唱片製作,如鄺美雲的國語版《堆積情感》、張國榮的國語版《拒絕再玩》,等等。
老天不負有心人,媳婦開始熬成婆。1988年,周治平的事業開始有了起色,這一年他寫了一首《夢不到你》,收錄在他為黃鶯鶯製作的專輯《日安,我的愛》裡。這張專輯雖然賣得不算特別好,但卻為周治平打開了局面。從這次開始,他在公司裡開始慢慢有了一定的口碑。
同年,公司讓他為當時臺灣很紅的電視明星甄秀珍製作唱片《紅唇一生》,結果這張唱片居然賣得很不錯,讓甄秀珍煥發第二春。自此,周治平在樂壇業內的地位迅速提升。他的很多歌曲開始被人拿去當主打歌曲,如周華健的《寂寞的夜》,就是出自他的手。
一年後,香港寶麗金收購了齊飛唱片,正式進軍臺灣,周治平順理成章成了寶麗金的製作人。寶麗金在臺灣發展得很順利,周治平的製作人事業也進行得如魚得水。在寶麗金唱片公司的慢慢栽培下,他終於逐步成為臺灣歌壇頂尖的詞曲作者和音樂製作人中的一員。
作為詞曲作者,周治平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寫給其他歌手而由他們唱紅,他為張國榮、張學友、黎明、張鎬哲、齊秦、劉德華、梁朝偉等歌壇巨星都做過唱片,其中有不少作品已經成為經典,比如周華健的《寂寞的眼》、劉德華的《我和我追逐的夢》、張學友的《晚安吾愛》、梁朝偉的《一天一點愛戀》,等等。其中劉德華的《難免有錯》、張鎬哲的《世間纏綿》都成為了當年的熱銷專輯。
音樂才情加上堅持和努力,讓周治平的音樂事業起飛。作為音樂製作人,周治平後來在臺灣的地位不低於李宗盛、小蟲等人,成為臺灣最搶手的音樂製作人之一。
周治平之所以能成為優秀的音樂製作人,與其不同於其他製作人的用心做事和敬業精神緊密相關。
他認為在唱片製作的過程中,製作人和歌手之間應該經常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及音樂觀念,必須了解歌手想要的是什麼,並根據歌手的聲音和外形,找出歌手自身的特質和亮點,找到適合歌手的方法,確定專輯的歌路走向,選擇出適合的歌曲,讓歌手能夠盡情地發揮,製作出一張完全屬於歌手的唱片。
他為每一位歌手製作唱片,會特別強調製作人要與歌手當面詳細溝通,而不是像有些製作人,與歌手之間比較陌生,從歌手以前的唱片或Demo中,了解歌手音特色在哪兒,推測他的想法是什麼。
而且他還主張一張專輯不能由多個製作人完成,儘量一個製作人,自始至終跟到底,確保整張唱片的整體感和音樂的完整性,這樣讓歌手具有比較鮮明的風格,從而在在競爭激烈的流行歌壇找到自身可以立足的合適位置。
他在「風花雪月工作室」成立後接到的第一張製作專輯就是梁朝偉的。身為影帝的梁朝偉,在之前已經發過兩張跟別人合作的國語專輯,但反響很差,以至於很多人都說他不會唱歌。所以梁朝偉要再發國語唱片,外界都不看好,很多人避而不接,怕砸了自己的口碑。
周治平卻迎難而上,大膽接下了梁朝偉的國語唱片製作 。
周治平一面與公司研究專輯的音樂路線,一面與梁朝偉溝通,希望找到梁朝偉身上的靈魂,然後將這靈魂灌注在他的專輯中。他花盡心思為他度身定做了《一天一點愛戀》,結果這張專輯非常成功,廣受歌迷歡迎,讓梁朝偉紅得一塌糊塗。其中《一天一點愛戀》等經典歌曲,硬是將這位「不會唱歌的影帝」捧成了銷量和口碑俱佳的氣質歌手。
周治平後來談到梁朝偉:以前他對自己唱歌沒有信心,在錄製的過程中,我們逐步建立了這份信心,這點很值得驕傲的。我幫他創作了兩張專輯,這兩張專輯都賣的很好,這也成為了他的代表作,這些專輯不僅給我帶來了很多榮耀,也給他帶來了信心。
這一次的唱片製作,開始顯露出周治平不凡的音樂悟性和把握能力。雖然他個人沒有從這張唱片賺到錢,但卻賺到了巨大的音樂口碑。他後來回憶說,那是他很久以來做唱片時與歌手溝通最久的一次,甚至包括了梁朝偉自己的所有想法。周治平的努力使梁朝偉的歌唱得到了樂壇極大的肯定,為聲線一般的他在競爭激烈的港臺歌壇爭得了一席之地。
寶麗金看到了周治平的潛力,為了留住日益蜚聲樂壇的周治平 ,特地為他成立了小島唱片公司。
1996年,寶麗金公司大老闆鄭東漢的兒子鄭中基,人稱太子基,要進軍臺灣樂壇,鄭中基出道的製作任務落到了周治平的頭上。1996年他為鄭中基製作了專輯《左右為難》,結果一炮而紅,接著第二張專輯《別愛我》,到1997年的《絕口不提愛你》,市場歡迎度一張比一張更好,鄭中基一躍成為歌壇的新歌神,一度被人們寄予接班張學友的厚望。鄭中基紅了,周治平又一次轟動了臺灣樂壇。
從一個初出茅廬的音樂愛好者起步,從寫歌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周治平成長為華語樂壇著名的頂級音樂製作人。
作為音樂製作人這個身份,他已經非常成功。
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歌手,卻是他心中隱藏的另一個音樂夢想。
機會終會眷顧有準備的人。1990年,寶麗金公司出於對周治平歌唱水平的良好預期,以及為公司打造一位明星級製作人的商業考慮,公司準備給他出專輯。
終於,迎來了周治平的歌手時代。
1990年,他推出了首張專輯《青梅竹馬》。唱片一下子賣出了30多萬張,遠遠超出寶麗金公司之前的預料。周治平從一名只在圈內有名望的製作人,搖身一變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是誰和誰的心,刻在樹上的痕跡/是誰和誰的名,留在牆上未曾洗去/雖然分手的季節在變/雖然離別的理由在變/但那些青梅竹馬的愛情不曾忘記
是誰給誰的信,藏在深鎖的抽屜/是誰和誰的身影,留在泛黃的相片裡/雖然情侶的誓言在變/雖然說謊的方式在變/但那些魂縈夢系的秘密不曾忘記
而那些做過的夢唱過的歌愛過的人/那些我們天真地以為永遠不會結束的事/而做過的夢唱過的歌愛過的人/留在漫漫歲月不能再續
青梅竹馬,有緣無分,是不是在歲月的清洗衝刷中,隨風而去,只剩下美麗的纏綿在風中迴響?那些心中最初最美最純的珍藏,是不是終究要在無盡的遺憾中隨著時光慢慢老去?
年少的感情,純真無忌,從青梅竹馬到與子攜手相知相契,這樣的天長地久又有多少人會有這樣的幸運?
歲月指縫太寬,年少清純太瘦,可遇不可求,就這樣在我們的不經意間擦肩而過,只有那時的純真歲月令人回味綿長。
一瓣玫瑰代表一份不舍的依戀/紀念我們曾經那麼美的昨天……
一瓣玫瑰代表一份枯萎的依戀/別再想起曾經那麼美的昨天……
低回往復的旋律,娓娓敘事的填詞,一種銘心刻骨。人生的種種悲歡離合也可以表現得這般內斂從容,悠悠不盡。
首張唱片市場反應強烈,寶麗金公司對周治平的定位開始發生變化,希望他慢慢地轉型為全職歌手,並安排他陸續推出了後面幾張個人專輯《歲月如歌》和《風花雪月作品集》。
但周治平並不想一直當一個全職的歌手,他唱歌只是為了成全自己的夢想,另外有了歌手知名度,更有利於自己製作人的事業發展。他知道自己的個性更適合在幕後做一名詞曲作者和音樂製作人。
因為這個職業理念未能與公司達成一致,1994年周治平離開了工作8年之久的寶麗金,開始了與公司達成約定的有一定關係約束的半單飛,與哈林一起合作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
1992年底周治平的第三張專輯《風花雪月作品集》中許多歌曲由他自己演唱,使這些以前寫給別人的歌得到了最準確最精彩的演繹,也獲得了歌迷的喜愛,並被廣為傳唱。
對青春易逝美夢易碎紅顏易悴的無限傷感,很多歌手演唱過,只有周治平自己才演繹出這樣的盪氣迴腸。
1995年推出的第四張專輯《花開花謝》,很好地表現出周治平個人的詩人氣質中,所蘊涵的對於青春和愛情追求的理想與困惑。
細膩動情地演繹,別後的悠悠思緒被周治平渲瀉得綿綿不絕、淋漓盡致:
曾在多夢的青春不經意的誓言裡道別的一個人
竟是滄桑的旅程漫漫的長夜裡最期盼的眼神
卻在消逝的青春遺忘了誓言裡孤單的一個人
再次回首從頭只有往事悠悠和遠去的你的溫柔
周治平在2016年的演唱會上講起自己因從軍而去世的父親,回憶起姑姑等待大哥歸來的往事,因此而創作的歌曲《箏》,中途數次哽咽,演唱全程淚光點點。
他說,寫過的歌太多,有的寫過唱過就忘了。這首《箏》是他寫過的歌中自己最喜歡的一首。
天有多長,地有多久/天真的你曾如此問我/許下的承諾要一生相守/怎知道世上還有悲歡離合。
天有多長,地有多久/能不能等到重逢時候/所有的悲傷,所有的感動/都會在淚眼中,再度回首。
1996年,周治平舉辦了「那一個春天浪漫晚會」的演唱會,之後告別歌手身份,暫時退出歌壇,後面的創作都以筆名發表。
自從1995年推出第五張專輯《風花雪月作品集Ⅱ》後,他休息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2000年才開始轉向內地,在北京尋求發展,繼續自己的音樂理想。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傳統音樂行業的大勢已去,周治平一直在大陸尋找各種機會。他明白,這個時代已不再屬於他們這一代人,不可能再像當年那樣,創造那麼多的奇蹟。他希望能重新打造自己的音樂世界,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發掘音樂新人的平臺,完成自己當年「小島唱片」的心願。
周治平曾說:我的最大的夢想,也是從小的夢想,就是我有一個音樂王國,我希望這個夢想,能夠在這邊讓我這個音樂王國可以逐漸的茁壯長大,讓我們這些歌手都能夠在熒幕前,在大眾的眼光前面,發光、發亮。
於是2005年,他和朋友在大陸創辦了「草臺回聲」公司,為大陸的獨立音樂人提供展現自己的平臺,周治平希望從中發現好苗子。在公司搭建了一個小型演出場地,不定期地請獨立音樂人來演出,因為不設麥克風,音樂人都是輕鬆自由的狀態,這種形式吸引了不少新的獨立音樂人加入。
草臺回聲對新人和內容的專注,展現出音樂人真正在做音樂,發過的唱片市場反響也還不錯,後來有資本看好,就投進來了。周治平說,有好音樂就有希望,因為真正在做音樂。
為了培養新人而甘居幕後,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和有才華的年輕人在一起,我感覺又活過來了。」
做獨立音樂,周治平在追逐自己的音樂夢想時,也一直在關注和參與流行樂壇的發展。在《超女》、《快男》最熱鬧的年代,周治平就是幕後高層;他多次擔任《快樂男聲》、《非同凡響》、《中國好聲音》的評委或導師。
快速變化的時代,永恆堅持的音樂,不隨波逐流與盲從是瞻,一直是周治平的音樂追求。
2006年,他和童安格在臺灣舉行《童周共聚》演唱會,兩位風格截然不同,搭配起來卻是天衣無縫的完美組合,共同攜手舉行了三場演唱會,除了演唱他們的多首代表性歌曲外,他們還互換角色互飆對方的歌曲。周治平首次演唱他這幾年的創作及匿名發表的作品《困砂》、《沙子》、《春天》等。而童安格更是秀出了十八般絕技,從口琴、小號、長笛、吉他到鋼琴。演唱會全長超過三小時39首經典,一氣呵成,毫無冷場。他們還特別為這場演唱會量身打造了一首新歌《記得那首歌》,也是唯一一首由這兩位超級製作及音樂才子合寫合唱的歌曲。
這次演唱會獲得了空前的好評和歡迎,被歌迷奉為周治平音樂生涯經典中的經典。
2014年,周治平在南京紫金大劇院舉行了E現場系列演唱會,三個小時的時間呈現了20多首經典金曲。來自天南海北的歌迷們相聚在一起,在他溫情雋永的或新或老的歌裡,聽自己曾經的故事和那些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2016年深圳秀狐為他重金打造2016周治平【唱給你聽】全國巡迴演唱會。秀狐董事長蔣科政先生說:「有些歌手不應該被人忘記,他們的音樂裡有太多的故事和回憶。不管是對於正在老去的我們,還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都應該向他們和他們的音樂致敬。」言之切切,表達了人們對於周治平音樂的深切懷念和喜愛。
經歷過華語樂壇最好的時光,體會過時代過去的失落,周治平的音樂總在人們不經意間緩緩響起。
視音樂為生命的周治平有一個願望,那就是三四十年之後依然有人記得他,記得他的作品。
他如願以償,38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在聆聽他的歌聲,尋找他的記憶。
或許以後,人們可以忘記了他和他的歌,但他在歌聲中吟唱的,痴情歲月裡的溫潤詩意的情感會在聽者剎那感應中永恆,他為我們歌唱的風花雪月的過往,永遠會在回憶裡流連難忘。
經典奉獻
與您的朋友一起分享
經典裡人生,經典與你同行
長按識別,添加關注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