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認為買蘋果是富有的象徵。被知乎上的一個回答氣到了,他說:那些買了蘋果MacBook,又罵不實用的人,其實本質上是因為貧窮?
我在這裡不針對答主,只是反對這種用「貧富差距」來解釋一切的思維。引用一些他的原話:
富人要的是體驗式消費,更多是品牌,個性和服務。
窮人買的是性價比,還會嘲笑富人不會買。所以窮人花時間省錢,富人花錢省時間。
言下之意就是普通人的時間不值錢,所以才要精挑細選,什麼都要買性價比最好的。而富人無所謂,什麼都要買最好的,所以不在乎錢。
最後,他還拿蘋果MacBook和名貴手錶作對比,沒有人會去說勞力士的性價比低,因為窮人根本買不起。
而窮人買MacBook,就像是普通人買了勞力士一樣,覺得不實用,買虧了。最後總結,罵Macbook不實用,歸根的原因是「消費階層」的問題。
但是我想說,這種思維是完全錯誤的。說實話,奢侈品路線蘋果不是沒走過, iPhone 11的降價,蘋果前高管離職,就說明了電子消費品是不能奢侈化的,這就是個工具。
基於ARM指令集的MacBook 12英寸版,也就賣799美元吧?哪怕是換算一下,也就5000元左右。
在蘋果眼裡,MacBook不是「富人專屬」的奢侈品,而是面向大眾,誰都能買得起的電腦。
當然,和聯想、榮耀、小米比起來,MacBook的確不便宜,但是你要看和誰比。Surface便宜嗎?XPS 便宜嗎?X1C 便宜嗎?外星人便宜嗎?
我們對比性價比的時候,要考慮處理器、機身輕薄、售後價值、屏幕顯示效果、揚聲器品質。如果找一個綜合體驗不亞於Macbook Pro的win本,你會發現價格差不多。蘋果只是定了一個它該有的價格,這個價格符合它的價值。
拿MacBook和聯想小新Pro比性價比,最後得出結論蘋果MacBook是富人才買得起的產品,消費者罵MacBook是因為自己窮。這種思維也真的是搞笑了,電子數碼產品是面向普羅大眾的,不是用區分貧富的。
最後調查一下:你認為買蘋果電腦能代表有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