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開電視,無論是新聞節目,還是八卦娛樂節目,每天都在討論新冠病毒,從速報每天各地的確診人數,到世界各地關於新冠病毒的最新消息,無不關注病毒傳染的各種進展。大學的師生如果感染上新冠病毒,學校的網站也會公開信息,只是迴避姓名等個人資訊。如果是名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更是鋪天蓋地地報導。
比如:日本著名的笑星志村健,朝日電視臺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富川悠太,曾經宣稱「出軌是文化」的花花公子石田純一,大牌明星主持人岡江久美子,還有職業棒球隊的球星們,這些都是人們注目的公眾人物。
但是,有一類人,即使確診新冠肺炎,媒體也刻意迴避,從來不報導。那就是黑幫大佬!前不久,傳聞著名的黑道團體稻川會的高層幹部身染新冠病毒,住院醫治。為什麼媒體刻意迴避呢?
首先,日本是世界上罕見的承認黑幫合法化的國家,對於黑幫,1992年日本頒布實施《暴力團對策法》,各地警察也出臺了《暴力團排除條例》等地方法規,目的是為了根除黑幫團夥的資金來源,禁止企業和個人為黑幫團夥提供資助。
比如:廣島縣規定如果家庭成員中有黑道成員,不能入住政府的公租房;東京的條例規定黑幫團夥不能在學校200米範圍之內開設事務所,禁止青少年出入黑幫事務所,同時禁止黑幫團夥的成員借用他人名義開設銀行帳戶,甚至用自己的名義連汽車都買不到。
黑幫團夥存在於日本各地,主要為夜店提供保鏢,一旦有客人在店裡耍橫,或者因為高額消費發生糾紛,黑幫的打手們會出面擺平,這樣便可以每月收保護費。有的還靠販賣毒品,敲詐和詐騙增加收入,但是在日本,這種非法活動一般都是流氓小痞子參與。
公開存在的黑幫團夥利用各種合法手段經營,平時並不騷擾居民,因此,對於普通百姓和媒體來說,黑幫團體是可知,但不可觸的存在。
在日本人眼裡,紋身是黑幫團夥成員的標誌,是黑道的象徵。只要身上有紋身,就不能去泡溫泉,大眾浴場也不能進,這就是日本社會的常識,商家也擔心身上有紋身的人泡溫泉,嚇走其他客人。
夏天時,穿著背心在餐廳吃飯,如果露出身上的紋身,有時甚至會被餐廳要求披上外套遮掩才能繼續用餐。近年來,中國的年輕人接受歐美的紋身,認為那是一種藝術,但是如果在日本旅行,就會遇到麻煩。
演藝界的名人以前在暗地裡和黑幫團夥有交往,比如為大佬們的祝壽宴會演出,過年過節去問候大佬,私下裡和大佬們聚會,參加黑幫團體舉辦的酒會等,但是,近年來,這些消息被媒體曝光,私下與黑幫團夥交往的藝人會被演藝界封殺,失去片約和上鏡的機會。
例如往年紅極一時的島田紳助,2011年有媒體曝出他與大阪黑幫組織親密交流的手機簡訊等,引起各界震驚。在記者會上,島田表示,自己與這位黑幫成員從10多年前就有來往,以前也沒有把這種來往當回事,但是結果是有負於大家的信任,於是決定從演藝界引退。
2019年6月,吉本興業公司旗下的宮迫博之等11名藝人,參加黑幫團夥的酒會的照片被周刊雜誌曝光,受到吉本興業公司嚴重警告,最終被處予暫停演藝活動、在家反省的處分。其中,負主要責任的入江慎也和宮迫博之被公司開除,這意味著他們被封殺出演藝圈。
其次,黑幫團體各自有自己的特約診所或者開業醫生,因為這些團體的成員有吸毒的,有受刀槍傷的或者有染上性病的,不希望讓警方知道,如果去普通的醫院和診所,特別是槍傷和外傷,會被通報給警方,但這些特約診所不會告密。
因此,黑幫大佬即使染上新冠病毒,如果在這些特約醫院診治,消息也不會外洩。因為消息不外洩,所以很少聽說黑幫團夥的成員確診,似乎他們刀槍不入。
這是一種誤解。其實,黑幫團夥分子比普通老百姓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因為他們平時所處的環境都是所謂的「三密」,即密閉空間,密集聚會,密切接觸。
黑幫的事務所有很多為人不知的秘密,生怕警方從外面窺探,自然是密閉的空間。聚眾是這些人的「工作」方式,無法避免。他們的「工作」內容也不能在網上辦公,所以也無法避免密切接觸。
而且,他們的勢力範圍主要是鬧市區的夜店,這是此次日本新冠肺炎的傳染重災區,這些夜店接客方式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封閉的空間、近距離接觸、人員密集,一旦有人感染,就會密集傳染很多人。據傳聞,最近的夜店傳染來源就是有的女店員去歐洲旅行,感染新冠肺炎之後,回到東京傳染了周圍的客人。
但是,即使傳染爆發,客人也不願意配合保健所的調查,一旦讓家人或者朋友知道,可能會引起很多麻煩。店方更是以保護客人的隱私為由,拒絕配合調查,所以,保健所很難追溯感染源,以致於每天公布的確診人數中都有一部分感染途徑不明的情形。
另外,這些黑幫團體的成員從年輕時便沾染很多不良習慣,比如過量飲酒吸菸,這些都影響肝功能和肺功能;還有的吸毒,共同使用注射器和針頭,從而感染上肝炎等疾病,免疫力本身就弱,一旦感染上新冠肺炎,比普通人更容易轉為重症患者。
還有一點,據醫生講,紋身影響皮膚的汗毛孔呼吸,肝臟還要受到紋身色素的影響,從而加重肝臟功能的負擔,這也是感染新冠肺炎後病情容易加重的一個因素。
雖然黑幫團夥是警方監控的對象(當然,私下也有井水不犯河水,互有默契的現象),對於普通百姓和媒體來說也是隱晦的對象,但是,人們對於黑道俠客們還是非常感興趣的。於是,影視界不斷推出黑幫電影。
20世紀70年代,深作欣二導演的不朽名作「無仁義之戰系列」一舉將黑幫電影帶向高峰。1989年,著名導演兼演員北野武推出了處女作《兇暴的男人》,隨後他又自導自演《小奏鳴曲》,《大佬》以及黑幫系列《極惡非道》,在黑幫電影中飾演各類黑道人物,用獨特的手法詮釋了日本黑道血腥和暴力的浮生眾像。
此外,還有由家田莊子的小說《黑幫夫人(極道人妻)》改編的同名電影,人氣爆棚,連續拍攝了10部系列片。還有形形色色的描繪街頭小混混,不夜城夜店生活與黑道之間刀光劍影爭奪地盤的電影,數不勝數,由此可見人們希望窺視黑幫的神秘世界。
黑幫的存在,在日本既合法,又要受到控制,限制其發展壯大,普通百姓內心不僅感興趣,而且還想私下窺視,但是媒體表面上要迴避,不公開談論,這就是日本社會對於黑幫的態度,這也表現在媒體刻意不報導黑幫團夥的大佬確診新冠肺炎這個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