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極一時的家庭劇《小歡喜》剛剛完結,醇燃大戲《老酒館》就飄香而至。開播第一集,它就雄霸全國衛視黃金檔收視排行榜的冠軍寶座,當晚實時數據直接破1,之後一直佔據榜首巋然不動,且持續走高。
該劇由高滿堂、李洲共同創作,劉江執導,陳寶國、秦海璐領銜主演,馮雷、劉樺、程煜、馮恩鶴、王曉晨、鞏漢林、方清平、牛犇、石兆琪、白志迪、曹可凡、嶽紅、張晞臨、袁姍姍、屠洪剛、陳月末、姬他、譚峰、剛毅、寒青、王曉龍、蕭松原、田小潔、張可盈、曹夢格、馬程程、馮粒、曲柵柵、蔡榮等主演等人主演,不是老戲骨就是獎項傍身的實力派演員,單看陣容就已經足夠吸睛。
濃鬱的年代質感,紮實的劇作,真實質樸的生活氣息,豐盈飽滿的人物塑造,妙語連珠的臺詞,吸引了眾多微博網友分析熱議,大家對頭兩集劇集呈現出來的高質量匠心品相給予高度讚譽。
戲劇創作上有這麼一個說法,「生死7分鐘,黃金前三集」。
那麼,《老酒館》是怎麼起頭的?
前兩集講述了老酒館的緣起:1928年初春的東北,大連的好漢街上熙熙攘攘,陳懷海帶老三(劉樺 飾)等兄弟闖關東來大連街上開老酒館。
開門不利,大傢伙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沒想到半夜裡,這具「屍體」居然不見了,而頭天一起撞見屍體的一位「小個子」又找上門,要求陳懷海一行人破財消災,導致陳懷海被一位老警察給帶走了。
但陳懷海畢竟是闖關東摸爬滾打過來的,什麼世面沒見過,自然深知此事另有蹊蹺,於是不慌不忙地設了個計,逼得老警察承認了所謂的屍體「老潘頭」其實是假死,目的就是為了敲陳懷海一筆。理由很簡單,闖關東回來路過此地的人,警察局都要雁過拔毛,這是規矩。
按理說遇見了這麼晦氣的事兒,一般也不願意選這地方開酒館了,太邪性,可陳懷海覺得一開門就上演一出大戲,就定這裡不挪地方了,老酒館也就這么正式開張了。
就開篇短短的兩集,當時好漢街魚龍混雜的現狀以及陳懷海作為闖關東人的智慧與血性就已經初見輪廓了。此時,老酒館的故事才算真正開始。
短短兩集,就體現了優秀劇集紮實的密度:不拖沓、不絮叨、不飄忽、不空洞。它有強情節、強衝突、強懸念,但人物又不是情節的工具,相反,人物在情節中彰顯其個性和風採。
留學歸來愛走洋派作風、追逐新潮的賀義堂,固執保守、一心想要拆散兒子賀義堂和洋媳婦的賀小辮,看似心狠手辣實則守護百姓的日偽警察,愛耍小聰明、快嘴仁心的說書人杜先生,聰明果敢豪放爽朗的谷三妹,嘴毒但卻重情重義、思維縝密的三爺.這些接地氣的人物群像總能把人瞬間帶到那個年代。
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賀小辮被人成為「做舊版蘇大強」
每一個角色都有值得說道的地方,才是群像的正確打開方式。當然,其中最出彩的形象,自然是陳寶國飾演的陳懷海。
在這部戲裡,陳寶國貢獻了自己有史以來最多的哭戲,「戲演了40多年,頭一回這麼哭。拍戲時這個人物就一直糾纏著自己,每場戲都是乾貨,都是掏心掏肺的演,拿出自己的真。你不感動自己,又怎麼感動觀眾?」而為了《老酒館》,原本戒酒將近十年的他也開了戒,「戲好,就得喝。」
此次飾演陳懷海,陳寶國表示這似乎是其等待多年的一個角色,「案頭工作做了四五個月,但感覺為這個人物的準備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他自己也表示,這部劇中他飾演的角色是前後3年他最滿意的一個角色。
2008年,電視劇《闖關東》首播,這部講述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期間,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離鄉背井闖關東的電視劇,以一種最生動接地氣的方式展現了當時的山東人身上敢闖敢拼的性格特點,那股子血性讓無數觀眾動容。
11年後的今天,該劇的編劇高滿堂再次操刀,接續十年前的那股熱血,創作了當年闖關東的那群人身上發生的另一個故事——《老酒館》。
業界一致認為,該劇是金牌編劇高滿堂的「壓箱底」之作,因為主角陳懷海的原型就是高滿堂先生的父親。
從前,高滿堂的父親就是在大連的興隆街上開酒館的。而高滿堂從小耳聞目染的是街上的吵雜和酒館裡的熱鬧。同一條街上還有燒餅鋪、醬肉鋪、藥鋪和點心鋪。大連人的酒館就像北京人的茶館,宴請賓客、交友聚會、煮酒談心、日常聯絡,都在酒館裡。因此,高滿堂對弘揚傳統酒館文化和塑造陳懷海的人物形象一樣有感情。
編劇高滿堂說,「我一直在尋找那一個可以折射太陽光芒的水滴。」在劇中,陳懷海開的那家老酒館,就是這顆水滴。
人物的命運被時代裹挾,帶著濃厚的時代印記,這是《闖關東》的故事能夠在電視史上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重要原因。同樣,《老酒館》亦是如此,劇中無論是酒館內的人,還是酒館裡的過客,每一個人都豐滿而鮮明,帶著深刻的時代烙印。
而對於當下流量當道,小鮮肉出演的爛劇不斷的電視劇市場,《老酒館》的播出,處處可見老戲骨,除了實力演繹「薑還是老的辣」,實力打臉沒演技的流量藝人,還給電視劇行業打了一劑強心劑,告訴了所有人,戲還得靠」演技「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