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要說運氣最好的女人,非魏嬿婉莫屬,本來只是一個洗衣房寂寂無名的小宮女,最後卻憑一己之力,備受恩寵,坐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貴妃之位。
她也是整部劇中,心腸最為歹毒的一個女人,最後被處極刑,受盡折磨而死。
一個人為何會有如此好運?獲此榮寵,又如何走上末路?
看懂了她這個人,也許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1
面對困難,無所畏懼
沒有松柏恆,難得雪中青。
魏嬿婉一出場,給人的印象是極好的,長相清純,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未婚夫,在宮女裡出路算不上最好的,那也不差。只可惜她的母親重男輕女,嫌貧愛富,不同意他倆在一起。
與其說出生重要,不如說父母重要,遇到這樣的母親,要麼就聽從她的安排,任命運擺布;要麼就打破束縛,想辦法為自己爭取,
魏嬿婉是後者,不僅有主見,更有野心,能幫襯到家裡,也不會任由父母安排她的人生。
為了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奔個好點的前程,她一心找機會去伺候個好點的主子。
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拼個好點的生活,本就無可厚非,一邊希望歲月靜好,一邊又在心裡暗自較勁。
最終魏嬿婉花錢託人周旋,成功去了大阿哥宮裡,有一次,她幫純嬪和大阿哥解圍,被皇上另眼相待,她的心開始蠢蠢欲動。
在御花園重遇皇上,皇上一句:「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激發了她的野心。都說男人有錢就會變壞,其實女人有機會也一樣,為此她果斷放棄凌雲徹,斷了他們的情分。
從這點可以看出魏嬿婉真的很務實,凌雲徹因此消沉了好一段時間,和魏嬿婉相比,他才知道如懿這樣的女人有多可貴,對如懿動心也是這個原因,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純妃發現了她的心思,便找了個由頭打發了她,畢竟後宮裡的女人,誰也不想給自己找個年輕貌美的對手。
被警示後她本打算放棄,不巧嘉嬪從純妃那知道她的心思,百般虐待她,徹底燃起了她的鬥志。她利用進忠對她的心思,成功入主後宮。
有句名言說的好: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命運亦如此。魏嬿婉就是一個從來不俱怕困難,願意挑戰命運的人,這樣的性格,從宮女變成寵妃也就不奇怪了。
2
比起討好別人,
獨樹一幟的風格更有魅力
後宮的女人剛入宮時,一開始都有幾分榮寵,但那終究鏡花水月,等皇上新鮮感一過,從此多了一個深宮怨婦。
魏嬿婉靠著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卑躬屈膝,和養尊處優的主子們比,她見識過人性的卑劣,知道怎麼去迎合別人,更懂如何自處。
自從攀上皇上這棵高枝,她就極盡所能去討好皇上,適時展示自己的魅力,她知道討好了皇上,也是討好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唾手可得。
後宮妃嬪皆是皇上的女人,入宮後自然以皇上為重,但像魏嬿婉一樣用盡手段,明著去討好皇上,其他嬪妃是不恥的,也看不起她。
偏偏她不在乎,反而把爭寵寫在臉上,皇上並沒有因此嫌棄她,反而對她愈加寵愛,只因她懂得投其所好,有時是低俗了些,凡世間夫妻過日子哪會免俗,帝王也如此。
魏嬿婉明白宮裡從來不少知書達禮的娘娘,皇上當然希望妃嬪在後宮安然度日,但在寢宮裡,規矩多了,樂趣就少了。
哪怕是如懿,宮內她是皇后,畢恭畢敬,是為典範,宮外出遊也墨守宮規,想秀恩愛,始終忌憚別人的目光。
但魏嬿婉不同,她正是靠著別人的這份輕視,屢屢得手,總是輕而易舉捕獲皇上的心。
她總能適時引起皇上的注意,撒嬌賣萌挑起男人的欲望,更明白技多不壓身,習得新技能,就像不斷刺激的新鮮感,才會一直留住一個人。
事實證明,皇上很吃這一套,看慣了宮裡永遠保持著體統,千篇一律的美人,魏嬿婉這種不拘小節,獨具一品的風格,自然很得聖心。
做人要有自己的風格,堅持自己的風格,才有特色,才更能吸引到別人。
3
再好的關係,
也要有分寸感
照說魏嬿婉這樣的手段和心機,很討皇上歡心,皇上也吃這套,應該活得幸福恣意,可她活得並不安心。
她這個人無疑是有些聰明的,不然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不可能做到皇貴妃的位分。但是她的成長環境,仍限制了她的眼界,後宮的嬪妃大多身世顯赫,從小耳濡目染,見識的多,做事自然穩當,更不易出格。
她從宮女起步,對皇上的恩寵,心裡始終不篤定,有了盛寵,就想著有個子嗣,讓地位更牢固一些。本無可厚非,但為了有個孩子卻不擇手段,方寸盡失,讓人不免垢弊。
先是偷喝容妃的坐胎藥,發現藥有問題後,又生一計,企圖迷惑凌雲徹,藉機懷子。
凡懷敬畏之心,做事才有分寸感。自古禍亂後宮者,有幾人能明哲保身,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應該是你的,才是你的,不是你的,用盡手段得來,終將功虧一簣。
發現凌雲徹喜歡的人是如懿,不再是她時,滿心妒忌,陷害如懿和凌雲徹,最終作繭自縛。自己做不到的事,卻總是要求別人做到,這是何等自私。
對別人保有善意,是一個人最大的分寸感。凌雲徹和如懿在危機起伏的後宮,曾攜手度過危機,互生愛慕,但從未逾越綱常,做份外之事,只是靠著這點溫情慰籍後宮孤冷的日子。
一個懂得分寸感的人,才會對生活心懷感恩,做事留有餘地,這便是留給自己最大的後路。
4
能毀掉一個人的,
從來都是不死的欲望
肖伯納說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滿足。魏嬿婉兩者兼有。
後宮裡的女人,多會耍點手段,或留住恩寵,或爭權奪利,就連海貴人這樣,生性軟弱,處處自保的人,為了四阿哥,也會算計皇上。高貴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攀附皇后,算計妃嬪,不惜把自己的宮女敬獻皇上。
海貴人算計皇上,只是為了自保,並未傷害皇上。高貴妃飛揚跋扈,算計別人,但從不妄害性命。
但魏嬿婉處處提防,草菅人命,就連身邊的親信一個也不放過,生生把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
凌雲徹是她最愛的人,她傷他,害他,他從來沒想過報復她。但她為了扳倒如懿,不擇手段的去殘害他們,弄得帝後離心,害得凌雲徹被閹割成太監,最後冤死牢中。為了如懿,也為了魏嬿婉不再害人,凌雲徹不得已,才留了戒指給海蘭做證據。
進忠雖然一開始利用了她,但也是喜歡她的人,為了她謀劃一切,沒想到害人害己,最後魏嬿婉不想有把柄落他人之手,殺死了他。
她的兩個貼身丫鬟,也是為她壞事做盡,她自己疑心,害死了一個,另一個沒害成。這個丫鬟終於醒悟,知道魏嬿婉心裡只有自己,最後幫海貴人在皇上面前作證,指認了她做過的所有壞事。
就像她指證時說的那樣,如果你不害我,我會念著我們之間的情分,哪怕最後到慎行司,就算死,我也不會供出你來。
最殘忍的是她連宮中的孩子都不放過,皇上最喜歡、依重的四阿哥,因她的嫉妒之心,死於她的算計之中。皇上和如懿的兩個公主,也是被她所害。
一個人想過更好的生活原本沒錯,但被欲望淹沒,淪為欲望的工具,壞事做盡,必將自食果,這也是皇上處她極刑,讓她受盡非人折磨的原因所在。
魏嬿婉開掛了的前半生,與她自己有主見、有野心、自己認準的事能積極努力,銳意進取不無關係。
自毀前程的後半段,源於她心胸狹隘,格局太小,思想和胸懷支撐不起自己人生的欲望。
人這一輩子,欲望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緊,失去得越多。學會放手,甘願捨棄,才能真正的得到。
永保有一顆善良的心,可以登高望遠,也能回頭看路,腳下的路才是一個人的根。
懂得感恩的人,也會被善良對待,就如如懿,海貴人這麼一個只想現世安穩的人,最後為了她,願意拼了性命去維護。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我們應該去靜心學習,真正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東西,才會成為你強大的依靠和鎧甲,願我們的每一天都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