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港片已死」是沒有意義的偽命題,那關於「港片還需多久爆發」的叨逼叨從來沒有停歇。
這次帶頭起鬨的是《寒戰2》導演——梁樂民和陸劍青。他們給出的答案是——
這個答案明確又模糊:一方面《寒戰2》5天近4億的票房為港片賺足了底氣,另一方面,在參差不齊的大電影市場背景下,誰又能肯定觀眾一定是奔著「港味兒」進影院的呢?
對影迷來說,港片起起伏伏這麼多年,話題早不新鮮。
前段時間未能上映的《老笠》和《樹大招風》,可讓自媒體人逮住了,「港片中興希望」,「B級片內地重生」,鞭屍橋段不停上演,為了傍個大腿,真什麼話都敢說。
實際上,今時今日有多少人在乎港片的死活?
毒藥君人輕言微,無意為一個世界金融中心扣上是死是活的標籤,但對《寒戰2》導演陸劍青和梁樂民的「一兩年爆發」,的確不敢苟同,拋開情懷,技術分析:
港片想在一兩年爆發,為什麼只能洗洗睡?
《寒戰2》的好口碑來源於「變」——在《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等硬派警匪片的大背景下,《寒戰》不再拘泥於「動作」和「特效」,人物設定從單兵對峙上升到制度對壘,內地觀眾嘗到了「政治驚悚片」的白色恐怖,《寒戰》的成功離不開陸梁二位導演對劇本的匠心打磨。
反過來看,今年其他港片,口碑大多折戟沉沙。
同為陸梁導演的第二部作品《赤盜》,沒有突破原有的警匪框架,勉強及格。
《三人行》——莫名其妙了大概65分鐘的前戲後終於看了5分鐘的歌舞雜技。
《刑警兄弟》——喜劇犯罪惡搞老港片明顯玩現了。
《暗色天堂》——林嘉欣金馬獎大放異彩,可全片能看的也僅僅是她的顏值。
能讓張國榮發揮最大表演能力的羅質量,去年一部《消失的兇手》身陷水軍醜聞。
明顯動機不純的《澳門風雲》和《鴨王》系列,用屎尿屁的橋段本身就抱著挨罵的心態卷錢走人。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開噴了:淨挑得分低的說,怎麼沒見毒藥君拿《樹大招風》和《美人魚》說事兒?
於是我們來到了第二層:口碑好的影片大都不能播,為什麼?
香港電影的看家本事是什麼?答:三級片!
在大陸電影未分級之前,脫衣服和賣血漿的鏡頭註定無法公映,硬上?只能剪個七零八落,這慘痛的教訓大佬杜琪峯早就N進宮:
縱觀近期好口碑的港片,《踏血雪梅》血漿漫漫,《樹大招風》涉嫌港獨。
跑都來不及,敢捧著炸彈去送審?
什麼?你說《美人魚》?
拜託!別拿情懷說事兒,這就是一部爛片——
所以,《寒戰》系列是近兩年體制可以接納的口碑最好的港片,但有一定的偶然性。
一組數據說明一切,看看《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
在世界第二大票倉,票房寡頭,有7部電影的題材是「喜劇」。
所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需求決定市場,快節奏的生活決定了電影在中國終究還是個娛樂項目。
喜劇註定碾壓嚴肅題材,早在四年前《一九四二》就證明了一切。
反觀十年內拿得出手的喜劇港片,《美人魚》除外,抱歉,再無第二,類型片沒有市場,註定很快被遺忘。
提提好漢當年勇——香港電影在輝煌時期,主要還是以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武俠片、功夫片、鬼片為主。
這一方面是製片公司追求商業效益的直接手段。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香港人口僅有600萬,比小不比大,實體規模只有臺灣的四分之一,近代一個世紀才發展起來,碼頭文化缺乏電影製造的想像和素材空間,香港體量太小,文化總量實在不足,這一點才是香港電影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同時,類型單一,同質化嚴重也拖了港片的後腿。
這些年,港片中的「港味兒」味同嚼蠟:
港澳旅遊市場的開放,讓越來越多的人對香港難以懷有獵奇的心態,電影中的「港味」也逐步回歸到了它的地理屬性,甚至因為廣深、澳門、新加坡逐漸趨同的緣故,這種地理屬性對大陸人來說也不再那麼明晰了。
說到特效,毒藥君此處有必要吐槽《寒戰2》的3D特效:「有這個必要嗎?」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好萊塢進攻全球市場徹底超越港片,那今天美帝領軍的CG特效則讓港片不能望其項背。
其實無論是好萊塢定義的商業片概念,還是如今一家獨大的視覺體驗,老美在技術層面,真心無人匹敵。好萊塢大片伴隨著分帳和盜版在 90 年代後期大肆傾入大陸,開啟了一個更豐富的想像空間。
《阿凡達》用3D開創了視覺體驗新戰場;《變形金剛》用極致的細節彌補了劇情的短板,而這一切的關鍵是——
中國影迷很買帳。
就這樣,以好萊塢為首的西方大片用了大概十年的時間,從技術層面,徹底將港片擊倒。
說完技術說劇作,這些年韓國犯罪影片,已經進入世界一流:真實、亂鬥、冷兵器能抓住觀眾的視覺,而「自黑」、「改革」和「訴民怨」的內容核心又巧妙地表達了觀眾的心聲。
還有土著豪強,主要是以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為主的東南亞小國的電影產業的長足發展,而且已經形成了本土特有風格,港影面對著多重夾擊,多已戰敗退出。
香港回歸,外來資本注入本土市場,第一是人才流走了,成龍、李連杰、周潤發為首的幾張大牌全部去了好萊塢,儘管成績一般,但畢竟都願意去國外鍍個金。
第二,內地審查導致了香港電影人在製片拍攝發行等等環節上話語權的缺失——以前最擅長的三級片、恐怖片,現在都不能拍,不能拍怎麼辦?北上大陸,合拍電影!
這也直接導致了香港新演員的難產,影迷總結,男主演除了劉青雲、古天樂、張家輝、郭富城、劉德華、吳彥祖似乎就沒別人了。
金馬影帝張家輝是這樣解釋:「如果不找我們演,投資方就會賠錢!」
一直都有培養新人習慣的香港導演王晶解釋,當紅的人,每個年代都是有固定人數的,「演員也有甲乙丙丁之分,製片人為了保證票房,只會用最當紅的那批演員,這點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只看近十年金像獎頒獎,入圍的影帝影后基本上還是十年前的那一批就知道,任何時代,人才永遠是最重要的資源。
細數這些年香港「小鮮肉」,黃宗澤屢接爛片,陳偉霆靠《老九門》刷存在感,這是何等尷尬。
培養出一批導演藝術家和戲骨演員,又豈是一兩年能解決的?
有人說港片衰落的背後是政權稀釋的結果,毒藥君一介書生不敢多問。
然而,無論從《寒戰》成功的偶然性,還是港片類型單一、演員斷層的角度來說,陸劍青與梁樂民嘴裡的那句「港片爆發」,一兩年之內難以實現。
《無間道》後,港片由盛而衰,《寒戰》後,港片未必由衰而盛。
- END -
投稿郵箱:tougao@duyao001.com
毒藥君微信號:duyaosir
近 期 熱 門
直接點擊即可查看
英國脫歐 | 樹大招風|李思臻
餘罪 | 常書欣 | 反差萌導演 | 魔獸
毛片導演 | 狩獵 | 三體 | 大魚海棠 | CAA
6月電影 | 6月摘評 | 梁振華 | 李易峰 | 漫威
曹保平 | 侯鴻亮 | 哭聲 | 娛樂圈奇案
性冷淡 | 金掃帚 毒蘋果頒獎典禮
毒藥小視頻 | 七月院線指南
回復以下關鍵詞「精選」查看更多精彩
毒藥App是建立在社區基礎上的內容平臺,每天提供高質量影評書評,同時打造兼具專業性與年輕化的寫作群體。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毒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