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院線峰會近日在京召開。北京歌華有線牽頭,上海東方有線、天津有線、重慶有線、江蘇廣電網絡等全國30餘家省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中國電視院線聯盟」,聯盟覆蓋全國超過2000萬高清雙向用戶,近兩億有線電視用戶。今後,用戶在家裡只需花5元錢,就能通過電視觀看最新電影大片。
由此想到,由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管理委員會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共同打造,以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晚年生活為主題的紀錄電影《白居易在龍門》,今年春節後在洛陽首映時,同時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獻映,實現了中國電影的首次「影視同期聲」。
很多觀眾由此期盼,能否有更多的影片同期在電視臺和電影院之間播映,以方便觀眾觀看呢?通常情況下,一部電影誕生後,都是先在電影院上映,然後過了很長時間,才會在電視臺播映。而等到電視臺播映時,早過了期待期,觀眾往往提不起興趣觀看。事實上,很多觀眾因為受時間、精力、票價等因素的影響,並不習慣或並不方便進電影院看電影,而他們又並非不喜歡看電影。如果能在家通過電視同步看電影,他們肯定很樂意,哪怕是支付些點播費用。如今,這一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
電影、電視同屬娛樂大眾的文化載體,具有相同的傳播功能,長期以來是分工不分家的。比如好多影片的開機儀式、記者見面會、首映宣傳等,都是通過電視轉播得以實現和廣為人知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電視對電影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今年春節期間,湖南衛視的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拍成電影後,票房突破6億元大關。既然電視節目能變成大電影在電影院上映,那麼作為影片,也有必要在最快時間內通過電視螢屏讓觀眾欣賞。在當今這個時代,這實在不應該成為奢望。就像傳統的紙質媒體,也面臨著類似選擇,是墨守成規只供人們從郵局訂閱,還是同時把電子版放到網上讓人隨時都能看到?可喜的是,多數紙質媒體都選擇了後者。這樣一來,人們往往是先從網上看到電子版,然後(有時甚至是一兩天後)才看到紙質的報刊。這就是網絡發達,人們瀏覽新聞、獲取信息的方式產生變化所帶來的結果。新媒體時代,還能說電影只能先在電影院上映,而不能實行「影視同期聲」嗎?
事實上,在國外,觀眾在家就可同步欣賞剛上映的新電影並不算新鮮事。比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在幾年前便同意美國電影協會提出的要求,允許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在新片上映後即可在一定時間內通過電視播映,讓觀眾在家中就能欣賞影片。
美國在實行家庭同步欣賞新上映影片後,為保護影片版權,這一服務模式通過一種名叫「可選擇的輸出控制」技術實現。這項技術可對用戶機頂盒輸出的音視頻信號進行加密,從而防止影片被非法轉錄。可見,從技術上完全可以解決有關問題,尤其是防盜版問題。
技術不成問題了,電影製作單位、電影放映機構、電視臺等之間的利益分配,自然也有辦法解決。比如,可以由電視臺支付版權費,然後免費轉播給觀眾看。電影製作單位收了電視臺的版權費後,仍可以再賣拷貝給電影院線。再比如,可實行有償收看,即觀眾點播了影片,就按規定支付費用。然後,電視臺和電影製作單位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成。總而言之,只要把觀眾需求放在第一位,把電視同步看電影當作推動中國電影發展的新途徑,並且解決了彼此間利益分配問題,就不難實現「影視同期聲」。
北京歌華有線高清交互平臺於今年1月起推出了「電視院線」服務,京城380萬高清交互電視用戶只要花上5元錢,就可以在家中欣賞一部剛剛在電影院下線的大片。這也是國內開通的首條「電視院線」,在具有高清晰、不卡頓、大屏幕收看、影音效果好等特點之外,省去了電腦下載、網速限制等煩惱。
如今,北京歌華又牽手上海東方有線、天津有線、重慶有線、江蘇廣電網絡等全國30餘家省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中國電視院線聯盟」,今後全國超過2000萬高清雙向用戶、近兩億有線電視用戶在家裡就能通過電視觀看最新電影大片,這無疑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