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大家是否也化身追劇狂魔,
只為心中的它~
對,就是這部最近熱播的
《長安十二時辰》
該劇改編自作家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混入可疑人員,身陷囹圄的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天才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破除隱患。這是25集的《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梗概,所有的起承轉合都在上元節這一天內進行。按照《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設定,當時正是唐玄宗的天寶三年,時年60歲的唐玄宗納原壽王妃楊玉環於宮中。
劇中的設置也參考了這一歷史事件,以求真實,即皇帝計劃攜楊太真(劇中為嚴太真)去驪山享樂,擬將權交給宰相李林甫(劇中為林江郎),削奪太子權力。
為了太子的將來,和太子私交甚好的李泌(劇中為李必)希望勸誡皇上。另一方面,另一股勢力也在悄悄湧動,上元節當天,長安城潛伏進狼衛(即恐怖分子),企圖在燈亮之時大鬧長安。
拯救長安的希望,落在了李必和張小敬的身上。劇中,李必的原型正是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謀臣、學者李泌。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則是虛構的人物,按照劇中的說法,曾是「手挽狂瀾,怒破絕境,五尊閻羅唯念生民。十年西域兵,九年長安帥」,其職務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刑警隊隊長。
儘管是低調上線
但口碑早已炸裂,豆瓣評分高達8.7分
是今年截至目前國產劇的口碑冠軍
妥妥的「劇王級」爆款!
毫無疑問
除了豪華的演員陣容
精良的幕後製作
大銀幕級別的視覺效果
腦洞清奇且高度濃縮的劇情……
該劇廣受好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就是
有大唐長安城裡風土人情、煙火氣的打底
有陝西厚重歷史文化、盛世長安文化自信的加持
不少網友邊看劇邊在網上發出狂呼:
「看長安,想長安」「真想有機會去西安,逛遍那一百零八坊」。
原著作者馬伯庸:
「我覺得長安是一個中國最有魅力的古代城市。」
導演曹盾:
(再次表白導演,是咱地地道道的西安鄉黨,嫽扎咧!)
「想要還原大唐長安城裡的一天。在十二時辰內,展現長安城內上至皇城下至市井,人們的衣食住行、工作、娛樂、社交。我希望觀眾能從這一天裡看到古人早上起來幹什麼,中午幹什麼,晚上幹什麼。」
「劇組中絕大多數人都是陝西人,我自己是西安人,所以拍長安城很有自豪感,把西安人生活中的水盆羊肉、羊肉泡饃等美食都拍進去了。拍完這部劇,大家心裡都很高興,也算是在外打拼的陝西人,為家鄉做了點事吧。」
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盛唐
每一個盛唐,都少不了一座長安城
那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國際化大都市
是盛唐最璀璨的明珠
四面八方的人們匯聚定居於此
自信、包容、開放
從容、大氣、絢爛
這種自豪,刻在中華文化的骨子裡
從長安城的結構布局,到當時唐人的生活禮儀,到衣冠服飾、女子妝容,再到大唐美食小吃,到城內雜糅的宗教、眾多的外國人……《長安十二時辰》繪就了一幅不動聲色的大唐畫卷,提供了一場關於大唐盛世的想像,一場關於中國人審美與品格、情感與生活的遙望。
觸摸傳統文化魅力的
千年之旅已經開啟
讓我們一同,夢回長安
而據微博網友@大道平淡平安揭秘
在正史中,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李隆基逃去四川的路上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士兵譁變,誅殺楊國忠及楊氏姐妹,正史上沒有記錄這次兵變是誰指使的,但是史家一直猜測是太子李亨,也就是長安十二中的太子李璵。
後來李亨在馬嵬驛和李隆基分道揚鑣,去了寧夏,並指揮郭子儀等人平定安史之亂,在軍隊的擁戴下稱帝,即唐肅宗,李隆基則稱太上皇。
長安十二中有兩個人,一個叫姚汝能,是東宮衛率,鐵定是太子的人,一個就是主角張小敬。張小敬雖然個性十足,為的長安百姓,但其實也是在幫太子。
姚汝能對張小敬說,我喜歡寫點秘聞在黑市上刊印,賺點小錢,我覺得你挺有意思的,想把你寫進書裡。
歷史上還真有一個叫姚汝能的人,寫了一本小書,叫做《安祿山事跡》,這本書寫的就是張小敬把楊國忠射下馬的。
所以馬親王應該是參考了安祿山事跡,並且是站李亨發動兵變誅殺楊國忠這個觀點的。
這樣一部口碑炸裂的《長安十二時辰》,
竟然植入了一段發生在興平的故事~
馬嵬坡
一個有著幾千年底蘊的地方
一個神奇的地方。
一縷仙氣;
一抹流香;
一座驛站,多少神話、多少傳說
夢回盛唐
除了在長安
還能在馬嵬
內容綜合自:西安發布等
興平大小事 百姓身邊事 風尚興平與您一同關注
--投稿郵箱:1255591947@qq.com--
--聯繫我們:QQ1255591947,微信1361918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