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喝豆漿,不愛牛奶,這與三聚氰胺無關。
小學時,早餐都是在路上的一家小飯店解決。小孩子貪睡,總是夢遊般走進店裡,要一碗5分錢的豆漿,用白瓷大碗盛著,熱氣騰騰捧上桌,再配兩個肉包子。其實那時候更愛的是包子,非要等被包子噎的直翻白眼,才想起灌一大口豆漿。帶著熱氣的漿汁喝下去,熨帖了胃,喚醒了魂,小飯店早間的喧囂才瞬間回到了耳邊。
後來,城市越來越繁華,生活越來越混亂,許多豆漿店也從早餐店變成了晝夜營業。小年二九,我在臺南地震災區,等忙完所有的工作,街上的餐廳大都打烊。那晚正逢強冷空氣來襲,我站在街頭瑟瑟發抖,終於看見了一間依舊燈火通明的四海豆漿大王。一碗熱豆漿,一份厚蛋餅油條,溫暖依舊。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三家只要開門營業,就永遠會排著長龍的豆漿店。其中上海的阿文夜市豆漿的文字和圖片,由前文匯報同仁李薇友情分享,感謝。
蘇州閶門姚記豆漿
地址:西中市60號。甜豆漿2.5元,鹹豆漿3.5元。
超過30年的閶門姚記,現在一直是24小時營業。不過我每次都是午夜出沒於此。
深秋蟹肥,每年10月底前後,正是去陽澄湖吃大閘蟹的好時候。大啖螃蟹雖然過癮,到了晚上卻容易胃寒,於是姚記就是最好的去處。此時蘇州的午夜已經寒意漸濃,但每次去姚記,隊伍永遠是排到門外,看來不懼低溫的夜貓子遠不止我一個。
姚記的鹹豆漿不同於臺北的阜杭豆漿,阜杭的鹹豆漿其實就是北方的鹹豆花。而蘇州上海地區的鹹豆漿,則是加了蔥花醬油、蝦皮、油條碎,第一次喝到時還真是獨特的體驗。
所以我總是先來一碗甜豆漿暖胃,再來一碗鹹豆漿解饞。
臺北阜杭豆漿
地址:忠孝東路一段108號2樓。甜鹹豆漿5元。
姚記和阿文都排隊,但臺北早餐屆的傳奇,藏在菜市場二樓的阜杭,又相形見絀。
第一次去阜杭,公休日。第二次去,看到排隊。排隊很正常嘛,開始找隊尾,然後我從市場二樓找到了消防通道,又從消防通道的樓梯找到一樓,再從一樓找到門外,門外又排了一百多米,放棄。
第三次,發了狠。阜杭早上5點半營業,我早上5點出門,徒步40分鐘抵達,結果發現還是排到了二樓門外。真要給跪了,這個時間捷運都沒營運,這些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很多朋友問我,阜杭的味道究竟如何?我的回答是,熱豆漿還是5分錢一碗那個時代的味道。不要誤會,這是最高讚揚,這表示阜杭至少保持著30年一致的水準。
唯一的遺憾,對我來說,豆漿店應該是早晨起床,牙都沒刷,趿拉著拖鞋下樓去買的食物,而不是如臨大敵般排一個半小時喝這麼一碗。沒辦法,誰讓現在趿拉著拖鞋下樓,卻再也喝不到一碗誠心和稱心的豆漿呢。
阿文夜市豆漿油條
地址:霍山路203號。甜鹹豆漿4元。
說起宵夜,在廣東人心中,如果不是粥,那就是燒烤、炒粉之類的食品。可在魔都,特色宵夜卻是豆漿油條,而且必須是鹹的。
阿文從外觀來看,店面的「街坊」味非常濃。店外是時好時壞的霓虹燈招牌,一臺破舊的電視機,循環播出電視臺對該店的採訪片段,店內是十來張極其簡陋且油膩的桌子,坐滿大快朵頤的食客。蛋餅、油條等食品均擺在門口現做,可以清晰看到除了揉面以外的每一道工序,黃澄澄的麻球從小變大,賣相著實誘人!
此處誠懇說一句,但凡有「街坊」味的店面,咱對衛生的要求就別太高了。一手收錢,一手給你抓食物的動作在所難免。
晚上11點後排隊大致需20分鐘。就味道來說,下了榨菜、蔥花、醬油、辣油等佐料的豆花又鹹又辣,加入鬆軟的油條一起口感頗為特別,但生意太好難免發生醬料下得過多或過少的問題,如果下多了,這碗鹹豆漿就宛若一碗鹹湯。粢飯條可能因為煎炸過度的關係,有些硬且粘牙,口感並不是太好。蛋餅加了辣醬,味道中規中矩,似乎哪裡都能吃到,沒有讓人感覺到特別。
所以吧,這種店姑且認為是遊玩魔都,體驗本地人生活的其中一環,如果專門過去喝豆漿,想想還是算了吧!
後記:阿文在大眾點評的評分很低,這與大部分地方只要是大排長龍的熱店必然高分形成鮮明對比。我一直吐槽,大部分人不是在用舌頭吃飯,而是用眼睛和耳朵來評判,看來上海的食客情況要稍好些。
此外,抱歉,沒有寫深圳。因為這裡連鎖豆漿店6元一杯用豆漿粉衝出的豆漿,與這座城市一樣,無趣而昂貴。
關注請加微信公眾號「陳晨的美食空間」或長按二維碼
個人微信95732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