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第三期《歌手·當打之年》,忽然就很想寫點什麼。音樂其實是非常個人向的東西,想到哪就寫到哪吧,也可能偶爾會延伸到節目之外。
《歌手》的舞臺也有好幾年了,我也在問自己究竟想在這裡聽到什麼樣的歌呢?最先想到的是 作品性,動聽的旋律,有共鳴的歌詞,完整的起伏脈絡,有明確的想要表達的自我主張;其次是現場演繹的 感染力,這不只是歌手本人帶來的,也有高質量的樂隊和舞美加成;最後可能才是歌手的特質,比如 聲線和技巧,帶給我的衝擊和震撼。
先說說周深。
一句話,天使在唱歌。我非常非常喜歡周深的聲線,極致的純淨空靈,流行唱法忽然轉美聲的時候有種凌空的俯視感,簡直是天使降臨人間。不是說他就是最好的,但確實是我最喜歡的。
從當年《好聲音》的《橄欖樹》開始,周深仿佛一直都在不停進化。中間有幾個我印象特別深的節點,一個是郭沁合作版的《大魚》,一個是唐漢霄合作版的《末日飛船》,再到去年的《聲入人心》第一季,和不久前《我們的歌》,因為跟不同歌手合作的時候經常呈現震撼全場的效果,以至於被稱為「國服最強輔助」,所以我一直特別期待周深的獨唱舞臺。
歌手舞臺上目前周深的三首作品,《大魚》的結尾部分轉美聲的處理,《願得一心人》開頭《在水一方》唱段的老唱片質感,都特別值得反覆聽。但觸動我寫這篇文章的,其實是第三期《能解答一切的答案》。
由於疫情的影響,這一期《歌手》採取了雲錄製的方式,各位競演歌手是在不同地方的舞臺完成了自己的演出。而周深因為自我隔離在家,他的舞臺是最簡單的:自家臥室。
當一首歌,沒有了宏大的樂隊,沒有了絢麗的舞臺,真的只有歌手和歌曲本身的時候,我好像更能靜下心聽歌了。暗黑世界裡溫暖的一面,遭遇冷漠之後仍然抱有希望,這個題材太適合當下,也太適合周深。
平靜溫柔的開頭,是對獨行者的尊重和理解,對冷漠與溫暖詮釋帶著內心的悲憫和愛,再到充滿力度的「無限的可能」,層層遞進,終於將情感完全迸發,再由強轉弱,只留下嫋嫋餘音。「路終有盡頭,但星火永不墜落。」
這裡想額外提一下《我們的歌》,前不久新老歌手雙雙組隊的節目,中間還有打亂重新配對的機會。 資深前輩唱將+新生代實力歌者形成了很好的互補,所以誕生了不少神仙合作。我心裡的TOP3舞臺是費玉清阿雲嘎的《卷珠簾+鳳凰于飛》,費玉清/李克勤/周深的《另一種鄉愁》,以及李克勤周深的《天下有情人》。
其中《另一種鄉愁》是我第一次聽這首歌的三語版,原版是日本音樂家谷村新司創作了《星》,曾經改編為多種語言的版本,對亞洲流行樂壇有很深遠的影響。《能解答一切的答案》表達的情感,其實跟這首經典之作異曲同工。
鄧麗君的日語/粵語版,譚詠麟和羅文的粵語版,鳳飛飛的國語版,各有各的演繹方式,但傳遞的都是 面對蒼茫前路,堅毅獨行的信念。「滿天星光,我不怕風正勁;滿心是期望,過黑暗是黎明。」也許這正是音樂的重要意義所在,歌以言志,撫慰人心。
既然說到了日文歌,就接著說Misia吧。
我是通過這季《歌手》才認識了這位大神級日本歌手,17歲開始跟隨黑人歌唱家學習聲樂,自己參與作曲、填詞,擅長演繹黑人R&B曲風,聲線渾厚,爆發力超強,日本樂壇代表性天后歌手之一,人很低調不太參加宣傳節目,平時專心於音樂和公益。
《歌手》舞臺上Misia目前的三首作品,拿到第三期第一的《向著明天》,不修音不加混響達到這個現場效果固然是絕了,但我個人更喜歡第二期的《騎在銀龍的背上》,如果不是最後Misia唱的幾句中文,我已經完全想不起這首還有國語版。恢弘的音域和收發自如的力量感,完成了一次非常Misia的演繹,盤旋在雲雨漩渦之上的銀龍和努力躍龍門的鯉魚,其實都值得尊重,只是為了 個 人夢想去拼搏誠然可貴,在兼濟天下的使命感面前,無疑會顯得失色。
我聽這個風格的音樂不多,但感覺這次袁婭維遇上Misia是很吃虧的,類似的路線,當一方擁有唱功buff的時候,另一方確實很難翻轉局勢,甚至會因為對比效應拿到更少的現場評審票數,第一期和第三期的排名對比可見一斑,除非在選歌上找到突破之處。
這季Tia的作品推薦聽第二期的《不虧不欠》,特別是情感脈絡的處理和I’m looking out for you的百靈鳥式轉音。
《歌手》舞臺上另一位女歌手徐佳瑩,對我來說存在感有點低,幾位奇襲女歌手也不是太有記憶度,就先不多寫了。目前聽到的女歌手舞臺作品裡,還有一首我放進自己歌單的是劉柏辛的《Manta》 ,一首大寫的「自由,獨特,做自己」。
與前幾位歌手不同,劉柏辛的作品和演繹方式都是完全西化的,作為這季《歌手》上首次出現的曲風,整體效果很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句子間加入的哼唱音特別容易聯想到海洋生物對話的頻率,但跟《大魚》的寧靜恢弘不同,《Manta》裡的魔鬼魚是非常靈動率性的生物,其實很希望她繼續留下來的。
我對嘻哈音樂很多都是聽完就算,收進歌單的非常少,因為很難適合我走路跑步或者工作這幾個場景的背景音樂,主要可能是……詞太多?之前重慶那篇提過Gia的《滄海一聲笑》,大約我喜歡的是灑脫簡單比較颯的表達方式。
作為奇襲歌手的劉柏辛選擇的奇襲對象是華晨宇,這幾乎是個必輸的選擇。
就像開頭提到的,《歌手》PK的不只是作品,還有舞臺感染力,在這個領域裡,花花實在太難以撼動了。我沒有關注過快男選秀時期的花花,但是之前《天籟之戰》,每次改編的舞臺演繹都是非常驚豔的。
這次《歌手》的三首作品,《寒鴉少年》裡一身倔強的追光少年,《鬥牛》裡的多角色角度和炸裂低音,還有為了疫情創作的《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都有不少舞臺高光時刻。
作品本身來說,我更喜歡《鬥牛》,對文明與野蠻的思考,對生命的敬畏,人類最後的驕傲應該在何處?只是以這首作品的複雜度,確實在舞臺上的視聽感受更好,純聽覺的話,可能會缺失不少信息量。
然後該寫到蕭敬騰了。
老蕭是所有競演歌手裡我最早認識的一位,大概從他踢館《超級星光大道》,在臺灣引起熱議,上《康熙來了》的時候開始,算起來竟然有10多年了。那時候還是惜字如金的長髮少年,小S能問出他四個字以上的回答都會很有成就感。誰能想到也有成為《歌手》串講人的一天?
老蕭在《歌手》舞臺上演繹了《皮囊》和《太陽》,都是回歸搖滾本色的選擇,二選一推薦的話我選 《皮囊》,相關推薦是第三期奇襲歌手白舉綱的《安排好的人生》。
如果說前面周深和Misia是人文關懷的代表,花花老蕭和小白,更多代表著青年自主意識的,音樂所呈現出的另外一面——保持清醒地反思,極致力度地表達。特別喜歡小白這句:「謊言也能持續一生,拿著 鑰匙打不開門。」
所以老蕭《那女孩對我說》拿了當期第二是我最迷惑的投票結果,沒有之一,比黃霄雲奇襲勝了毛不易還要迷惑那種(攤手)。
毛不易的敘事詩風格,在《歌手》舞臺其實有點水土不服。第一期出來我發了朋友圈說我會重複聽的 《借》,其實在現場只拿了第七名。《借》唱的是平凡人生,中國風的蕭和大鼓本身是很優秀的樂器,但人間煙火這件事,真的沒有那麼宏大。簡簡單單用鋼琴,聽毛毛安靜地唱「借一寸三九天裡冽冽暖陽,融這茫茫人間刺骨涼」,難道不好嗎?
第二期的《一葷一素》「月兒明,風兒輕,可是你在敲打我的窗欞」,出自東北民間的搖籃曲,對東北孩子有很特殊的情感體驗,特別是這段旋律用口哨演繹的時候。
在之前寫過的《舞蹈風暴》裡,這首就是胡沈員舞蹈《兒時》用的歌曲,可能是聽哭了我最多次的一首歌,也是現場第七。順便說,小胡決賽奪冠的舞蹈,音樂用的就是周深的《大魚》,我喜歡的風格還真是一貫都很穩定。
好吧,忽略名次這件事情。我只想說,這真的是兩首值得收進歌單的歌。
以競演節目來說,這一季冠軍幾乎可以確定在Misia和華晨宇之間,不過從普通觀眾的角度,我其實只希望多聽到一些好作品。以及,能期待一下劉柏辛和毛不易有返場演出嗎?
我的前三期《歌手·當打之年》歌單
《能解答一切的答案》《大魚》周深
《騎在銀龍的背上》《向著明天》Misia
《不虧不欠》袁婭維
《Manta》劉柏辛
《鬥牛》《寒鴉少年》華晨宇
《皮囊》蕭敬騰
《安排好的人生》白舉綱
《借》《一葷一素》毛不易
Less is more 簡單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