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做個有出息的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結果懷揣著崇高理想的年輕人很一進入社會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是最普通的打工仔。
即使奮鬥一輩子,拼盡所有,搭上父母的棺材本,也不過在一個「二三線城市」買一套除去公攤,可能連100平米都不到的商品房。
即使你運氣不錯,能找到今生的伴侶,結果最後對象的父母說,光買房可不行,彩禮錢多少多少,一點也不能少,結果你還需要東挪西湊去攢彩禮錢,最後即使結了婚,夫妻倆還要養一個孩子,照顧4個老人。
實際上,今天的年輕人真的不怕吃苦,不怕受委屈,最怕的還是看不到希望,我曾經跟我公司的一個掃地的老阿姨聊天,老阿姨是六十多歲本地人,退休金三四千,管自己吃喝肯定完全沒問題。
但為啥她忙了一輩子,退休了還要到我們公司做清潔?說到底還是為了他兒子,她自己家的老破小沒拆遷,兒子為了結婚只能買一棟新房,小夫妻倆每月還一萬多貸款,再加上車貸養孩子,沒辦法,老阿姨只能出來再掙點錢補貼兒子。
這就是今天年輕人的現狀,老阿姨一家還是本地人,等房子拆遷了,還有可能翻身,那外地人呢?大部分農村出來的年輕人,農村的父母肯定指望不上了,自己工作的這所城市房價越來越高,靠自己在城市根本不能立足。
同時,我們也看到這個社會上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房價上漲就上漲了,只要還有發財的機會,房子不過是一個資產,有錢就能買,但如果連所有人成功的機會都不平等,都越來越稀少,那肯定會對年輕人的價值觀產生根本性的改變。
今天,因為房價上漲,大量昂貴的學區房與教育資源綁定,使得我們的下一代既從表面上,又從本質上失去了平等獲得教育資源的機會。
世界公認教育是機會平等的前提,但有人明目張胆的通過一系列手段,破壞了這個平等,年輕人焉能不頹?
說完了基礎教育,我們再看社會競爭,今天這個社會年輕人成功的機會到底有多大?
以前開個零售店小超市,可以養活一家人吧,但今天到處是沃爾瑪,家樂福的大超市,至於小店就更多了,基本城市裡每個小區附近都有連鎖的711、全家、羅森還有什麼天貓便利店、京東便利店等等。
你說那麼多巨頭都開店,那就幹點累活去賣菜吧,現在賣菜都困難,一線二線到處都是盒馬生鮮、美團買菜、叮咚買菜之類的大企業,小區樓下的叮咚買菜做活動,1塊錢送20個雞蛋,你怎麼跟這些企業玩?
這些大企業的終極目標就是前期投資佔領市場,然後確定行業霸主地位在進行收割,比如滴滴打車,這種燒錢搶市場擠壓老百姓的行為,他們還創造了一個詞叫「培養用戶習慣」!
記得當年我剛上大學那會,馬雲還是創業導師,社會上各種成功學還在大行其道,電視上網頁上播的都是加盟廣告,當年還在吐槽,但現在我開始懷念那個時代了,至少那個時代年輕人還有機會,還有成功的可能。
但今天,馬雲已經退居二線,網頁最多的廣告變成傳奇遊戲,年輕人開始有點無路可走了,這樣的年輕人又怎麼不頹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