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0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藍醫生,我都打電話給你們了,你們怎麼還來了啊?這種天氣太冷了,快進屋來暖暖。
」
12月15日早上8點10分,
雅溪鎮洩下村
村民張火明看到藍劉燕醫生時
顯得有些激動,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
村民擔心醫生的安危
醫生記掛村民的身體
12月15日是流動醫院固定去雅溪鎮洩下村上門服務的日子。然而14日晚,一場大雪不期而至,雪花漫天飛舞、城市銀裝素裹……洩下村地處蓮都北部山區,氣溫比市區低很多,積雪未化。洩下村的村民擔心醫生們的安危,提早打來電話給藍醫生,讓醫生們天氣好一些再來。
「我們路上會小心的,你先不要說話,我給你量個血壓。張大爺,您血壓154/78,偏高了,平時可要注意按時吃藥啊。」藍劉燕一邊耐心叮囑,一邊將檢查信息記錄在老人的《居民健康檔案》上,回到衛生院再錄入電腦系統統一管理。
村民關心的話語讓醫生們感到暖心。其實,村民關心醫生的同時,醫生也記掛著村民的身體。「村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快要斷藥了,我們還是去一趟吧。」早上7點,4名醫務人員和1名駕駛員從城裡出發,車內有血球分析儀、B超、心電圖等儀器,還裝有40多種常用藥物的箱子,一路小心駛進洩下村。
車子剛到村裡,流動醫院前就擠滿了前來診療的村民。醫生詳細詢問了村民們的身體狀況,為村民量血壓、測血糖,進行身體檢查,耐心細緻地分析病情並給出診療意見。
眼前的一幕,
是蓮都區推進醫療資源
「下沉」的一個縮影。
流動醫院+「醫聯體」
把醫院「開」到家門口
|曳嶺中心衛生院醫護上門服務|
近年來,按照「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看病更省心」的理念,蓮都區利用流動醫院+「醫聯體」模式,立足於設備跑、醫生跑、專家跑、快遞跑、數據跑,補齊基層「短板」、貫通服務「鏈條」,推行「流動式」服務等舉措,強化醫療資源下沉,構建區、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切切實實把優質醫療資源和服務觸角「下沉」到蓮都區山區。
流動醫院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就醫環境,更提高了村民自身的健康理念。「現在,村裡人有點傷風感冒都會電話聯繫我們該吃什麼藥,『小病靠熬』的想法不再有了。」蓮都區洩川衛生院醫生章蘇朝說。有了這支流動醫院醫療服務隊伍較好地滿足了偏遠地區居民的醫療衛生服務。
當天,流動醫院同時還開進了老竹鎮曳嶺腳村、高畔村,雅溪鎮麻舍村,黃村鄉戈剳村。在老竹鎮高畔村,醫療服務隊隊員直接端著心電圖機上病患家中為其診療開方。
自2019年4月29日
「流動醫院」正式啟動以來,
一直行駛在惠民便民的道路上。
今年上半年1-5月,受疫情影響,我市各地的流動醫院巡回醫療服務主要以疫情防控為主,疫情防控期間全市46輛流動醫院(巡迴診療車),累計巡迴服務5724個村次,監測隨訪136200人次,開展健康知識宣教15萬餘次。
今年6月以後,疫情趨於穩定後,我市流動醫院巡回醫療服務正常開展,1-9月,全市對810個未設有醫療機構的行政村,開展流動醫院巡回醫療服務,流動醫院累計巡診5220次、派出醫務人員12030人次、開展巡回醫療服務255300人次。按未設衛生室行政村每月提供巡迴服務至少1次的標準,截止9月,我市已完成流動醫院巡回醫療服務10944個村次。
按照目標計劃2022年底,未設衛生室行政村每月提供巡迴服務至少2次的標準, 2021、2022年將投入更多的醫療資源增加流動醫院巡回醫療服務。
送醫送藥送服務,
打通偏遠山區群眾就醫
「最後一公裡」
我們在行動……
信息報送單位:市衛健委
原標題:《他們冒雪準時赴約!是因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