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兩年,老林終於發行了他第十三張專輯《偉大的渺小》。這是一張某種程度上是在「篩選」聽眾的誠意之作,但詞、曲、編、唱都彰顯出它意圖成為各類獎項收割機的野心與信心;專輯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是空前的,卻也並未因此而丟失作品最直擊靈魂震撼心靈的深度和內涵。
比較開心的是這張專輯裡沒有任何一首拘泥小情小愛的甜膩情歌或苦情歌,即使是唯一一首歌詞有關愛情的《剪雲者》也都流露出人生的灑脫和隨意。並不是說情歌不好,恰恰相反,十多年前我就是因為他獨特的林式情歌而入坑,我只是覺得無論歌者還是聽者都該在音樂裡學會成長,從《新地球》開始他就在不斷超越自我努力展現更多對世界對社會的理性思考,作為歌迷最好的追星其實是陪他一起成長,逐漸提升自己的音樂審美——就比如以前的我連主歌和副歌有啥區別都分不清而現在已然開始不斷嘗試寫聽後感努力讓自己在思想上離他更近些。36歲即將奔四的林俊傑如果還是只寫和唱《小酒窩》《豆漿油條》之類的情歌,其實可惜了他的才華天資和嗓音特質,不客氣地說就是在暴殄天物。
這張專輯也許會成為《西界》2.0版——十年前《西界》的突破性嘗試曾帶給他滑鐵盧式打擊遭遇大面積掉粉,十年後這張從初宣傳時起就不走尋常路的《偉大的渺小》同樣會幫他洗掉一堆只想聽他唱情歌不想跟著他音樂腳步成長的粉絲。但是值得欣慰又驕傲的是,十年前是我們在選擇他,他也許會因為害怕音樂事業就此擱淺而放棄自己想要的嘗試;可是十年後的現在,是他在選擇我們,他早已憑藉過硬實力努力走到了十年前不曾企及的高度,他終於可以真正自由隨性地做自己想要的音樂給真正能聽懂想聽懂的人聽。
《偉大的渺小》是一部很私人很真實的作品,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本日記,這本日記用倒敘手法描繪了他兩年間的心情起伏。林俊傑坦承自己「遊走在理性和憂鬱的邊緣」,甚至「有過那個念頭」,一度處於將徹底失去自我的邊緣。(「I was on the brink of losing myself forever.」)慶幸的是最終他還是抓住了音樂這最後一根稻草,「發現自己求生意識強大」,並且用音樂記錄下自己這段心路歷程。他說音樂是他的出口,而我相信一定也是因為有他熱愛並信仰的音樂指引,他才能勇敢從那種糟糕的狀態中走了出來,在音樂裡「死而復生」。
或許也正因為此,小十三的聽感神奇地兼容了「壓抑」和「釋然」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聽的過程是痛並快樂著的,而這其實也是林俊傑內心「日夜交換」的過程。「白天」代表著希望、溫暖、光明、美好等一切正面意象——想想平時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林俊傑,不正是這樣一個永遠臉上帶著陽光米奇笑、 不斷努力提升自己業務能力、永遠給歌迷正能量做歌迷心中「林太陽」的光之子嗎?出道至今,每一場演唱會或live他都盡全力呈現高水準的演唱,每一次見面會活動他都笑得如冬日暖陽——他的「白天」,我們熟悉並熱愛。而「黑夜」則代表著絕望、 黑暗、憂鬱甚至死亡等一切負能量——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沒有容易二字,何況是在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十五年的林俊傑呢,一路奮鬥到那個「高處不勝寒」位置的他,何嘗不是「得到用失去來換,固執用痛償還」,何嘗不是「身為風帆,終要瀏覽,乘風破浪之餘的孤單」?——他的「黑夜」,我們不曾察覺,他也從不曾允許我們察覺。陳澤杉有一句話說對了:「JJ一路走來其實吃了很多苦,但他從來不會和別人complain,他永遠都是一個人扛了下來。」這張專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有血有肉的林俊傑,他選擇以他熱愛且擅長的音樂告訴我們他內心的Dark Side,他會有穿越回去「抹去那些我曾犯過錯的,重寫這些我自以為是做對的」的理想主義,也會有「我憤世但我說不出來,我不想這樣」「這是什麼現象,對,是前所未見亂象,別說我在想像」的牢騷抱怨……在浩瀚偉大的宇宙面前,他也不過只是平凡渺小的芸芸眾生之一,他也有不願與人說抑或不知如何說的脆弱和孤獨。而當你完整聽完他內心的「日夜交換」,你會發現他終於不再絕望吶喊「別交換吧日夜」,他終於領悟「去擁抱才是真實的勇敢」,藉助音樂這個出口,他的「黑夜」與「白天」達成和解,內心回歸平靜。這樣的林俊傑也許確實是不完美的,卻是勇敢而真實的,這是屬於林俊傑的「偉大的渺小」。
專輯歌曲:
01 聖所(Sanctuary,詞: 張思爾)
他以前專輯大多以靜謐平和的純音樂序曲開端,而這次居然安排了一首如此歡脫又正能量的EDM舞曲,抖腿抖到停不下來,極具洗腦功效,讓人忍不住想要跟隨他「前往聖所的地方」「點燃聖所的光芒」。林俊傑自己的JFJ工作室新辦公基地就命名「聖所」,這首拿去做他JFJ工作室的企業文化之歌也不錯。歌詞有提到之前他的「時線」巡演,還有他自創潮牌SMG的核心內涵「Still Moving Under Gunfire」(槍林彈雨中前行),而「我乘著雄風來破浪」歌詞意向和專輯第9首歌曲《身為風帆》風帆的寓意又有對應,細節見巧思。
02 偉大的渺小(Little Big Us,詞: 小寒)
首波主打,氣勢磅礴有如《不為誰而作的歌》2.0,吳慶隆老師的編曲一生推。曲的恢弘大氣對應這首歌傳遞情感中「偉大」的部分,而詞的細膩溫柔則對應了「渺小」的一面,震撼心靈。
03 穿越(Stay,詞: 林雨果)
非常驚豔的一首歌,開口跪的低音區持續轟炸如同耳邊呢喃細語,然而之後突然高音+轉音仿佛用聲音帶我們完成了一次穿越。編曲也是吳慶隆老師,也就不奇怪聽感大氣恢宏有如史詩。大師這次的詞沒有拖後腿,喜歡「在忐忑中穿越,以為能解開許多結」「在祈禱中穿越,走出這宿命的原罪」這兩句。比較有意思的是歌詞有提到兩個時間「2003年」和「2016年」,2003年他出道發行第一張專輯《樂行者》,2016年他憑藉《和自己對話》二度金曲封王,不知是否有關。
04 四點四十四(Shadows,詞: 張懷秋)
懷秋這首詞寫得不錯,「心裡這場雨傾盆而下,撐傘是否算活在當下」這句很有意境,歌詞還引用了電影《黑客帝國》中墨菲斯紅藍藥丸的典故,整首歌聽起來有一種分不清幻覺和現實的沉醉。主歌部分旋律超級棒,比副歌更有感覺,後面電音的加入和rap部分也不違和,更利情緒達到高潮。選擇在凌晨4點44發洩深藏心底的shadows,在萬籟俱寂他人安睡時「想安靜卻靜不下來」,這樣的憤世嫉俗其實有些讓人心疼,難怪參與私密聽歌會的陳文茜老師評價說這是「不令人討厭的牢騷」。
05 我繼續(Eagle's Eye,詞: 方文山)
這首歌寫的是林俊傑內心想要成為卻暫未能成為的自己,也是他堅定「我繼續」的動力。歌詞既有理想主義的孤傲又有堅定自我的熱血勵志, 極具畫面感;3:33左右突然放慢節奏,而之後又重歸原來節奏,有種格外強調自己決心的鬥志在其中;編曲中笛聲的加入是驚喜,給這首歌增添了些許武俠色彩,想要立刻扛把刀跟隨林大佬浪跡天涯。
06 剪雲者(Paper Clouds,詞: 易家揚)
清新民謠,更多聽出的是人生的釋然灑脫。易家揚老師給這首的詞很簡單很溫柔,加了一些「呢」「了」「的」「兒」「著」的用詞,更添幾分隨性愜意,我林對這些尾音的咬字很蘇,聽得心都化了。這是專輯中不多的適合當晚安曲的歌,不至於太興奮也不至於太戳心。
一開始覺得這首歌和整張專輯的構思有點格格不入,直到後來發現這首歌的歌詞要和第五首《我繼續》的歌詞連著一起理解,才驚覺這是從鷹的視角描述的對雲朵的愛戀和懷念,這隻瀟灑的鷹在孤單飛行時看到了漂浮的雲朵,剪下一片獨自愛著,然後某天發現雲已不見愛已消逝,只會「偶而懷念她」。
這首歌還有一個溫暖的對應:鷹剪下雲朵「偶爾懷念也不錯」的收藏行為,和倒數第二首歌《小瓶子》表達的「手握著小瓶子裝平凡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都暗含著林俊傑想傳遞的「渺小的舉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偉大的效應」主題。
這張專輯的完整性和連貫性真的是無可挑剔到讓我想給林大佬跪下,很多細節安排的獨具匠心,需要反覆琢磨才能拍案叫絕。希望金曲獎評委能豎起耳朵睜大雙眼認真客觀審視這張良心之作。
07 黑夜問白天(53 Dawns,詞: 易家揚)
在全專出來前曾以為它是最痛的一首歌,後來才發現太天真,心碎得太早。《黑夜問白天》是最能呈現林俊傑內心「日夜交換」過程的一首歌,詞曲渾然天成。易家揚老師給這首的詞有一種細膩戳心的銳利疼痛,但聽完卻又是痛到極致後的平靜和釋懷,把「黑夜問白天」「黑夜恨白天」「黑夜吻白天」的掙扎、絕望、痛苦勾勒地淋漓盡致。編曲老師也很用心,間奏的電吉他聲是神來之筆,突兀而悠遠,悽涼又絕望,像某種鳥在半空中盤旋哀鳴,仿佛隨時會墜落,聽得心驚肉跳,痛入骨髓。
另外這首歌大概突破了林俊傑作曲風格上的「主歌超級短」極限,主歌部分只有短短3句詞,襯託出副歌部分格外長。只能說,還好這是林俊傑自己唱,如果換成唱腔沒有那麼持久到位的爆發力、對歌曲各段落情緒把控不那麼強的歌手,碰上如此畫風清奇的歌曲結構估計得直接崩潰。但我個人還是挺喜歡這種「幾乎全是副歌」的歌曲結構,簡單粗暴地情感宣洩,酣暢淋漓,讓你一次痛個夠。
08 丹寧執著(Own The Day,詞: 周信廷)
和虛擬樂團「消除聯盟」的合作,開始的溫柔清唱讓人以為是慢情歌,直到後來發現是抒情搖滾,非常打雞血的一首歌。用丹寧(牛仔布)的堅固耐磨來比喻自己對夢想和生活的熱忱執著,唱出了他決定不再被內心「黑夜」左右的堅定心聲。安排在這裡蠻有意思,剛剛經歷過「黑夜問白天」「黑夜恨白天」「黑夜吻白天」的內心劇烈掙扎過程,還沒緩過來就又開始了「GO!GO!GO!」的熱血沸騰活力滿滿,可以,這很林俊傑,這很白羊座。
09 身為風帆(Destiny,詞: 姚若龍)
個人認為是全專最痛卻也是最釋然的一首歌,初聽就淚流滿面,果然還是寫出《浪漫血液》的姚若龍老師的詞最要我命。這首歌的痛感在於姚若龍老師的歌詞直白又有智慧,悲涼卻也灑脫,用風帆的經歷和視角來描繪林俊傑一路走來的心酸、無奈、苦痛、堅忍、執著,戳心又走心。第N+1次表白吳慶隆老師的編曲,華麗悽美,聽完這首歌就有如回顧了林俊傑之前近15年「甜酸總輪流相互陪伴」的音樂追夢之路,但最後卻還是給了我們「去擁抱才是真實的勇敢」的釋然灑脫。也正是這首歌讓我確信林俊傑已經從那個不好的狀態中走了出來,「不死灰是有愛讓我能蔚藍」,經歷這一番內心磨礪後的他會更明確自己「樂壇風帆」的使命,帶著自己對音樂的摯愛、對生活的熱忱繼續勇往直前。對於這首歌的英文名Destiny,我更傾向於理解為「使命」而不是「宿命」。
10 小瓶子(Message in A Bottle,詞: 林俊傑、林怡鳳)
整張專輯聽到這個位置,才發現《小瓶子》真的是最溫暖最治癒的一首歌,比《剪雲者》更能撫慰心靈,同樣適合做晚安曲。再次感嘆林俊傑的用心,先把你虐哭,再給個抱抱,這是他用音樂給我們的「林式溫柔」。
《小瓶子》的英文名《Message in A Bottle》和專輯英文名相同,又安排在專輯倒數第二的位置出現,是對整張專輯「Message In A Bottle」概念的總結與升華。2017年情人節遊戲直播後他的一段話其實早已為「Message In A Bottle」這個概念埋下了伏筆:「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的道路上,在生活中散發出一種很個人的特色,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留在某一個載體上面......我希望人生我們都可以把這些小小的能量,自己當下可能不看重的東西,或者覺得不怎麼樣的事,放到一個小瓶子裡,然後再把這個瓶子放到海上,有一天,會有人找到這個瓶子,懂得珍惜,懂得欣賞。」這個美好又有哲理的比喻也恰好印證了專輯中文名《偉大的渺小》所傳遞的「渺小的舉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偉大的效應」理念——林俊傑的外貌和心態也許還保持著「林三歲」的年輕狀態,他的思想卻早已達到一個會用音樂和世界對話的哲學家境界。
11 Until The Day(詞: 林俊傑)
《偉大的渺小》英文版,林俊傑也是先寫了這首英文歌再配的中文版。作為專輯最後一首歌和《偉大的渺小》首尾呼應,完整又切題。我個人更喜歡這首英文版,林俊傑自己填的英文詞更能反映他的真實心聲,而歌詞中很多細節都體現了他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溫暖的林俊傑,比如「Lovers straying seasons changing/Strangers to lovers」這句,描繪滄海桑田人事變遷他沒有寫「Lovers to Strangers」而是寫了「Strangers to lovers」,我們聽過太多歌曲看過太多故事都是關於戀人從形影不離到形同陌路,其實也許現實確實如此吧,但林先生仍然願意在完全不影響歌曲內涵表達的情況下通過細微歌詞差異給我們一個美好的願景,溫暖擊心;再比如最後兩句"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的句序安排,有點類似中文裡「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和「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微妙差別,細微之處見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