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平叔
前幾天,也就是上月的26號,收到子玲的微信,問我27日有沒有空?未及回答,她緊接著又發來電子邀請函,點開一看,原來是邀請我參加次日舉行的銀灘十八年慶典。
當然得去!
於是一邊回復著,一邊心底暗暗思忖,子玲的銀灘竟然創立已有十八年了,時間真的過得好快!
第一家銀灘是開在桐梓林的,時間是2002年。而我第一次去銀灘應該是在03年的一天,是被哥們兒老餘邀約去的,他那時就住在桐梓林的中華園。
記得那天在銀灘一直吃了很久,也喝了很多的白酒,因為老餘堅持認為鮑魚可以幫助男人體內滋生子彈,於是又吃了太多太多的鮑魚……
老餘全名叫餘澤耆,在我眼裡也是個很成功的企業家,他旗下也有一家餐飲店,也在桐梓林,離銀灘不遠,名曰「鰭合軒」。
那時,經常被老餘呼喚到位於「鰭合軒」四樓,他的半圓型辦公室裡一起吃飯,吃了他不少的魌頭。只可惜老餘走的太早,走時竟還不到六十。
第二家銀灘是開在新希望路上的,和桐梓林銀灘只隔著一條人民南路,時間應該是在2006年,沒錯,就是2006年,那時我家已經挪到南門上來了。真巧,這第二家銀灘就在我家的附近。
銀灘鮑魚新希望店
新希望路是條新建的路,街道名稱的出處應該與某著名企業有關,新希望路拐過去就是航空路。
而航空路的歷史顯然比新希望路要稍微悠長一點點,名氣也要大一點,因為早先航空路還是半截路的時候,這裡擠滿了一家家的鰱魚莊,仿佛是「高洞鰱魚一條街」的成都分街,算是這一帶的美食先驅了。
後來這邊發展起來了,鰱魚們都被攆到紅星路南延線的東側,被稱為長榮路的街上。如今貌似也沒剩兩家了。
銀灘落戶新希望路之前,這裡能吃飯的地方還不多,名氣大一點的也就是航空路上老卞的「菜根香」和新希望路上李國忠的「錦水苑」了。這兩家曾經也是名氣響亮,都曾經在成都人的嘴巴裡輝煌過一陣,那時都從其它地方輾轉搬到這一帶。
銀灘來到新希望路之後,應該是帶動了這一帶的美食繁華。一時間,什麼「鐵在燒」、「零零七」、「巴哈咖啡」、「裡約」、「聖果樹」等等記得名字或記不得名字的,中西餐各式美食林立街頭……無奈悲涼的是,當一陣歲月的疾風吹過,紛紛如保齡球瓶般應聲倒下!甚至就連開業時美女如雲的「零零七美魚館」也沒能躲過倒閉的厄運,要知道這家的後台老板可是如日中天的範爺範冰冰啊!
垮掉的遠遠不止不太擅長餐飲玩法的範冰冰們!
垮掉的還包括一度牛皮哄哄譚長安譚魚頭!
還包括餐飲老江湖火巴火鍋!
啥子火巴?
就是一個「火巴」字,四川話軟不邋遢的意思,字庫裡面沒得。
餐飲總是不乏接力者,一個老闆倒下去,千萬個老闆站起來!
然後是繼續裝修,繼續開業,繼續倒下;再繼續裝修,再繼續開業……如此前赴後繼,樂此不疲。
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這條街上究竟輪換了多少餐飲界的英雄豪傑和打不死的小強,我已然是記不清楚了。
倒是彭子瑜老師那天在銀灘說得好,如今能堅持十年的餐飲已是相當不易了,能如銀灘般傲立十八年的堪稱奇蹟!
我以為,能在大國做餐飲且能不倒者,皆非凡人也!
銀灘的老闆——子玲就不凡!
子玲在慶典上
認識子玲,要比認識她的銀灘要晚很多。
去年的某天,朋友艾倫約我去銀灘,說子玲正計劃在麓湖開一家銀灘新店,想聽聽我的建議。
於是就去了。
就認識了子玲。
我其實一在關注著銀灘和它背後的主人,我直覺她應該是個有張力,有魅力的一個女人,而且還一定是個有故事的女人。
子玲果然是有故事的。
子玲是個相當執作的人,為了能讓食客在銀灘得以享用新鮮極致的食材和烹製精美的佳餚,子玲不惜勞頓,滿世界去尋找食材和食譜。
這些年來,她吃過40多個國家的數萬種食物,摘過近百顆米其林星級餐廳的星;她到寒冷的西伯利亞尋找俄羅斯超級大扇貝,又到太平洋最南端的塔斯馬尼亞尋找鮑魚;她甚至不顧缺氧爬到海拔5000米的高山去尋找松露和松茸……
十八年來,為了保證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食材的新鮮,動用了大約7千次的航班。
於是,子玲被業界譽為食材獵人!
在銀灘的十八年慶典晚宴上,食材獵人子玲慷慨的拿出了珍藏已久的、三十五年生的大鮑魚,現場烹製,分享給大家。
資深大鮑魚價值不菲,可見子玲是個捨得之人,大氣之人。
我經常說,有時候女人就是要比男人豪氣得多。
所以也就充分說明了,為啥子我喜歡女人要比喜歡男人多得多。
大鮑魚是不能隨隨便便被揉進肚子裡去的,一定得有儀式感,於是子玲和烹飪大師彭子渝一起捧著鮑魚合影留念。
這張照片是著名攝影記者遲阿娟拍的,平叔那時正忙著燙菜,忽然聽得阿娟一聲呼喚,就趕緊跳進畫面了,照片裡這才有了我這個光頭。
不像對紅燒肉、回鍋肉,我對鮑魚其實沒有太深厚的研究,當兩片三十五年的鮑魚進到嘴裡,讓我咀嚼起來頗有些過於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直接滑到肚子裡去了,到時候子玲讓寫《吃後感》描述不出來。
那才冤枉了那極品大鮑魚。
你嫑說,三十五年的鮑魚片片肯定要比普通的鮑魚片片要寬大得多,擱在嘴巴裡面空間也要佔得多,而且咬起來質地也要勁道得多,味道也要悠長得多,畢竟有三十五年的光陰沉澱,其韻味遠非小鮮肉鮑魚可以比的。
寫到這裡,我不由得又開始回味那兩片鮑魚片的詳細味道,具體味道的確是回想不起來了。
再使勁想,居然就聯想到了哈瓦那雪茄的味道,聯想到了陳年老班章普洱的味道,聯想到了窖藏老陳醋的味道……
我是不是有點暴殄天物?
子玲絕對是個對細節及其認真的人,在她眼裡,容不下一丁點的瑕疵。從桌上的器皿擺放,到盤子裡的菜品呈現,她都不停地予以糾正,或提出建議,而且馬上就要改正。
如此這般,讓我都覺得有點過了,又不是搞菜品國慶閱兵,個別食材稍微扭曲一點又咋個嘛。
但子玲有自己的堅持,她說客人來銀灘,不僅僅是吃飽就完事了。銀灘的宗旨就是要讓客人從就餐中體會到儘可能多的愉悅,從食物味型的愉悅、食物形態的愉悅以及服務的愉悅。
從子玲處得到一個信息,十八年來,銀灘一共售出約52萬口鍋底。我悄悄咪咪估按了一下人數和人均消費,耶,業績不錯哦。
子玲厲害!
銀灘厲害!
厲害還在於,即便是疫情期間,面對眾多餐飲企業舉步維艱的現狀,子玲的銀灘計劃依然還在進性當中。
目前,子玲手上已有銀灘鮑魚桐梓林店、銀灘鮑魚希望路店、銀灘鮑魚金沙店。
而銀灘鮑魚麓湖店,未來可期!
銀灘,歷經一浪高過一浪的歲月海浪衝刷,依然繼續著她不變的潔白、細膩和溫淨。
銀灘,就是成都萬千火鍋中的清爽一鍋,就猶如夏日裡的一池青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