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色警戒》到《尤裡的復仇》: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經典

2020-12-22 觸樂

《泰伯利亞黎明》為西木在RTS市場打下了一片江山,銷量更高的《紅色警戒》則為西木守住了這片江山。續作《泰伯利亞之日》和《紅色警戒2》延續了這一傳統,兩款遊戲的設計可謂一前一後、一唱一和。「泰伯利亞」系列負責開拓創新,「紅色警戒」系列負責鞏固完善,二者聯手書寫了一段RTS的輝煌歷史。

科幻二戰

《紅色警戒》最初的靈感依然源自布雷特·斯佩裡,1995年是二戰勝利50周年,斯佩裡希望沿用《泰伯利亞黎明》的引擎,開發一款嚴肅的二戰遊戲。他認為「命令與徵服」系列只要沿用大體系統規則,就可以算一個系列,作品之間並不需要密切的聯繫。實際上,開發初期的《紅色警戒》在劇情方面與《泰伯利亞黎明》確實沒有聯繫。

然而,大部分西木員工對於二戰歷史題材缺乏興趣。亞當·伊斯格林在《泰伯利亞黎明》發售後加入西木,很快成為了《紅色警戒》的策劃。據他回憶,《紅色警戒》在開發初期被歷史題材限制,規劃了一堆無論是外觀還是能力都差不多的兵種。相比風格迥異的NOD和GDI,這樣的規劃讓他感到無聊。

亞當·伊斯格林現在負責管理「帝國時代」系列

另一方面,作為發行商的維珍也要求布雷特·斯佩裡重新考慮新作方向。在《泰伯利亞黎明》的銷量統計中,第一大市場是美國,第二大則是德國。在斯佩裡的構思中,《紅色警戒》有很多涉及「二戰」德軍的歷史劇情,維珍希望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保障德國市場的銷量。

很快,《紅色警戒》的開發方向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本作成為了《泰伯利亞黎明》的前傳,風格變得更加誇張。愛因斯坦利用時間機器回到1924年,提前消滅了希特勒,卻沒能阻止二戰的發生,對壘雙方則換成了盟軍和蘇軍——GDI此時僅僅是盟軍提出的一個設想,尚未正式成立;NOD則潛伏於蘇軍之中,等待著未來的機會。

按照亞當·伊斯格林的說法,愛因斯坦在利用時空悖論消滅希特勒的一瞬間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他並沒有改變過去,只是創造了一個平行世界,但後來的《紅色警戒2》與《紅色警戒3》沒有遵循這一設定。另一方面,兩部續作在劇情上也脫離了「泰伯利亞」系列,無視GDI和NOD在初代中埋下的伏筆,西木的一些員工對於這個問題曾想過一些補救措施,但這些措施最終僅僅停留在構思階段。

1996年末發售的《紅色警戒》改進了《泰伯利亞黎明》的引擎。本作支持Windows 95系統,解析度得以提升。DOS版《泰伯利亞黎明》只能通過區域網對戰,《紅色警戒》則提供了網際網路對戰和遭遇戰模式。

Windows 95系統提升了《紅色警戒》的解析度

《紅色警戒》的核心資源從外星礦石泰伯利亞變成了黃金,寶石的價值則是黃金的兩倍,礦車卸貨的效率也高於《泰伯利亞黎明》,加快了遊戲節奏。此外,《泰伯利亞黎明》的水上單位只有快艇和運輸船,《紅色警戒》則加入了潛艇、驅逐艦和巡洋艦,豐富了遊戲的樂趣。《紅色警戒》還對文件結構進行了修改,降低了開發Mod的門檻,延長了遊戲的生命力。

過場動畫方面,《紅色警戒》聘請了更多專業演員,拍攝使用的綠屏場地也變得更大,給了演員更多的發揮空間。亞當·伊斯格林最喜歡的人物是盟軍的特種兵譚雅,他希望給遊戲加入一位強大的女戰士,出於對吳宇森式槍戰片的熱愛,他將譚雅設定為一名手持雙槍的動作片明星,給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注重海戰成為了「紅色警戒」系列的一大特色

譚雅在動畫中的初次登場

《紅色警戒》開發初期的草稿劇本和正式版存在很多區別。《泰伯利亞黎明》的過場動畫是遠程通訊,《紅色警戒》則讓玩家置身於會議室中。西木最初打算使用手持攝像機,通過移動鏡頭模擬玩家在會議室中的移動,最終這個想法被取消了。草稿的劇情部分也和正式版略有區別,比如盟軍和蘇軍都向對面安插了臥底,希臘將軍斯達洛斯就是蘇軍的臥底,但正式版的斯達洛斯忠於盟軍。

《紅色警戒》的配樂依然由弗蘭克·卡萊帕基負責,這一次搖滾所佔的比重更大,風格更加火爆。膾炙人口的片頭曲《Hell March》源自卡萊帕基一次偶然的靈感,他在腦海中突然想到一支部隊接受檢閱並做好戰鬥準備的場面,為此他找到了一段包含口令的錄音素材。

卡萊帕基最初以為那條口令喊的是英語「We want war, wake up」(我們要戰爭,覺悟吧),有人覺得那句話是德語「Die Waffen, legt an」(準備好武器),還有人表示這句德語並不符合原始錄音的內容。總之卡萊帕基自己也無法確定口號喊的是什麼,玩家對此眾說紛紜,甚至衍生出很多搞笑的說法,比如中文的「金克拉,給他」。

《紅色警戒》的CG質量相比《泰伯利亞黎明》有所進步

在《PC GAMER》雜誌的評選中,《紅色警戒》擊敗《雷神之錘》,榮獲1996年度最佳配樂。卡萊帕基將九寸釘樂隊視為老前輩,沒想到自己在評選中擊敗了九寸釘配樂的《雷神之錘》,讓他受寵若驚。

《紅色警戒》的首月銷量高達150萬,媒體評分也相當出色,此後的西木開始研發新一代RTS引擎,這將是一個長達3年的漫長開發過程,期間西木利用舊引擎推出了一些冷飯作品填補檔期。

1997年春發售的《命令與徵服:黃金版》將《泰伯利亞黎明》從DOS移植到Windows 95系統,提升了解析度,加入網際網路對戰功能,但依然沒有遭遇戰模式。

《黃金版》提升了《泰伯利亞黎明》的解析度

1998年秋發售的《沙丘2000》則是《沙丘2》的復刻版。《泰伯利亞黎明》與《紅色警戒》的畫面為256色,《沙丘2000》則提升至16位色,畫面細節更加豐富。相較原版《沙丘2》,本作加入了真人動畫和CD音軌,兵種也經過了重新設計。《沙丘2000》算是半個外包作品,遊戲的很多工作交給了英國公司Intelligent Games完成。

此時西木的發展順利,但母公司維珍集團處境不妙,為了籌集資金,維珍開始出售旗下的遊戲工作室。在《沙丘2000》發售前夕,EA掏出1.2億美元收購了西木。

對於西木而言,《沙丘2000》只是大餐之前的開胃菜

烈日當頭

西木在創業初期和EA有過合作,結果並不愉快,兩家公司甚至打過官司。然而,1998年的這樁收購是維珍的決定,西木無法選擇新東家,只能接受現實。

《泰伯利亞黎明》的續作《泰伯利亞之日》原定於1998年內發售,經過兩次延期,於1999年秋姍姍來遲。本作採用了獨特的2.5D體素引擎,大部分畫面依然是2D元素,載具和部分建築使用了體素3D模型。體素是一種類似樂高積木的3D方塊,與三角形組成的3D多邊形存在本質的區別。

畫面細膩的2.5D引擎

新引擎旨在提升畫面的同時降低配置需求,西木預測20世紀90年代的PC多邊形運算能力始終有限,無法在RTS遊戲中兼顧同屏單位數量和精美的畫質。從結果來看,西木的預測沒錯,1999年秋的PC硬體剛剛進入DX7時代,主流RTS依然是2D形態。

體素對顯卡的要求較低,無需3D多邊形加速能力,降低了配置門檻。然而,《泰伯利亞之日》加入了地形變化系統,炮火給地面留下彈坑,重型載具則會壓碎冰面,這些變化增加了運算負擔。

西木公布的《泰伯利亞之日》配置較低,只需要奔騰166處理器、32MB內存和2MB顯存,然而這樣的老PC運行本作容易發生拖慢的現象。《紅色警戒2》使用類似的引擎,但去掉了地形變化系統,還簡化了部分特效,讓老PC的遊戲體驗基本流暢。

在神秘的未來世界戰鬥

拋開褒貶不一的地形變化不談,《泰伯利亞之日》的畫面算得上成功,2D像素與3D體素的結合讓遊戲在畫質和功能性之間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現在來看也不失亮點。

本作的2.5D引擎在2002年之後就被西木放棄了,但民間開發者讓它在今天依然煥發著生機,拯救了失傳的藝術。《泰伯利亞之日》通過簡單更改ini文件就可以實現1080p解析度,民間補丁則將解析度上限提升至4K,順便解決了Windows 10系統的兼容性問題。

大幅完善的尋路AI也是新引擎的亮點,《泰伯利亞之日》讓大軍在複雜的地形中來去自如。本作的地圖上設有橋梁,玩家可以用炮火將橋梁切斷,或派遣工程師修復橋梁,部隊還可以從高架橋下面穿過,為了讓尋路AI處理各類情況,西木的程式設計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橋梁系統大幅增加了尋路AI的複雜程度

《泰伯利亞之日》加入了建造隊列和集結點系統,簡化了基礎操作,部隊可以通過戰鬥積累經驗並升級。在遊戲發售前,西木曾為本作羅列了一堆新增要素,最終實裝到遊戲中的功能和兵種只有一半,少量設計在資料片《火線風暴》中復活,更多的元素最終被西木放棄。

事後總結,亞當·伊斯格林承認《泰伯利亞之日》的開發陷入了誤區,一味增加新元素不會直接提升遊戲的素質,團隊應該挑選少量功能並將其深化,當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遊戲的延期已經無法避免。

本作在一年的時間內賣出了240萬套,GameRankings平均分卻僅有79.68%。布雷特·斯佩裡認為,《泰伯利亞之日》整體上依然成功,但西木過早公布了大量最終被取消的內容,讓媒體深感失望。

CG動畫中的各類兵種顯得更加威武

《泰伯利亞之日》的時間設定在2030年,受泰伯利亞礦石的影響,地球的大片區域不再適合人類居住,GDI與NOD的戰鬥仍在繼續,蘊含大量知識的神秘寶庫「塔西佗」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這一次的兵種設計更具科幻味道,GDI加入了多款步行機甲,NOD對隱形和雷射技術的開發也更加深入。

雖然玩家對本作的系統褒貶不一,但出色的過場動畫贏得了滿堂彩。多位大牌明星在本作中登場,包括在《終結者》中飾演人類英雄卡爾·雷斯的麥可·比恩,以及為《獅子王》中的國王木法沙擔任配音的詹姆斯·瓊斯。因為瓊斯的孫子熱愛西木的遊戲,希望自己的爺爺參演,所以瓊斯主動加入了劇組。

英俊瀟灑的麥可·比恩,風度不減當年

不過,《泰伯利亞之日》真正的明星依然是動畫導演喬·庫坎扮演的靈魂角色凱恩。1998年,庫坎患上了癌症,他在接受化療短短一個月後就投入到拍攝工作中。庫坎最喜歡的動畫自然是凱恩回歸NOD的鏡頭,那句經典臺詞「彌賽亞是不死的」與現實產生了共鳴,讓庫坎的眼眶不禁溼潤起來。

最終,庫坎奉上了一套堪比科幻電影的經典動畫,大幅完善了「泰伯利亞」系列的世界觀,讓玩家仿佛置身於那個神秘的未來世界。雖然本作的可玩性略遜於《紅色警戒2》,但依然在西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凱恩歸來的經典鏡頭

爾灣崛起

早在1995年,維珍在美國加州爾灣市成立了一家名為Burst的工作室。Burst初期的幾款作品默默無聞,在1998年被維珍和西木一起賣給了EA,成了西木的一家分部,更名為「西木太平洋」。EA最終將《紅色警戒2》的開發交給了爾灣的這家工作室,本作沿用了《泰伯利亞之日》的引擎,開發周期從3年縮短為1年。

爾灣工作室的員工普遍缺乏RTS開發經驗,再加上大幅縮短的開發周期,讓團隊面臨著巨大壓力。製作人馬克·斯卡格斯臨危不懼,他相信《紅色警戒2》能夠成功,《泰伯利亞之日》留下的引擎和經驗教訓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此外,布雷特·斯佩裡等維加斯老將也會協助本作開發,爾灣工作室並非孤軍奮戰。

有膽有識的馬克·斯卡格斯

《紅色警戒2》對操作進行了再次改善,側邊欄的建造類型從2類變為4類,更多的快捷鍵也方便了玩家。城市中的各類建築不再是單純的擺設,步兵這一次可以駐紮在樓房內,為巷戰增加了更多變數。

本作的劇情充滿了誇張的惡搞元素,畫面明亮,雖然遊戲的引擎沿用了《泰伯利亞之日》,但不同的美術風格給人的感覺大相逕庭。過場動畫依然交給喬·庫坎導演,這一次沒有凱恩的戲份,德國演員烏多·基爾扮演的心靈專家尤裡成為核心角色,讓玩家過目不忘。弗蘭克·卡萊帕基則重新演奏了片頭曲《Hell March》,這一次的編排更具氣勢。

巷戰在本作中得到了強化

《紅色警戒2》於2000年秋準時發售,遊戲在GamRankings上的平均分為86.29%,高於《泰伯利亞之日》,路易斯·卡斯託和布雷特·斯佩裡等維加斯老將也讚揚了《紅色警戒2》的優異素質。馬克·斯卡格斯的感想比較中肯,他認為《紅色警戒2》是一款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作品,而這個「巨人」就是《泰伯利亞之日》和維加斯西木總部。

此後的爾灣工作室兵分兩路,一撥員工負責開發《紅色警戒2》的資料片《尤裡的復仇》,另一撥負責研究3D引擎。《尤裡的復仇》最初計劃加入自定義部隊和RPG化的「將軍系統」,但團隊認為這些系統的變化較大,引擎可能吃不消,決定把這些創意留給3D化新作。

《尤裡的復仇》最終於2001年秋發售,尤裡的心靈部隊成了第三陣營,盟軍和蘇軍也增加了少量新兵種。馬克·斯卡格斯認為,尤裡的特色是心靈控制,因此加入了大量具備控制能力的單位,讓戰鬥充滿了偶然性,這導致後來很多對戰比賽都禁用尤裡陣營,斯卡格斯最終承認自己有點玩脫了。

除此之外,這部資料片也表現出趕工的痕跡,EA催促斯卡格斯將遊戲儘快上市,導致尤裡沒有屬於自己的單人戰役和子陣營。在本作發售後,這款經典2.5D引擎就被西木放棄,沒有挖掘出引擎的真正潛力,好在民間Mod團隊彌補了這個遺憾。

尤裡陣營沒有戰役任務

《尤裡的復仇》發售前夕,全3D的RTS新作《帝王:沙丘之戰》先行問世。這款遊戲的大部分工作依然由英國公司Intelligent Games完成,爾灣工作室負責細節收尾。本作使用的W3D引擎畫面平平,配置要求也不高,作為實驗性作品還算達標。

《帝王:沙丘之戰》最大的缺陷在於尋路AI,在這方面遠不如《泰伯利亞之日》及《紅色警戒2》完善。後來爾灣工作室把W3D引擎升級為SAGE引擎,畫面得以提升,尋路問題卻只能算略有緩解,沒有得到徹底根治。

《沙丘2000》簡單的3D畫面

2002年初,爾灣工作室的名稱從「西木太平洋」變為「EA太平洋」,名義上自立門戶,但實際上依然和維加斯的西木保持了一定的工作交流。至此,爾灣工作室的重心變為SAGE引擎的全3D新作《命令與徵服:將軍》。

最初,馬克·斯卡格斯構思的核心是「將軍系統」,遊戲的題材尚未確定。他還沒有積累足夠多的靈感,不打算立刻開發《紅色警戒3》。斯卡格斯考慮過將《指環王》改編成RTS,也想過推出劇情介於《紅色警戒》和《泰伯利亞黎明》之間的過渡性作品。經討論後,爾灣工作室決定把劇情設定在現代,開闢一條與「泰伯利亞」及「紅色警戒」兩大系列無關的全新時間線。

遊戲的標題最初只有《將軍》這一個詞彙,建築和生產系統也和過去的「命令與徵服」系列大相逕庭,比如建造欄從屏幕右側挪到了下方,建築生產也不再由基地負責。《將軍》在其他方面保留了一些傳統特色,比如沒有人口限制,收入資源只有一種而非兩種。

《將軍》啟用了全新界面

按照斯卡格斯的說法,他們最初想做的是一款廣義的西木風格RTS新作,而非狹義的「命令與徵服」系列新作,所以採用了不同的建築和生產系統,然而EA的市場部門為了保障銷量將標題敲定為《命令與徵服:將軍》。本作於2003年春發售時取得了不錯的銷量,諷刺的是,維加斯的西木也在同期被EA關閉了。EA將《命令與徵服》的名字視為搖錢樹,卻忽視了名字背後的工作室。

在爾灣工作室迅速崛起的這幾年,維加斯的西木總部忙於開發FPS《命令與徵服:變節者》和網遊《超越地球》。路易斯·卡斯託最初對爾灣工作室脫離西木表示支持,這樣他就可以專心經營維加斯總部。EA也曾考慮過增加爾灣或維加斯的員工,但最終EA決定把兩個城市的開發資源全部集中到洛杉磯,不想搬家的西木員工只得另尋出路……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紅色警戒2完美/尤裡復仇
    遊戲封面:【遊戲說明】目前紅色警戒2的完美完整版本,內含:1-已經集成了「尤裡的復仇」資料片!2-集成所有的音樂,動畫,過場等等一個不少!3-已經打好免CD補丁,免去虛擬光碟的麻煩!4-資料片和原版一樣,同樣音樂動畫一樣不少,打好免CD補丁!5-安裝方便,只需解壓縮到任意文件夾下即可!
  • 《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 中文免安裝版
    《紅色警戒2》(RED ALERT 2)及其資料片《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RED ALERT 2: YURI'S REVENGE)是美國藝電公司
  • 《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網盤下載
    code=vYbAzu2eUNNz訪問碼:ecr4百度網盤下載地址:https://pan.baidu.com/s/1m8aJLtdyNF90h-u31iCA0Q       提取碼:mbcg《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是由EA Games研發的一款即時戰略遊戲,是《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2》的資料片
  • 《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 繁體中文免安裝版
    遊戲介紹遊戲介紹《紅色警戒2》(RED ALERT 2)及其資料片《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RED ALERT 2
  • 《紅色警戒》到《尤裡的復仇》:反戰主題的經典幻想曲
    1995年二戰勝利50周年,布雷特·斯佩裡希望沿用《泰伯利亞黎明》的引擎,開發一款以二戰為主題的反戰遊戲,這就誕生了《紅色警戒》。但是研究市場後發現,純粹以實際二戰作為遊戲主題,未免過於嚴肅,而且對於許多和平主義者而言,二戰時期傷亡慘重,本就是不願提及的過去,如果再掀疤未免過於殘忍。特別是遊戲開發後是要面向歐美等市場的,一旦完全切合二戰來定義,在德國市場上難免碰釘。
  • 《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繁體中文免安裝版 1.42G
    《紅色警戒2》(RED ALERT 2)及其資料片《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RED ALERT 2: YURI'S REVENGE)是藝電公司
  • 張小亮 最新版本 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 中文版 下載即玩
    張小亮 最新版本 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 中文版 下載即玩對應序號:ZXL80遊戲名字: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
  • 紅色警戒2尤裡復仇:與紅警2對比,平衡性有餘,陣營特色略顯不足
    很多人玩過紅色警戒2,還有紅色警2:尤裡復仇,我們就會發現紅警2:尤裡復仇相比於紅色警戒2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除了增加尤裡這個陣營,盟軍和蘇軍都有很大的改動。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這些改動表達了怎樣的意圖?首先,是美國大兵的增強和蘇軍加入地堡。
  • 《紅色警戒2》講了啥故事?尤裡後來為啥反水了?
    各位玩家都知道,《紅色警戒2》的劇情是分兩個平行世界進行的,在盟軍線中盟軍打的蘇聯節節敗退最後維護了世界和平。而蘇聯線就很有意思了,雖然是美國人開發的遊戲,而且是為了黑蘇聯而寫的劇情,卻精準地預言了五角大樓和世貿大廈的襲擊。遊戲中隨著羅曼諾夫在地球儀上對著華盛頓的一指,五角大樓就被蘇軍推平了。
  • 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帶完整音樂+影片,免安裝版本,完美兼容WIN10
    文件大小:1.3 GB文件類別:單機遊戲時間:2020-12-10 05:46專區:紅色警戒2軟體介紹紅色警戒遊戲一直以來頗受玩家的喜愛,尤其是紅警2更是衍化出了多種不同的版本,所以今天小編特意給大家找到了這款紅色警戒2完整中文版(Win10可用),喜歡的玩家快點來下載體驗吧!
  • 紅色警戒2完美版+尤裡復仇完美版【帶劇情動畫】
    小夥伴們好呀我是喜歡賴床的喵喵呀最近藍奏盤抽風雖然喵喵已經努力改了所有連結但還是有些地區的小夥伴連不上解決辦法是:把連結中 lanzoux 的 x 換位 i 即可今天喵喵不推薦神器了給大家介紹一個喵喵童年玩的遊戲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玩過
  • 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綠色版,含完整音樂+影片)
    應同學所託,收集到的《紅警2+尤裡的復仇》珍藏版,免安裝,解壓打開即可。分享出來,也當作是個收藏記錄。
  • 紅色警戒2:尤裡平衡性討論,大兵火力太強,巨炮龜縮流崛起
    很多紅色警戒2的老玩家,對尤裡復仇這個版本的平衡性有所質疑。因為,時不時就會出現某個陣營或者國家相當難對付。今天我一起在這裡分析一下尤裡復仇版本的平衡性問題。尤裡復仇這個版本的平衡性,體現在一個最主要的方面。首先是地圖。
  • 紅色警戒(所有版本集合)
    紅色警戒(Red Alert)是美國EA遊戲公司為PC推出的一系列即時戰略遊戲,玩家通常簡稱為紅警或RA。極其簡單的操作和良好的可玩性,受到了許多玩家的喜愛。《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 2》是由Westwood製作、EA發行的一款即時戰略遊戲,於2000年9月28日發行。遊戲劇情接續《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盟軍結局。
  • 90年代的記憶:紅色警戒的奇葩玩家大合集
    竹子也是一個入坑遊戲十幾年的資深老玩家了,今天在網站上找老牌單機遊戲的時候突然又看見了紅色警戒這個關鍵詞,興致一下子就來了。
  • 尤裡的復仇還有多少人記得?如今手機單機版已出,還不用花一分錢
    說起以前最火的遊戲是什麼,可能有人要說CS,有可能也會有人說是魔獸,但是筆者今天要說的是一款只要玩遊戲就一定聽過的遊戲,那就是《紅色警戒》。而今天筆者要說的這款《紅色警戒》也是非常經典的版本:《紅色警戒:尤裡的復仇》。
  • 《紅色警戒2》壯觀爆炸場面
    《紅色警戒2》及其資料片《紅色警戒2:尤裡的復仇》是美國藝電公司(EA vIDEO GAMES)開發的「命令與徵服」(COMMAND
  • 紅色警戒:戲說譚雅,歲月是把殺豬刀
    當然,在美國藝電遊戲公司發行的即時戰略(RTS)單機遊戲《紅色警戒》中也不例外,"Let's Rock & Roll!"(一起搖滾吧),譚雅的閃亮登場,總是伴隨著這句標誌性的激情邀約。別多想,我們不是去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曼哈頓夜場,也沒心情漫步長島風花雪月,譚雅,只為戰爭而生,Let's go,拿起武器,我們一起去拯救世界!
  • 不只是一款遊戲-深度解析紅色警戒2美蘇熱戰世界觀
    紅色警戒之所以經典,不只憑藉精緻的即時戰略遊戲,豆瓣評分8.5+的引人入勝的CG動畫及其所講述的另一個世界觀至今也仍被眾多玩家津津樂道,不幸的是國內盜版紅警2的過場電影部分被刪了個一乾二淨。2000年,紅色警戒2終於問世,並在隨後一年推出了資料片「尤裡的復仇」,這也是紅警系列首次推出了繁體中文版本,為日後的盜版及諸多參差不齊的紅警2Mod流入中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前方高能 紅色警戒3·蘇維埃進行曲-MIDI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