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
英文名:Qing He
出生年:1964年
生日: 1月13
星座: 摩羯座
國籍: 中國
地域: 中國大陸
職業: 演員
身高: 164cm
血型: O型
何晴19歲時,出演影片《少林俗家... 1988年,何晴參加電影《紅樓夢一部》、《紅樓夢二部》的演出,扮演秦可卿,何晴以其嬌好的面容
何晴出生於浙江省 衢州市 江山縣(現改為江山市)。父親何佩琳是江山縣體委的工作人員,母親吳先玉原是湖南湘西苗族人,後因在江山縣讀書認識了何佩琳,二人結婚後生下了何晴。何晴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很有藝術細胞,中學時就讀於江山中學文藝班,是當時班上的「種子選手」,演唱的評彈《蝶戀花》還被錄製了唱片。
1977年春,浙江省崑劇團來江山縣招收表演班學員,何晴以優異的表現順利通過了面試、複試,但由於本次招生沒有得到上級部門的批准,她只能失望了。但何晴依然沒有放棄,在1978年又連續參加了北京戲劇學院、浙江省藝術學校、浙江省崑劇團的全國性公開考試,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她真正地被浙江省崑劇團錄取。1978年 8月5日,何晴成為浙江省崑劇團表演班的一名「候補演員」,在此期間,何晴非常努力的學習,但1980年的一場意外讓她左手骨折,差點斷送了藝術生涯,但好在名醫救助,最終康復。
1983年,香港三洋公司的導演華山來到浙江省崑劇團挑選演員,何晴因其文靜高雅的氣質幸運入選,來到北京出演電影《少林俗家弟子》中的小琴,之後她又被《西遊記》導演楊潔發現,出演靈吉菩薩憐憐,從而走上了正式的演藝之路。
1988年,何晴又被知名導演謝鐵驪看中,出演其執導的電影《紅樓夢》中的秦可卿,開始聲名鵲起。1992年又應臺灣著作女作家瓊瑤的邀請,出演《青青河邊草》中的華又琳,這部戲的熱播也讓她成為「瓊女郎」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後她也參演了不少臺灣電視劇,如《戲說慈禧》、《人面桃花》、《情劍山河》、《保鏢之天之嬌女》等,都受到好評。
在《上海舞女》(1988年)、《女子別動隊》(1989年)、《夢斷南洋》(1994年)、《歌手》(1996年)等多部電影上的精彩表現讓何晴迅速躥紅。1990年代前期毫無疑問是何晴演藝的巔峰期,當時《大眾電影》、《大眾電視》、《老電影》、《上影畫報》、《電影故事》、《鏡頭》等國內知名影視刊物都多次報導她的演藝動態。
進入21世紀後,雖然不再年輕,但作為演員的何晴依然有著出色的表現,她出演的影視劇類型越來越多,演繹的角色也各不相同。
感情生活[編輯]
1989年,何晴因電影《女子別動隊》與著名演員劉威相戀,二人於1994年分手。對於這段戀情,在2007年,劉威告訴媒體他和何晴當時只是同居不是結婚[3],而據媒體報導,當時和劉威分手後,何晴非常傷心還在朋友聚會時落淚[4]。此後何晴又因電視劇《風荷怨》結識了許亞軍(這段戀情也有人指責何晴是第三者插足),二人結婚後育有一子,但在2003年,這對人們眼中的「神仙眷侶」也走到了終點。對此何晴自己認為主要是性格上的獨立和演員聚少離多的生活導致了婚姻的失敗,對於許亞軍,何晴則表示「我想,我們還是很適合做朋友的」
《婆婆也是媽》深圳獨播 何晴午馬上演老少配,青年導演尹濤處女作、同時何晴、劉莉莉、午馬、董璇、高雲翔等眾多實力派加盟的都市情感劇《婆婆也是媽》在深圳衛視2集連播。而劇中何晴與午馬的老少配吸引眾人眼球,讓人看到這兩位明星的無窮魅力。
擁有溫柔、婉約氣質的美女何晴,此次在《婆婆也是媽》中飾演一位知書達理的母親,而與午馬的師生戀造就劇中一大亮點老少配。何晴也曾表示:與午馬的合作很開心,對於這樣一對夫妻他們少了所謂的男歡女愛,更多的是尊重、愛戴。在馬可(董璇飾)與李偉大(高雲翔飾)結婚的過程中,何晴將這個愛惜女兒、又不直面衝突的知識分子形象飾演的入木三分。在開播發布會中,她以一句"戲份太少"來表達對該劇的喜愛,同時也希望與該劇眾主創再次合作的願望,相信《婆婆也是媽》會讓觀眾看到這位美女的自然純熟的演技。
何家有女愛文藝
1964年1月13日,何晴出生在浙江省衢州江山市前圳一條普通小巷裡,父親何佩琳,原是江山縣體委的幹部,後來當過小學老師和江山酒廠的技術科長;母親吳先玉是湖南湘西苗族人,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16歲隨軍到江山後進入江中讀書,後來與何佩琳結識、結婚,生下了何晴。何晴 寫真
兒時的何晴長得眉清目秀,天真活潑,誰見了都喜歡她,保姆每天抱她回家時,經常因街上有人逗她玩而「晚點」。5歲那年她進入城關幼兒園,歌唱得好,幼兒舞蹈更是拿手好戲,這段歲月是何晴過得最舒心的日子。
轉眼間到了7歲,何晴進入江山市解放路小學讀書。那時正處在「文革」中期,人們的文化生活極為單調,從小就愛好文藝的何晴,只能經常看老掉牙的8個樣板戲。有一次,江山電影院放映朝鮮寬銀幕故事片《賣花姑娘》,片子是「跑片」輪流放映的,待輪到江山電影院放映時,已是凌晨三點鐘,何晴坐在前排津津有味地看到天亮。當她不聲不響地回到家時,母親還以為她今天起得特別早哩,忙讓她吃了早飯背上書包去上學。可她一到了班裡就來「戲」了:何晴屁股剛挨到凳子上就搖搖晃晃打起瞌睡來,為這事她吃了老師的一頓批評。可她後來還是照樣堅持有戲有電影就看,因為她太喜歡文藝了!
有一次。母親用節省下來的錢給何晴買了一雙新鞋,她沒穿上兩周鞋尖就破了。經母親一查問,方知何晴看了《白毛女》《紅色娘子軍》後學起了芭蕾舞,把鞋尖也跳破了。母親又氣又好笑,她叫何晴脫掉鞋子,何晴就乾脆赤著腳在房間裡翩翩起舞。
何晴傾心唱歌跳舞,考試分數不理想,父母親都很著急。「我們的女兒將來也許在文藝方面會有些出息,還是把她轉到江山中學文藝班學習吧。」一天晚上,何晴的母親躺在床上與丈夫商量道。「那就試試看。」何晴的父親同意了。
在文藝班裡何晴如魚得水,唱歌、跳舞都是班上的「種子選手」,每次演出不是主角就是節目主持人,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才華。她演唱的評彈《蝶戀花》,還被錄音灌了唱片,這在全縣學生中算是破天荒的。當廣播裡播送何晴演唱的評彈《蝶戀花》時,何晴的母親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令何晴父母高興的是,隨著何晴藝術上的長進,也激發了她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她的學習成績終於慢慢趕上來了。
「四堂會考」進入演藝圈
正當何晴在藝術之路上邁出一步時,一個機遇闖進了她的生活:1977年初春,浙江省崑劇團將招考一批表演班的學員。根據招考條件,學員身高要在1.5米以上,可惜何晴身高與標準僅差3釐米,所以老師就沒有通知何晴參加招考。不過何晴的母親覺得這是個機會,即使身高稍差點也應該讓女兒去試一試。於是,她帶著何晴找到文藝班的老師,要求讓何晴到杭州去「碰碰運氣」。《三國演義》何晴飾小喬
第二天早晨年僅13歲的小何晴帶著母親從同事那裡借來的20元錢,帶上乾糧、茶水,懷著一顆火熱的求藝之心興衝衝地登上開往杭州的列車。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在車上呆了7個小時才到達杭州,不料剛走出站門,就被潑了一盆冷水:
「何晴,考試太難了,考的人很多,錄取的標準非常高,我們20多個同學沒有一位被錄取,大家都準備回家去了。」到車站接她的同學見面就說。何晴聽了心頭不免湧上苦澀和失望,到住地後何晴對帶隊的老師說:「既然來了,我總想去試一試。」
當天晚上帶隊的老師領著何晴和兩位男同學來到浙江崑劇團著名演員沈世華家裡,見面後,老師叫何晴在客廳裡先唱個歌聽聽,何晴雖然心裡有點緊張,但她鼓足勁兒富有感情地唱了一曲《送軍鞋》,優美的歌聲把沈老師也唱得三分醉了。
「還能唱點別的嗎?」沈老師親切地問何晴。「行。」何晴自信地點了點頭。 「我失驕楊君失柳……"何晴亮出了「傳統保留節目」:為毛主席詩詞譜曲的評彈《蝶戀花》,她唱得委婉動情,催人淚下。
「唱得好啊,唱得好!」沈老師高興地把雙手往沙發扶手上一拍,起身將何晴拉到身邊,仔細觀看了何晴的五官、身材、手腳,把何晴弄得怪不好意思的。
「何晴,你明天可以到我們團裡參加複試了!」沈世華親切地對何晴說。回到旅館後何晴一夜未眠,她怎麼能不激動呢?在江山中學文藝班20多位參試的同學中,她是唯一通過面試正式拿到複試「入場券」的,這是多麼不容易啊!所以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在明天複試中取勝。
複試在浙江崑劇團排練場舉行,劇團的領導和著名演員都到場了。何晴雖然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場面,但她沉著自如地發揮出最好的水平,唱歌、跳舞、答辯和基本表演,都博得了老師們的好評,終於順利通過了複試關,當劇團領導叫她回去等錄取通知書時,何晴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
然而好事多磨,何晴日夜都在做「演員夢」、「藝術夢」,但半年過去了,錄取通知卻還是杳無音信。她幾次寫信到浙江崑劇團詢問,團裡回信都叫她耐心等待。她耐著性子整整等了一年,終於等到了一張不是錄取通知的通知,團裡通知她說:本次考試是內部招生,上級沒有批准,按作廢論處。現在請你再度來杭重新參加全國性的公開考試。《情劍山河》何晴飾周娥皇
受到命運捉弄的何晴沒有失望,她又按期來到省城杭州。這一次她住在沈世華老師家裡。
「何晴,這次正好北京戲劇學院、浙江藝校和崑劇團同時招生,你想不想也去參加那兩所院校的招考?」沈老師問。「每一個機會我都不想錯過。」何晴認真地問答。
就這樣,何晴先後參加了3個單位招生考試。由於她平時勤學苦練,基本功紮實,加上有了上次考試的臨場經驗,所以她發揮得一次比一次好。結果「三戰三勝」,招考的老師都叫她回去等錄取通知。
一個月後,「綠衣使者」給何晴送來了浙江藝校的錄取通知書,接著,她又被浙江崑劇團錄取。好事成雙,反使何晴父母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最後何晴終於進浙江崑劇團當了演員。
面臨人生大磨難
1978年8月5日,何晴跨進了浙江崑劇團的大門,成為該團表演班的一名「候補演員」。十四歲的何晴,從進團的第一天起她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藝之中。
為了使唱腔準確,何晴除了上課時認真跟老師學唱外,每天早晨五點鐘就起身吊嗓子,或者在收錄機裡插上一盒帶子,一遍又一遍地跟著唱,嗓子啞了就喝一杯「胖大海」茶,夜深人靜時她經常獨自在練功房裡練功,直到把老師當天教的一招一式學會為止。由於何晴基礎好,又能勤學苦練,很快成了學員中的尖子,在她的面前,漸漸呈現出一條寬闊的希望之路,然而,不料一場殘酷的磨難降臨到了何晴的頭上:
那是1980年的一天,何晴在練功時,不幸左手骨被摔折了,在場的老師和學員們很快將痛得臉色發青的她送到附近的一家醫院裡,經醫生將手骨復位後,上了夾板和厚厚的石膏。何晴原以為休養一段時間後就會好的,誰知到剝石膏時,由於最初手術斷骨沒有準確復位,導致左手臂形成「V」字形,根本就無法伸直。演員沒有手,就好比輪船沒有舵一樣,何晴恨不得將這隻「V」形手砍掉重新換隻好的,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就在這時候,團裡的一位老師以為她的手不適應表演,叫何晴去改學化妝。此時的何晴已在崑劇表演上傾注了兩年的心血,加上在文藝班上流下的無數汗水,如今要她改學化妝,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何晴本想痛哭一場,但她沒有哭,在她感到人生困惑的時刻,父母給她寫來了一封封長信,給她以安慰和鼓勵,老師和同事也給了她許多關愛。不久何晴的父親打聽到浙二醫院主治醫師周炳輝教授是省裡著名骨科專家,曾替美國政府的一位要員看過病,於是何晴的父親便陪何晴到周教授那裡求醫。
周教授不愧為名醫,在她的精心治療下,何晴的斷臂奇蹟般地「復活」了。
何晴回到團裡後,她奮起直追補上了所有的科目。功夫不負有心人,1983 年夏天,何晴在畢業的藝術考試中取得了優秀成績,在藝術之路上顯露出一抹新曙光。
奮力走紅影視界
1983年一個晴朗的上午,香港三洋公司的華山導演一行來到浙江崑劇團,他們正在為電影《少林俗家弟子》找演員。剛從練功房裡出來的何晴悄悄走進會議室,只見團裡的演員多數已坐在那裡,尤其是表演班剛「出師」的同學們,一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等待導演的挑選,何晴便趕緊找了個角落的位置坐下。
剛剛練功的何晴身穿一套運動衫,勻稱的身材充滿著青春的活力,氣質文靜高雅,雖然她坐在角落裡,卻一眼就被華導演選中了。何晴 生活照
何晴在《少林俗家弟子》影片中飾演了一個機智勇敢的少女小琴,雖然她頭一次「觸電」,但由於她虛心好學,準確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演活了這一角色,得到導演的好評。爾後機會接踵而來,當何晴拍完《少林俗家弟子》後在北京火車站準備乘火車返回浙江,當她從軟席候車室走往月臺時。正巧被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的導演楊潔看到了,這段時間楊導演正想找一個觀音戲弄豬八戒那場戲中的三仙姑,她感到何晴的外貌、身材、氣質正和劇中人物的要求吻合。楊導演馬上從後面趕上去,可何晴已悄然上了車,楊導演急忙連找了幾節車廂都不見何晴的蹤影,她只好為此嘆息。真是無巧不成書,車在中途時何晴到餐車裡吃午飯,此刻又正好遇上《西遊記》劇中扮演孫悟空的演員六小齡童章金萊:
「何晴,你到北京做啥?」
「拍電影呀!你呢?」
「我去外景地拍《西遊記》。對了,我們楊導演正想找個女演員演三仙姑哩,我看你挺合適的。」章金萊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
「真的嗎?」何晴問。
「猴哥說的一字不差,不信我帶你去。」站在一旁扮演豬八戒的演員馬德華說。
章金萊亮了一個走路「猴招」,與「老豬」一道像牽「白龍馬」似的把何晴帶到了楊導演的軟臥車廂裡。
「楊導演,俺老孫兄弟給你把『三仙姑』找來了」。
正在看電視分鏡頭劇本的楊潔一見何晴,便興奮得叫起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到全不費功夫。天啦,你是從什麼地方鑽出來的?你可把我找苦了!」
楊潔詢問了何晴的一些情況,並叫她在車廂裡當場表演了一個小片斷後,就拍板讓何晴參加《西遊記》劇組,扮演劇中的三仙姑。
1987年,何晴又被電影《紅樓夢》的導演謝鐵驪選中,在劇中飾演一個多情又不幸的人物秦可卿。雖然秦可卿在《紅》劇中不是主角,戲並不多,但何晴憑著自己優良的演技,把豪門出身的少婦秦可卿演得惟妙惟肖,在觀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後,她又在大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水滸傳》中分別飾演小喬和李師師。能在四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大型電視連續劇中都扮演角色,何晴是中國影視界唯一幸運兒。
1988年是何晴開始走紅的一年。身為影、視、劇「三棲演員」的何晴來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參加了由著名作家阿章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上海舞女》的拍攝。在劇中她飾演了20世紀30年代一位飽受辛酸、令人同情的紅歌女白黛林,接著又在電視劇《紅伶淚》中飾演越劇名伶筱丹桂。為了當好主角,何晴在開機前閱讀了大量介紹筱丹桂的資料和分鏡頭劇本,走訪了越劇界的老前輩,全面了解筱丹桂坎坷的一生。同時,她把與崑劇相關的表演技巧自然地移植到《紅樓夢》劇中,充分表現了筱丹桂的豐富思想感情和深厚的藝術功底,從而深化了全劇的主題。此外,她還在《鶯燕桃李》《李師師》《公寓》《姐妹情仇》《紅流》等影視劇中成功地塑造出一批感人的藝術形象。何晴 藝術照
1992年春節前夕,何晴應臺灣著名女作家瓊瑤的邀請,參加了由湖南電視臺和臺灣怡人公司合拍的電視劇《青青河邊草》的拍攝。何晴的精湛表演藝術,博得了編劇、導演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