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觀念——《天道》

2021-03-03 南方弄筆

       辛丑新年過得平淡,每天就是泡茶、玩貓、養草、看劇,一個人獨處的日子難能可貴,按照約定的計劃,後面幾年將是個鬧騰的日子,至少沒那麼多功夫琢磨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最近看的一部劇叫《天道》,我想天意也是讓我看這部劇吧,早在2019年我就知道有個叫「丁元英」的傢伙,可也不知竟是別人筆下的一個虛擬的角。當時,因為那一段詞吸引了我的眼球。

《卜算子·自嘲》

丁元英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海鬥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第一次看到這首詞我就不禁笑了,仿佛嘲笑的人便是自己,可看了劇發現自己算是高估自己了,啥也不是,相比作者我連這般自嘲的能力竟是沒有,但連綿不斷的是無休止地思考,觀念,他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趴在井沿的人是不是我們自己?

       我已經兩次談過觀念了,我似乎本能地更關心觀念的更替,自認為自己就是《天道》中趴井沿的人,我不知道這份高估是好還是壞,且絮叨絮叨。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經說過「when an inner situation is not made conscious, it happens outside, as fate.」我比較喜歡的翻譯版本是:當人的潛意識不能進入你的意識的時候,它就是你的命運。所以我想生活中許多不期而遇的東西算是命運了吧,剛準備相信這句話我又不禁害怕起來,我既知道了這是我的命運,按照卡爾榮格的話那還叫命運嗎?由此可見,不期而遇的並非都是命運。觀念,按我的拙見是人對事物的成見,一種自以為是而自娛自樂的狀態。當然,按照比較官方的解釋說這裡面又分主觀與客觀,我的說法只談到主觀,可我覺得客觀的觀念更像是法律需要的證詞,它的存在一旦失去了主觀層面將無從說起。我的說法似乎有點唯心主義的傾向了,否認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性規律。但這也是我覺得它值得拿來思考的價值,我們習慣了以物質反推精神文化的方法了解這個世界,有什麼樣的物質財富才有可能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可這種方法一旦到了丈母娘那談彩禮我們這種男人乃至整個社會法律都要明文反對了。金錢不是衡量一個女婿是好與壞的標準,那客觀就能反推主觀為什麼我們就欣然接受了呢?這很矛盾但又很不矛盾,矛盾的是他們互相衝突,不矛盾的是如果他們之間的衝突就是一種觀念呢?觀念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觀念引發的無休止地衝突,其中物質與精神的衝突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哪怕我現在在這樣想也是一種觀念在潛意識地約束著我。按照電視劇的比喻我們都是趴在井沿邊上的人,可就算我們到了井的上面,不久還是會發現自己只不過在另外一個井底。用我們老祖宗的話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曾經有個人人說這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說故事的人,一種是聽故事的人。其實觀念也是如此,哪有什麼觀念,不過是像我這樣的人閒著沒事瞎總結出來忽悠人的,大夥一聽像那麼回事不小心當了個真,於是就在時間的長河中住上一段時間,等該死的死去了,該忘的也就忘了,落下的笑話也就成了多年以後茶桌上的談資。

      我這樣談觀念,顯然有些不著調不專業了。當我知道有人在研究人的觀念,如我這般瞎想想的時候,我就隱約地能感受到觀念是一種可怕的工具。不能說,但要學會用。這很矛盾,不能說的東西多著呢。

神既道 道法自然 如來 

——《天道》

《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可它不就是在道道嗎?不能說不代表無需說,不可說,只是說出來讓別人聽見了,無論是信了還是不信都傳遞了一種觀念,這些個有意和無意間傳遞的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思想的根本。劇中面對一場官司,說是不同觀念的人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斷和選擇,這在我看來是個觀念的陷阱。一旦我們承認了作者口中的判斷和選擇就會去思考判斷和選擇的對錯,就會承認觀念的優劣,甚至既定了觀念的發展線路。但就我而言我是反對觀念的優劣的,在上一次談觀念種我已經提出不同觀念只不過是不同社會的一種需求,根深蒂固的觀念只不過是當下社會無奈的一種思想狀態。優劣,好壞,用劇中話說無明眾生,沒有真理真想,只有好惡。

       「你的前途在哪兒?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能說的什麼。」——《天道》

       繞了半天,我又說觀念是不可說的,因為無論我怎樣去定義它都會發現我是在被另一個觀念的支配下下的這個定義。那這個定義便就失去了對聽者的價值了,而我便成了控制聽者的傀儡,因為我並不知道自己有控制了誰,甚至我從未想過但一旦說了便又是做了。觀念是什麼?我想這個結論是沒有結論,一旦去思考便永遠陷入無限地輪迴。

       說了是聰明人,不說是一門智慧,關鍵的點在社會需要多少聰明人、多少智慧的人。我們常常的誤區是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個聰明人,我看不一定,聰明這個詞本身就帶著好惡帶著傾向,而智慧是一種定力,是不為他人眼光而改變的一種公平公正的判斷力。用劇中韓楚風形容丁元英的話叫:他是個明白人。但明白人也是人,也有無奈,也會有七情六慾,也會失落與彷徨。心若是不能安住,終究是一個行屍走肉。

相關焦點

  • 《天道》中質疑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對的嗎?看懂後讓人發憷
    《天道》這部十一年前的神劇,放在今天依然可以被稱作經典。二十四集,短小精悍,豆瓣評分高達9.1。這部劇播出時並沒有引起轟動,但看過的人無一不被其中的思想所震撼。看過原著的都知道,24集無刪減《天道》的還原度很高的,臺詞都是百分百的還原。但是還是有喜歡天道的粉絲,認為天道36集才是無刪減的。
  • 天道、人道、醫道與疫情防控
    中國文化中,天人的觀念極其複雜,從最初的仰望蒼穹、列星流布、行氣變化的視覺意識,到觀察、辨識、體悟和言說的對象,其漫長的歷程和複雜的蘊含,可以說難盡言表。在最早的文獻記載,天被擬人化作為膜拜的對象,呈現為原初的巫覡文化形態。周代以後,天的意向發生了重大變化,德性之天與自然之天的觀念同時被強化和系統化,逐步形成中國人的一種新的宇宙觀。
  • 《天道》丁元英是生活的藝術,芮小丹是藝術的生活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什麼是生活,怎麼才能讓生活更美好,不同的人給出不同的答案,丁元英是生活的藝術,芮小丹是藝術的生活,兩個人完整演繹了生活本身。很多人說天道是什麼,天道表現方式萬千,萬象,但是一定有一種方式,那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一種是愛情再理想和現實來回擺渡。
  • 電視劇《天道》中細思極恐的細節,你真的讀懂了嗎?
    無論你承認與否,天道情結就像「救世主」情結一樣,是一種精神療法,對於未知的一種想像,我們想像天道存在,天道有規律可循,但是誰也說不清楚是什麼規律。天道是混沌的,不陰不陽的,甚至是造化的,因為天道最大的奧義就是變化,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 電視劇《天道》中細思極恐的細節,你真的讀懂了嗎?
    從特殊國情出發,我們一定要熟知權力的遊戲,實際上權力也是另一種天道,從上古神話時代《封神榜》,到蒲松齡《聊齋》再到曹雪芹《紅樓夢》講的不過是權力鬥爭,只不過換了一個模樣罷了。最大的「天道」就是「政治」,但是這不是小老百姓可以談的,丁元英和韓楚風酒後論民主被刪減了,芮小丹自殺身亡被刪減了,還有耶路撒冷朝聖之旅也刪減了,五臺山論道部分也刪減了。
  • 楊拾郎天道:關係再好,也不能說這兩句話,你的人脈可能會一文不值
    關係再好你也不要口無遮攔,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尤其不要觸碰他人的底線。很多人就是失敗在說話上,說話沒有分寸,傷人自尊卻以為自己很真誠,慢慢就成了孤家寡人。推薦你看一部電視劇《天道》,劇中主人公丁元英與五臺山高僧有一段很深刻的對話,可惜被刪了很多。
  • 《天道》:丁元英的「顛倒思維」
    《天道》這部電視劇主要劇情是男主人公丁元英是商界怪才,隨後結識了「天國之女」芮小丹,這一對音樂發燒友上演了一出浪漫的天國之戀。以愛情為主線,其中還集結了商戰、警匪、政治等內容,可謂是一本現代商戰的科教書。
  • 《天道》丁元英五臺山論道這一段,為什麼刪掉?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其中很多部分刪減,文學作品改編沒有高度還原書籍本身。因為無題所以有更多的想像自由和想像空間,刪除不一定是壞事,對於人來說,想要看未刪減的就一直找,不想找的,刪不刪無所謂的。
  • 《天道》養兒防老?你從一開始就錯了
    《天道》講述了年輕的女警官芮小丹通過朋友結識了商界怪才丁元英,並受託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丁元英異於常人的性格和讓人瞠目結舌的才華深深吸引著芮小丹。藉由對音樂的共同熱愛和製備音箱的契機,芮小丹和丁元英建立了戀愛關係。
  • 《天道》的文化屬性是什麼?
    看完《天道》,劇中的主題句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說盡了基督教、道教和佛教的核心和真諦,「神就是道,道是客觀規律,就是這樣」。看這劇,有些理解,更多的是困惑--思考-迷惑-思考-沉思-就這樣吧。
  • 《天道》生命中的黃金時間,是當下還是未來
    電視劇《天道》告訴我們一個真相,過去和未來都是虛妄,只有當下人生才是我們需要用愛用心付出的東西,無論人類自欺欺人的謊言有多「完美」,人始終是要和人在一起生活的,因為生命太孤獨了,本能的孤獨。所有關於救世主或者「天道」的言論不是玄學,不是陰謀論,而是事實,如實觀照,如是觀照,我們要清楚我們生活的客觀環境,精神環境,以及我們自己的王國,自己的精神國度。
  • 一部費煙的電視劇——天道
    近段時間,偶然間聽到友人說起《天道》這部電視劇,看著友人對劇中丁元英主人公的崇拜,極力向我推薦這部神劇,我不禁對這部僅僅只有二十二集的電視劇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趁著端午節假日一口悶了這部劇,至今意猶未盡。
  • 《天道》為什麼在十三年後才火?從社會意識形態轉變開始
    ,08年的農村在我印象中還是帶著很濃厚樸實的民風的,在當時人們的意識和舊時代一樣,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在那個時候只要你有困難,鄰裡鄰親的都會給你或大或小的幫助,你有困難,你借錢,一般都可以借到錢,反觀現在「借錢時你是爺,還錢時他是爺」,「不要輕易借錢給親戚朋友」的這種觀念已經開始深入人心,特別是藉助自媒體的傳播,是一股能量的滲透。
  • 電視劇《天道》:當你窮困潦倒時,不妨試一試天道思維方式
    男主角丁元英認為,一些社會現象,文化屬性,思維觀念已經顛倒,他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真相,真理再顛倒回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很多人認為是一句貶義的話,來說明這個人油嘴滑舌,投機取巧,忽悠他人。現實當中呢?許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卻往往見人說鬼話,見鬼說人話!
  • 《天道》一點感受
    《天道》這部劇看了已經不下十遍了。因為頭條上一網友發了一段劇中關於孝順的短視頻,自認看了很是震撼,於是轉過就把這部劇看完了。也是熬夜看的,應該是看到了凌晨4點多吧,具體時間已經忘了。看完這部劇還是不過癮,把小說也看了,後來又把作業豆豆的其他作品小說看完了。
  • 《天道》中的商業鬼才丁元英,深度解析丁元英的價值觀
    「《天道》是一部中國電視劇史上難得一見的奇劇。毫不誇張的說,沒點中國傳統文化打底的老外是很難理解丁元英這個人的,尤其他那些奇特的思想。 《天道》這部十二年前的神劇,豆瓣評分高達9.1,現在還有很多評論在更新,看過的人大多會被其中的思想和帶給人的反思所震撼
  • 善惡觀念的古今之變
    的確,如果說殷商時代是一個無善惡的天命主宰一切的時代;那麼,周代則轉變為以德性為天道之內涵的人文時代,善惡價值被容攝進對至高主宰者的理解中。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分,就是天命與天道的關係問題。天命是至上者的命令,它本身是無所謂善惡的,如紂王就說「我生不有命在天」(《尚書· 西伯戡黎》),這是講他認為他之為王本身乃是由天命指定的,因此不可能被改易;天道則是至善的所在,是以德性為判斷標準的天的規則,如周王朝之所以興起就在於文王、武王都是有德的。後世中國歷代的王朝建立者,都要通過論證他們自身因為具有充分德性、進而代表天道所以獲得了天命。
  • 《天道》:不可逾越的文化屬性
    2008年的《天道》《天道》,一部頗有深度的小眾老片電視劇。據說,有人看完這部《天道》之後,註冊了一個「大米」品牌,傍著頭羊「切開的蘋果」不亦樂乎。也有人看完後做了個PPT,然後圈了一眾「天鵝蛋」。《天道》的核心,不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的辯經,不是「當生則生,當死則死」的天國愛情。
  • 電視劇《天道》——天道所謂天道究竟是什麼
    電視劇《天道》,小說原著名字《遙遠的救世主》,從天道和遙遠救世主這兩個名字來分析,天道不是救世主,遙遠的救世主六個字,說明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救世主,這部小說的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就是天道的主角丁元英認為的,天道是規則,上帝或者佛祖,一切神靈都是規則。
  • 王志文天道:一個人能力再強,做不到這兩種「舍」,註定難成大器
    一個人能力再強,做不到這兩種「舍」,註定難成大器!1、為初心而「舍」《天道》中馮世傑在退股時購買農戶19.4萬元的債權換取設備,即使格律詩公司倒閉了,他依然可以運用現有的設備和人員繼續生產,也可以找其它音響公司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