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看老電影
今天跟大家探討兩個問題,一個是過年放假後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看老電影?為什麼有的人不能看電影,第一個問題很普通,第二個問題很沉重,針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跟大家討論,那第二個問題可以明確回答,目前負債的人,創業中沒條件觀看的人,想為了家庭更幸福,工作在一線的人,沒空看電影。當然也不是絕對,你如果說我就是為了看例如《當幸福來敲門》《肖申克救贖》之類的電影給自己提提神的,那另當別論。下面咱們就深入討論這兩個問題。首先看第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看老電影呢?
一、經典電影讓人難忘,回憶的不僅僅是電影內容更像是童年的記憶
每當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停下腳步,回到老家吃團圓飯,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空餘時間看電影或者電視劇打發時間,觀看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臥室裡看電視到現在躺在被窩裡看手機,觀看形式變化的同時內容也更加更富多彩,五花八門什麼都有,但是只要能夠讓自己沉浸在一种放松的狀態中,那就滿足了,其中老電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記憶深刻,在碎片化的時代,我們看來看去覺得都沒有意思的時候,就會把自己覺得經典的、好看的電影拿出來再看一遍,這或許是許多80後或者部分90後都會選擇的回憶方式。對於00後來說可能更加追求偶像劇和熱門劇,早一點的我們,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看錄像帶或者光碟長大的,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坐在DVD播放器前觀看成龍或者某位明星電影的樣子?你是否還記得電視機前經常被爸媽訓斥的樣子?看完這一集關了阿,不然揍你,爸媽經常掛在嘴邊,但我們依然入迷,那時很容易滿足的我們,對電影要求也不高,但恰恰反過來,以香港電影為例,香港電影傳播到大陸的都是電影行業輝煌時期的代表作品,
比如愛情類影片《甜蜜蜜》、劇情類影片《阿郎的故事》、動作類影片《英雄本色》《警察故事》、武俠類的《黃飛鴻系列》等等,即使放在現在也很難超越。也正好和要求不高的我們對上,當然會記憶深刻了,所以許多人更願意回憶老片,更願意回味童年。
二、現在的電影太浮躁,靠鮮肉女神撐門面,電影本身內容質量不高
雖然我們不喜歡花架子多的電影,更喜歡電影內容質量較高的片子,但不可否認,市場化的運作下,難免都會請小鮮肉和女什麼撐門面,其實不管是小鮮肉還是小美女們的明星效應,我們都不能一概而論,這種商業模式本身也是電影市場化發展的產物,但是有時候急功近利了,會讓電影深深的打上膚淺的烙印,當然也有好的優秀電影呈現,而且劇本也不錯,再此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就不說片名了。如果電影太過於在乎明星效應,在乎男神女神,那有可能除了讓他們的片酬水漲船高之外,電影本身內容出現滑坡,這樣電影傳遞的正確的價值觀還沒起到轟動效應,反而讓某些人的花邊新聞,或者電影中的不符合實際的生活方式先開了掛,你說悲哀不悲哀。因為投資人的錢是有數的,給人家片酬高了,那自然別的地方的投入就要縮減開支,如果盡心盡力的編劇這裡,錢給的不多,電影想上個檔次你覺得可能嗎?說到這裡有人會不開心,我就是喜歡這些東西,不喜歡正面的一本正經的東西,管他什麼價值觀不價值觀的,只要我開心就行,當然沒問題,每個人思想不同,經歷也不同,關注的點也不同,但我想說,我們個人怎麼都可以,但是社會風氣可不行,比如有些人看到明星們電影中富裕的生活,就會羨慕的不得了,在自己情況不允許的情況下,不自覺的就去享受模仿他們的生活方式,這肯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是努力奮鬥朝著富裕的生活而奮鬥,那到是要鼓勵。但我們也看到,真正堅持努力的是少數,裝腔做樣的卻很多。所以相當一部分人更喜歡看老電影傳遞的思想,比如阿甘正傳,傳遞的是執著與勇敢,比如新龍門客棧傳遞的是俠氣和信用,都是正能量,喜劇電影更不用說了,周星馳的電影,雖無腦喜劇,但經典的段子更是讓人捧腹大笑,現在的喜劇電影有幾部可以超過大話西遊和喜劇之王的?即使別人做喜劇也是認真的,更加讓人敬佩他們的敬業。
三、努力中的人,沒有時間看電影
為什麼這麼講,因為真正努力的人確實沒有時間看電影,最多是需要通過電影來啟發自己時,才會在百忙之中觀看一次,或者為了親情,陪孩子看看。忙起來根本顧不上什麼電影不電影的,如果懶惰事情都沒做完,拿看電影來消遣,我覺得這是自己的不負責任,如果你是家裡的男丁,你更不應該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在看電影上,你們覺得對嗎?因為有許多事情等著你去做,如果負債的人,那請你計劃一下,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時間,讓自己儘快擺脫這種狀態,當然我們解說電影的除外,因為這就是我的工作,準確的說是兼職工作。我要靠它賺點外快,所以我不得不看。最後我們還要為不能看電影的一線工作人員表示敬意,因為有相當一部分人條件還算可以,但是沒有機會看,那這種人也是最辛苦的,最後希望大家不管看與不看都能保持一種積極的狀態,努力迎接新的一年,不管有多少困難,不管有多少歡樂,都要拋到腦後,因為過兩天又是嶄新的一年,還要踏上返程的路。讓我們一起帶著夢想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