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下自己婚姻的「醜陋」面,被人罵渣男,導演:我並不是片中那樣

2020-12-02 Figure


在國內紀錄片圈子裡,魏曉波導演的《生活而已》一直是傳聞中的作品,少現真容。借北京「沉默的銀幕——青年影人學術展」的機會,我們終於得見,也得償所願和導演細聊一番。


「在做了幾部紀錄長片之後,我不敢奢望紀錄片能改變什麼,但是,我發現它能悄悄的改變我自己,從這面鏡子中,我才真正意識到,我不過是生活著而已。」

——魏曉波


出品|Figure·人物


「我妹夫每個月都給我妹500塊錢買化妝品,你都沒給過我。」一位剛洗完臉,素麵朝天,束髮帶還沒摘的女孩兒,邊抹眼淚邊說道。


這是系列紀錄片《生活而已》開場。


兩人在談戀愛期間鬧矛盾


導演魏曉波將攝影機鏡頭對準了自己和女友,以二人自戀愛、結婚再到生子的生活瑣碎為題材,留下了一系列的影像記錄。


「既然是拍出來給人看的,就不是什麼私影像。」「沉默的銀幕——青年影人學術展」的映後會上,面對策展人和觀眾有關私影像和第一人稱敘事的提問,魏曉波回答是那些都不過是無聊的學術概念——或許他並不想給自己的作品刻意披件高大上的外皮。


但該以什麼方式來談論《生活而已》系列呢?一對普通男女的日常瑣碎,與「作品」如何建立起等式,於拍攝者與觀者有何意義?



「說我像小津(安二郎)那是看走了眼」


「對真實的創造性處理」,這是英國紀錄運動領袖約翰·格裡爾遜給紀錄片的定義。而魏曉波的《生活而已》系列卻看上去並無多少「處理」的痕跡,或者說被處理得看不出痕跡。


《生活而已1》拍攝時(2007-2011年)的兩人,租住在長沙的一棟破舊公寓裡,時常為錢發愁——和十年後的社會新人並無多少不同。


他在剪企業宣傳片,她給他剪指甲


女友的工資只有1100,而且覺得在工作中學不到什麼東西;魏曉波連換了幾個工作都覺得不理想,乾脆做自由職業者:給企業拍攝低成本的宣傳片,另外也做藝考培訓。生活如清水煮掛麵,一眼見底,就連性愛似乎也只是兩人為了擺脫無聊所做的嘗試。


《生活而已2》的矛盾衝突似乎比前一部要強烈些,兩人要結婚了——經歷過的人,都懂得。


有好幾個時刻,這個婚似乎都要結不成了:她說結婚前一定要買房,他的回答是,「我沒錢買房,我的錢只夠買一點兒房」;他覺得五萬塊彩禮要得太多了,女方家要去他老家「看看情況」更是對他出身的羞辱。


「不然別結了」,他不止一次這樣說——但最終,婚還是結了。


時隔多年,2017年製作完成的《生活而已3》中,走出婚姻磨合期的兩人,又有了更現實的問題:要孩子。


中國式夫妻的愛與怨,典型莫過影片的結尾:她懷抱著嬰兒,在客廳裡踱步,口中發洩著他不能體諒自己產後抑鬱的不滿:「每次我一說什麼,你就說行了行了行了。抑鬱就需要說出來,需要有人安撫。你這樣我會更抑鬱。」而他在攝像機後面,一言不發。


導演魏曉波,也是《生活而已》中的主人公


Figure(下簡稱F):在豆瓣,你回復留言說本人並不是片子裡那樣的,為什麼你會這麼說?


魏曉波(下簡稱魏):因為片子拍的都是家裡的空間,尤其前兩部,拍下來的應該是一個最醜陋的狀態:穿著破破爛爛的、最寬鬆、最邋遢的衣服,而且說很多髒話。



我這片子做出來之後從來就沒有看過,我沒法面對片子裡的那個我。生活中的我——出門,上課,或者和他人交往——肯定不是這樣的。當然可能每個人都有那樣髒的一面,但正常人不會把這一面掀開的。


F:你把這一面作為《生活而已》的主要內容,當成作品拿出來的理由是什麼?


:大多數紀錄作品中,拍一個人,總是要從他身上發掘點兒優秀品質,或者總是從一種特別正面的角度去拍。但拍片還是停留在拍一個中心思想,我覺得這樣有點兒不適合我。


F:在鏡頭拍攝之下生活,是否也就帶有了表演的成分?


:演的話比這個可要熱鬧多了。那時的生活確實有很多問題,然後和女朋友的關係也確實有很多衝突,現在有小孩之後平和很多了。


(但)其實片子裡情緒比較激烈或者衝突比較明顯的段落,都是剪出來的,是從好多素材中挑選出來的,那不是日常。


我自己也喜歡看衝突激烈一點兒的電影,所以當時儘量把它做成這個樣子。還有人說我的片子像小津(安二郎),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他的那種風格是很平和的。


他的婚姻狀況在湖南省內查不到,需要山東方面出具證明


F:所以說,實際上無論你的創作動機,還是在剪輯時的考量,其目標都不是要呈現日常,或者說是要把日常裡不那麼日常的狀態提取出來。


:其實也是有點兒受洪尚秀給電影起名字的影響,他的片名都不是那麼嚴肅、那麼絕對,所以我就想在「生活」的基礎上加個「而已」,來進一步闡述我對這個片子的態度:不太想通過這個片子來表達什麼,甚至也不是要否定什麼。


我片子裡的狀態,並不是真正的沉重或者多麼艱難,還沒到那個份兒上。


其實《生活而已》這個系列,表面上是拍家庭或者拍兩個人,實際上它的內核還是我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我對於自己從一個年輕人過渡到要承擔很多責任的成年人,是有一種牴觸和排斥的,也由此產生了種種矛盾。這種矛盾應該每個人都會經歷,我們可能都有這樣一個階段,只是大家過了就忘了。


再往大了說,我對這些生活瑣碎的牴觸,對這種世俗的、現實的生活的牴觸,來自它和我想像中的生活的差別。


F:那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麼樣?


:可能會把生活想得更加詩意,或者是更加浪漫化一些,但現實是殘酷的。



「人生沒有那麼簡單」


作為紀錄片創作者,魏曉波算得上頗有一些產出。還在大學就讀的他,就將鏡頭對準了本校畢業班的男生,以片長將近三小時的《業餘》(2008年製作完成)記錄下了他們在課業之餘的生活:聚在宿舍裡看a片,詛咒校領導,抱怨大學荒廢了時光,醉酒後的嬉鬧,手握西瓜刀的爭吵……一幅青春、荒蕪、漫無目的的大學男生群像。


為定製T恤,講價的學生


2009年製作完成的《北京》,魏曉波起初是想記錄一個一心想要去北京的山東縣城文藝青年的生活。但之後,片子內容,隨著受訪者人生道路的走向起了變化:頹廢狀態下的他,如何以不斷和已婚及離異婦女「亂搞」,來自我安慰和自我消遣,又最終如何自醒的過程——讓人聯想到張競生的《性史》。


一年後的《漁灣市》,則是魏曉波對於長沙搖滾圈(2005-2009年)的全景式記錄:本地樂隊、酒吧老闆、搖滾音樂節組織者、打口碟販子、樂評人,音樂愛好者聚在酒吧門口閒談,外國女孩兒在演出散場後醉酒放歌……影片英文名The Sound and the City(聲音與城市)可能更準確地表達了影片的主題。


在之後,突然將鏡頭對準自己的二人生活,而且一拍近十年,是他對於更廣大的世界、更重大的議題不再有興趣了嗎?一個以自己的生活為題材的專業創作者,在這個短視頻時代,與一眾vlog博主又有和差別?


去網吧下載了電影回家看,是他們的一個消遣



F:以自己作為拍攝對象,是一個更容易的選擇,還是更難的選擇?


:更難的選擇。因為如果拍別人的話,會有一種陌生感,會有一種去探索的欲望,而且拍出來的素材會有很多驚喜,很多預料之外。而且以別人作為拍攝對象,空間、場景更豐富,所以相對來說容易一些,拍自己就非常非常麻煩。


首先是日常生活其實是沒有什麼事情的,沒有太大的波瀾;而且空間也很單調,人也單調。開始做《生活而已》的時候也覺得這個東西可能有點兒不靠譜,因為我不知道別人會怎麼看,別人會不會覺得這都是假的,或者覺得矯情或者噁心。


當時放映的時候也看到了一些反饋,有人覺得片子裡的都是假的,都是擺拍的。還有就是說我為了吸引眼球,把「拍自己」作為一個噱頭。


其實大多數時候她不讓我拍,我也沒機會拍。比如說真正鬧矛盾的時候,我們在爭吵,如果情緒有很大的波動,我不可能去拍,她也不會讓我拍。能夠拍下來的都是搶著抓拍到的一些細節。


攝像機有時候能夠讓我在生活中變成一個觀察者。


她在客廳裡踱步,他們搬到了一所更好的公寓裡



F:從開始創作《生活而已》,你似乎就沒有再關注其他人的生活了?


:但是如果我開個小號的話,我也可以從社會性的角度給《生活而已》寫評論。因為像我這樣從農村考學出來,到城市定居,從零開始組建家庭、買房子,面臨種種問題的人是很多的。


像我這種沒有太多的社會標籤或者說沒有什麼特色的人,是被忽略的;這種生活、這種日常瑣碎,也是很缺失的。我並不是在以一種自戀的方式拍自己。


《生活而已1》放的時候,在現場有很多人特別生氣:我滿足了他們對壞人的一切想像。


說我是渣男,說我是一個特別不負責的人;說我特別沒用,作為一個男人,該承擔的東西也不承擔;片子裡髒話太多;說片子對女性是赤裸裸地侮辱;說我拿自己脫褲子這樣一些鏡頭來譁眾取寵……有一些人基本上直接站起來就是罵了。


現在如果有人這麼罵的話,我也懶得去解釋了。他們說的那些問題,我在剪的時候都是知道的。我既然把它做出來,我就知道自己要承擔它帶來的指責。但我不能因為害怕這種指責,我就不剪了;如果不把它剪進去的話,是不符合我對這個片子的主觀認識的。


我是要用這樣的方式,通過這個片子,把我對生活的看法,我在那個階段對紀錄片的看法,以及我想追求的那種粗糙的美學呈現出來。


過年,她和他一起回山東老家


F:在如今的短視頻時代,有很多人在用影像記錄自己的生活。在你看來,使單純的生活記錄和作品之間有所區別的,是什麼?


:紀錄片的長度隨著媒體的變化,越來越短。現在如果拍這種五分鐘或者更短的片子,從定義來講,當然也是紀錄片,也是作品,但是這種作品在我看來——我這個人可能還是比較傳統,或者說比較古板——我覺得還是傳統上的,有一個明確主題的,才算是紀錄片。


而且所謂「主題」,並非僅僅是記錄一個東西或者表現一個東西,那樣未免有點兒太淺了。我覺得紀錄片歸根結底更像是一種哲學,是要去探討人的問題,要探討點兒人活著的意義才行。


F:你覺得《生活而已》裡探討的「人的問題」是什麼呢?


:就是探討這種生活有沒有必要。像加繆,他直接說所有哲學要處理的就是一個問題——自殺。其實《生活而已》用了很大的篇幅嘗試去判斷,這種生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生活既然已經是這個樣子了,那麼還有沒有必要這樣生活下去?


這就是一個非常哲學的問題了。很多時候,人並不是如想像中的能夠馬上有一個新的選擇,或者率性而活,沒那麼簡單。人生就是這麼麻煩。


圖片來源:《生活而已1》《生活而已2》《生活而已3》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相關焦點

  • 嬌俏可人公認「趙薇接班人」,她一生栽在婚姻「認錯嫁兩渣男」
    雖說人生不能只看單方面,身為女人尤其不該因婚姻而被定義,但不得不說,「嫁錯郎」對人生幸福而言,有著難以忽視影響力,大陸女星黃奕外型甜美,加上演技精湛,在競爭激烈的演藝圈中,是被眾人看好能出人頭地的女演員之一,如今眾人卻記得她的醜聞比作品還多,黃奕也認了,人生全因識人不清「錯嫁渣男」,還接連嫁了2個,悔不當初。
  • 別讓這「聖母型渣男」跑了
    對於女性,擦亮眼睛,遠離渣男。對於男粉……可要小心了。我是宋雯婷手撕渣男的分界線「聖母型渣男」。這個詞是在前兩天追劇時突然想到。同時湧上心頭的,還有許多我憋了好久的話。即,翁與葆秀的婚姻關係,與我們現代人的婚姻關係在制度上完全一樣。然後,我們再來看翁泉海與葆秀之間具體的情感細節。因為在我看來,討論一個人到底是不是「渣男」,有一個基本原則——先「論跡」,後「論心」。先看他做了什麼,再討論他做得對不對。
  • 嬌俏可人公認「趙薇接班人」 她一生栽在婚姻裡「錯嫁兩渣男」
    雖說人生不能只看單方面,身為女人尤其不該因婚姻而被定義,但不得不說,「嫁錯郎」對人生幸福而言,有著難以忽視影響力,大陸女星黃奕外型甜美,加上演技精湛,在競爭激烈的演藝圈中,是被眾人看好能出人頭地的女演員之一,如今眾人卻記得她的醜聞比作品還多,黃奕也認了,人生全因識人不清「錯嫁渣男」,還接連嫁了2個,悔不當初。
  • 此劇一出,再也沒人罵他「渣男」
    「暖男」這個詞也不知怎麼的越來越含貶義。正如《無賴》的歌詞:「何必跟我 我這種無賴因為它很好地展現了人的記憶的特性,賦予了整部劇一種「意識流」的氣質。一時間,被無數人大罵「渣男」。,我是比現在更差的人」
  • 日語的「渣男」到底怎麼說?日劇常出現的5個「劈腿」單詞整理!
    「渣男」。「クズ()」的漢字可寫作「屑」,意思是碎渣、破碎後沒有用的東西、廢物、廢料等。江戶時代的僧侶兼作家淺井了意撰寫的遊記《東海道名所記》裡,曾使用過「人屑」(ひとくず),來形容渺小、不重要的人,後來「人間のくず」、「クズ人間」、「クズ」被延伸指低劣、卑鄙的人。
  • 「專訪」《親愛的自己》導演丁黑:依然不變的是較真兒
    不少人開始罵劉洋,稱他是第二個「許幻山」(《三十而已》中的一個渣男),還有人跑到劉洋的飾演者彭冠英的微博下指責和謾罵。導演丁黑看不下去,在微博上發文:「惜我輩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見我輩。」沒承想,這17個字又被網友解讀為「導演承認受挫折」。
  • 她倆合作拍劇,這卡司「神仙級」的!
    去年以《我們與惡的距離》奪下金鐘視後的賈靜雯,首次在劇中擔任製作人並主演,她與劇中妹妹柯佳嬿因各自另一半修杰楷、謝坤達是好友,2人早也熟識、情同姊妹。賈靜雯昨自嘲現在常演媽媽,難得有機會能演未婚的姊姊,柯佳嬿則說自己難得在戲裡當妹妹,拍《想見你》時,對手演員都小她很多歲,她必須努力保養、敷臉,「所以這次一定要把握當妹妹的機會」。
  • TVB《愛回家》導演被拍短片曝光惡行:變道不打燈還罵粗口
    「躁狂導演」之稱的TVB導演張永豪(Gary),一直被港媒傳因為有高無線層曾勵珍撐腰,性格火爆喜歡動不動就罵人,他更曾被傳出大膽到向視後佘詩曼開罵,雖然該傳聞未經過本人證實,但在坊間卻早流傳已久,無論版本再多,但都不離他性格問題。
  • 醜陋的美國人!這不是口號,是一部美劇!
    《醜陋的美國人》(Ugly Americans)。該劇講述熱心腸的社會工作者Mark Lilly幫助剛剛來到紐約的「市民」融入美國社會的故事。你也注意到了這個有趣的標題和打了引號的「市民」--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借動畫言現實的政諷作品。而所謂的「市民」……Well,並不都是人類,也有「其他人」--地獄惡魔、吸血鬼、殭屍、狼人、多頭怪……所有幻想小說、幻想電影和童話裡出現過的東西都有可能在劇中出現。
  • 專訪原一男 | 一生格鬥,拍出人的「狠」與「恨」
    原一男的母親則在防空洞裡產下了他,父親不詳,是名私生子,母親的家人都勸她,只要捏住嬰兒的鼻子,很快就會窒息,沒人察覺,她可以繼續過自己的人生。「但當時母親說,不要殺死他,這是我生的,由我來養。」這份「沒死成」,或是堅韌,成為原一男生命的底蘊。在他往後的人生裡,人們提到原一男,總聯想到他不輕易放棄、耐磨耐撞的性格。
  • 《婚姻故事》戳中「平凡人生痛點」超催淚
    客觀來說,2個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人,經歷過好幾十年的人生後,突然要一起生活,這件事本來就是很困難的。也許一開始能夠靠著「愛情一時的激情」而安然度過前面那一段時期,但之後就需要互相磨合、互相溝通,經歷吵架的時期。
  • 只有女人,才拍得出這種「禁忌電影」
    其實,比起女演員,女導演更弱勢。全球範圍內,女性導演的比例只有7%。奧斯卡90年歷史,只有 1 位女性獲得過最佳導演。這是個可悲的數據。女導演並不是拍不出好作品。用一雙本地人的眼睛,不獵奇地呈現了一個「正在進行時」的真實世界。而且每次都出手不凡。長片處女作,就入圍了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並摘下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
  • 他是被蓋棺定論的「性侵犯」,也是四提金馬的最佳導演
    被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最終獲得了「最佳剪輯」——《醉·生夢死》。電影講述一對失去母親的兄弟,試圖靠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中打拼並生存下來的故事。 「醉、生、夢、死」這四個字分別代表了四位主角的結局。電影中有愛情、有親情,還有導演首度嘗試的同性情。
  • 《三十而已》許幻山出軌:比起林有有,我更想罵渣男
    01「小三和渣男 誰更欠罵?」林有有,是《三十而已》裡面一個小三角色,顧佳老公許幻山的出軌對象。她一系列的「積極」行動,也讓無數觀眾恨的牙痒痒。02幸福的家庭「毀於和異性交往沒有界限感」美國婚姻專欄作家亨利·克勞德說:「越界者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越界,因為刺痛的都是別人。」對於已婚男人來說,在和異性交往過程中,理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和分寸感,這才是維繫婚姻最正確的姿態。
  • 「驚奇隊長」布麗拉爾森曾認為自己是醜陋得像被拋棄的人
    不過經過新冠肺炎防疫期間的沉澱,布麗·拉爾森在接受最新訪問時首度透露:「我在過去曾有很多掙扎時分,我曾經覺得自己很醜陋、像個被拋棄的人,我花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找到自己最能自在的自信方式。」布麗·拉爾森在接受好萊塢媒體《Access Hollywood》的主持人Sibley Scoles連線專訪時,這位漫威超英女演員透露:「我曾認為自己不夠漂亮到去成為一名好萊塢女演員
  • 別誤會這「變態」片名,真不是你想的那樣
    這些電影給人的印象,大都溫馨感人,娓娓道來。而今年的一部新作,聽起來卻有點「嚇人」——《母親去世時,我甚至想吃掉她的遺骨》母を亡くした時、僕は遺骨を食べたいと思った。別被片名嚇跑了。不是你想的那麼變態。這真的是家庭片,不是恐怖片。去年有部動畫叫《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 從同志到渣男,盤點演員「成田凌」精彩的影視作品
    《月薪嬌妻》(2016)這部曾經造成社會現象的熱門作品,是描述新垣結衣和星野源從「契約婚姻」所展開的一段愛情故事。飾演新垣結衣的阿姨是石田百合子,她的角色也非常重要,而成田凌在劇中就是飾演阿姨的部下,這位叫做「梅原夏希」的年輕帥哥,有著不可思議的氛圍,個性相當率直感言。
  • 此劇一出,再也沒人罵他「渣男」
    其一,它不是TVB的作品,而是由近幾年意氣風發的ViuTV製作。從2016年開播以來,ViuTV所製作的新派港劇可謂是成了「高質量」的代名詞。屢見高分神作。比如《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短暫的婚姻》《嘆息橋》,魚叔都曾重點安利過。其二,則是本片的卡司。
  • 林依晨:「我不是女神,我只是一般人」
    對於林依晨而言,人生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無心插柳進入演藝圈,在事業正紅之際到國外進修,她身上總有股自在淡然的氣場,無關俗事紛擾,這些年尤其。等了六年,與柯震東合作的《打噴嚏》終於上映,依晨說,總算對導演和工作人員有交代了,「當初接演這部是為了嘗試不同的片型,女主角發揮的空間不大,我自己還跟導演加了一兩場戲,但劇組的工作人員都非常用心,是很愉快的拍攝。」
  • 「三級片」女星,她最讓人把持不住!
    比如舒淇的「玉女心經」。比如林熙蕾的「制服誘惑2地下法庭」。再比如李麗珍的「蜜桃成熟時」等等。她們的這些成名電影,我膜拜過一些,很美很性感。最美最性感的那個,我不用猶豫就可以告訴你,人間豔色當屬邱淑貞。昔日的性感女神已經成了I.T.集團的第一夫人,生育三個女兒:月、日、星。近兩年,女神的漂亮女兒沈月頻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