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我的愛人是變態殺人魔〉這類劇情向來很感興趣,比如美劇《You》那種我就很喜歡,何況男主角是李準基,李準基飾演的都賢秀應該是史上最慘的男主角了。
故事是說男主角的父親是一個連環殺人犯,姐弟倆被村民歧視、迫害,被貼上共犯的標籤,後男主又因另一起殺人案件替姐姐背鍋後逃跑消失,用另一個人的名字和身份生活了15年,最後發現真正的共犯正正就是被男主代替身份的那個人。
故事主線不算特別懸疑,也沒有太多反轉,基本都好猜,更像是披著懸疑外衣的愛情劇,但也不是說懸疑部分的劇情不好,還是好看的,有一些Bug,但都不影響,整體都還能邏輯自洽,加上一眾演技精湛,各有特性的演員們,無可挑剔了。
我特別想說一下男主角都賢秀,我認為編劇寫這個人物還是有點野心的,不是單純地想寫美強慘而已。
劇裡所有人〈除了姐姐〉都一致認為,都賢秀是一個擁有反社會人格的人,連心理醫生都診斷他有情緒認知障礙的問題,但是其實劇裡一開始就已經埋下許多伏筆了。
都賢秀其實根本就沒有心理疾病,他只是一個缺少母愛,有童年陰影的普通人,而他更沒有什麼反社會人格,他只是一個在缺乏愛的環境下長大的普通人而已,更別提什麼情緒認知障礙,就算有也絕對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後天因極端環境所造成的。
一句話總結:男主是被誤診的,為什麼連心理醫生都能誤診?我覺得編劇是想揭示那種錯誤歸因式心理學的誤診問題。
比如說他殺了鄰居的狗,是因為狗的主人欺負他〈其實狗是他的變態爸爸殺的〉。
比如他和別人打架,是因為那些人欺負他,折磨他,比如他不會笑,不會哭,僅僅是因為他缺乏教育他這些情緒的環境,加上從小失去母親,顯得冷漠、孤僻而已。
他所做的所謂"惡行"並不是他反社會人格,這完全就是曲解和偏見,純粹是惡意,他們只說的結果是對的,但是歸因錯了,而且還閉口不提。
之所以他"沒有情緒"是因為他沒有"學習"過這些情緒,是因為傷害過他的人從沒有表達過歉意,是因為沒有人對他真心笑過,他在正常環境下沒有感受過這種感情,後面又一直被變態爸爸"調教"〈只是沒成功〉,就更導致他自己也混亂了,開始相信自己就是這種人。
姐姐問他是否愛著妻子,他說沒有,他說他不懂這種感情的,但其實他只是以為自己不懂而已。
從小被"診斷"有感情障礙,有著不堪回首的黑暗往事,他沒有經歷過也沒有人告訴過他什麼是愛,也沒有人對他表現出友好,除了妻子,所以他以為自己不會,也沒發現到其實自己面對妻子和女兒時其實是發自內心的。
我想編劇要表達的是,男主本身根本沒有問題,是其他人的偏見給了他很多缺失和傷害,人們往往都喜歡以己度人,對他人的痛苦往往是視而不見甚至是落井下石的,如果不是女主深沉的愛意和強大的人格救贖了他,再正常的人恐怕都會變成惡魔。
只能說,男女主都是天使,別人再怎麼背叛、傷害,他都能忍辱負重,負傷前行;別人再怎麼猜忌她的丈夫,她也能理性感性兼顧,她只相信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
我很喜歡李準基,他的演技是細節派的,每個情緒的推進和層次都明明白白,每次鏡頭一轉到他的身上仿佛都變得高級起來,不愧是當年只用一隻眼睛就吊打全劇組的男演員「我講的就是韓版《步步驚心:麗》」。
暌違兩年之作,再次和文彩元〈車媛智〉搭檔,熟面孔了,文彩元比《犯罪心理》時期瘦了好多,角色賦予的演繹空間也更大,和李準基的對手戲也不馬虎。
最重要的是和李準基演出了苦命鴛鴦的夫妻情深,有幾幕真的看得我淚目,煽情是煽情的,但拿捏得宜,加上OST和BGM一如既往地出色,每次熱血的前奏一響起我就知道要搞事情了,只要悲傷的前奏一響起我就知道我又要被虐了。
並且,文彩元飾演的車智媛這個女性角色被塑造得很好,算是意外之喜,剛出場我以為是一個被丈夫寵壞的傻白甜,但其實查案能力出眾,三觀很正,她既是有勇有謀的車警官,也是堅強溫柔的妻子。
我最喜歡她的一幕劇情是,當她確信了丈夫的真實身份後,她把丈夫帶進地下室打算逼他攤牌,在逼問過程中她的手緊緊握著兜裡的手槍,沒有片刻鬆懈,也絕不心軟,哪怕對方是她最親密的愛人,是她女兒的親生父親。
就這樣,車警官的形象和人設一下子就立住了,很有魅力,小情小愛面前她可以忍耐,也願意原諒丈夫故意隱瞞的過往,但大是大非上是絕對不可能妥協的,殺人就是殺人了,對於一個警察來說,無論出於什麼理由都不是藉口。
劇裡沒有半句恭維女主,或者藉由其他角色之口來稱讚抬高女主的話,越缺什麼才會越強調什麼。
比如那種大女主戲很喜歡強調"女子未必不如男"和"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屬品"什麼的,此劇根本不會讓你感覺到這個玩意的存在。
當女主說工作太累了要男主養的時候,你不會覺得女主從此就變成了附屬品,當男主快要崩潰失去自我的時候,你依然不必擔心這會是一個BE因為你知道女主就是男主最堅強的後盾,只要她在,一切會好。
這就是精神獨立的力量,這才是刻畫女性力量的正確方式,看看人家編劇筆下的女性角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