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
鬥
委員風採
老舊住房修繕、加裝電梯、物業管理……在松江人民廣播電臺的「民生訪談」節目中,一個個事關民生的問題通過電波湧入,讓坐在直播間的區政協委員、區房管局局長黃寶榮感受到了市民的熱切期盼,以及自己肩頭的使命擔當。他一邊誠懇回答市民提問,一邊在筆記本上做著筆記。走出直播間,黃寶榮說:「這些意見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我工作和履職的努力方向。」
「舊改任務艱巨,但使命光榮」
眼下,松江區谷陽北路881弄的公捷苑小區一角,挖土機開足馬力,小區綜合整治工程正有序開工,這裡的居民即將見證家園舊貌煥新顏。黃寶榮表示,舊住宅小區修繕改造不僅僅局限於房屋本體改造,更要通過實施整體方案,全面提升老小區整體面貌,改善居民生活品質。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自調任區房管局工作以來,黃寶榮始終認為,「舊區改造任務艱巨,但使命光榮。」為了辦好這件民生大事和民心工程,他跑遍全區各個街鎮開展調研,走進一個個老舊小區,傾聽住在那裡的居民心聲。哪個小區物業管理不到位?哪個小區的居民對加裝電梯需求迫切?哪裡的居民對小區服務配套不滿意?帶著查找工作短板的初衷,黃寶榮多次在居民小區現場辦公,與居民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聽得越多,越是深深地感受到,舊改工作不但要『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不但要覆蓋中心城區,更要考慮老集鎮居民的訴求。」黃寶榮說,舊區改造可能在實施方案上會因地制宜,但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向和原則始終不變。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方大力支持下,區房管局創新工作機制,全面鋪開舊城改造工作,在舊改居民安置選擇方式上,充分尊重民意,推出原地安置、就近平移、異地安置等「自助餐」;在安置區域方面,努力盤活資源,拿出舊城區黃金地段規劃建設舊改安置房。民生優先,人民至上。黃寶榮說:「最好的地段用來造福人民,充分彰顯了城市建設發展的人民屬性。」
不止公捷苑,2020年松江全區計劃完成30萬平方米舊住宅小區修繕改造項目,涉及嶽陽、永豐等5個街鎮,惠及居民3864戶。黃寶榮表示,雖然今年突發的疫情使得相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延緩,但是群眾事等不得、也慢不得,要以只爭朝夕的態度,以細緻的工作、精準的政策、管用的招數,全力以赴打好舊區改造攻堅戰。
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民服務見初心。7月的一天,上海持續高溫不降。頂著酷熱豔陽,黃寶榮與部分區政協委員一道先後實地走訪了南龍潭二期舊改安置房項目、天匯佳園舊改安置房項目和經幢公寓舊住房修繕項目,向委員們詳細介紹了松江舊區改造工作的相關情況。在這次調研中,區政協委員代表就在舊區改造過程中如何推動老房加裝電梯、如何保護和恢復府城文化風貌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黃寶榮一一做好記錄,他說:「舊區改造任重道遠,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委員們的真知灼見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發。」
「身份的疊加是我的履職優勢」
業務工作的內容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履職建言的「靈感」同樣從人民中來。
委員要想做到履職為民、言為民生,就應當好學善思,堅持一線調研工作法。「無論以什麼形式履職,都離不開調查研究這個重要環節。」黃寶榮說,「不客觀準確協商就會無方,不掌握真實情況監督就會無力,不找到問題癥結議政就會添亂。」
只要一有時間,黃寶榮就會奔赴調研現場,用最直接的方法獲取和分析信息資料,全面了解一線真實情況,將問題帶回去思考研究,為下一步推動實際問題解決夯實基礎。調研的腳步越深入,人民的訴求就越明朗 ,履職的方向就越清晰。
談及如何處理完成履職「作業」與做好本職崗位的繁忙工作之間的矛盾,黃寶榮坦言,二者看似互相佔用了時間和精力,衝突的背後實則都是「民生」二字。「只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提案和建議一定可以轉化為工作動力,政協履職與本職工作必然可以互相補充。」既是政協委員,也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職能單位負責人,在黃寶榮看來,「身份的疊加是我的履職優勢。」
個人履職嚴於律己,委組協商凝心聚力。身為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一組組長,黃寶榮將做好委員聯絡、服務和管理工作作為自己的應有擔當。他堅持做到功夫用在平時、聯絡貴在經常、服務貫徹始終,加強與委員的溝通聯繫,為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創造條件,通過嚴格隊伍管理,樹立了委組委員的良好形象,切實發揮委組功能作用。
俯下身子,問需於民。解的是民憂,暖的是民心。正是因為堅持向群眾聚焦,為群眾出力,黃寶榮才找準了行動的方向,統籌本職工作和建言履職,雙向發力,努力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人民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無愧於新時代政協委員的光榮稱號。
作者:黃紅
原標題:《【委員風採】心中有人民 行動有方向丨記區政協委員、區房管局局長黃寶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