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經濟是否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最好的節點?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與實體經濟如何做到融合共贏?人工智慧對於現代經濟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21年1月2日,新年第一期央視財經《對話》邀請百度CTO王海峰,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董事長、行長潘衛東,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衛共聚一堂,圍繞《智能經濟:"雲"知道答案》的主題,探討了在「智能+」時代下,如何讓產業經濟舊貌換新顏。
(圖為央視財經《對話》高端訪談,從左到右: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百度CTO王海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陳偉鴻,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董事長、行長潘衛東,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衛)
話題一:是「智能雲」選擇了企業?還是企業選擇了「智能雲」?
近幾年,人工智慧、雲計算技術加快產業落地,科技與產業走向深度融合。那麼,當談及企業為何選擇「智能雲」,以及「智能雲」為何選擇這些企業時,嘉賓們會做出怎樣的回答呢?
作為賦能產業的一方,王海峰用「天時地利人和」來形容人工智慧在我國的發展現狀。他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包括相關的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到了一些突破的臨界點;國家層面非常重視;民眾的接受度也非常高,客戶、開發者都積極擁抱雲計算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所有這些,為我們高速地進行產業化智能升級提供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
百度CTO 王海峰
朱民對「天時地利人和」這個說法較為贊同,同時表示行業目前都很看好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他進一步闡述道,智能經濟迎來市場需求爆發的原因,第一是算力的重大突破。第二人對腦的認識引發深度學習,算法提升。第三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網際網路,把數據連起來了。數據、算力、算法,三樣東西加在一起,它們自己會長,自己會迭代。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朱民
潘衛東分享了浦發銀行與百度智能雲合作的初衷:「我們反覆講要以客戶為中心,但是我們反問自己,你真的很懂客戶嗎?我很想懂,但是我沒有手段和方法。」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浦發銀行的這一難題找到了解法。正如朱民所說,「金融業本身是信息產業,把信息不對稱給彌合起來。而人工智慧的基礎是數據,是信息,是優化,是穿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工智慧和金融業的結合是天然的。」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董事長、行長 潘衛東)
於是,浦發銀行與百度從最初合作探索階段,很快就打造出了創新產品。潘衛東分享道:「我們和百度在2018年成立了創新實驗室,做了一個智能客服和智能外呼的項目,在合肥、上海、成都有800人,24小時為客戶提供所有的服務。每天呼入呼出每天有30萬通,佔每天客服業務量的86%,準確率達到了95%,這些背後相當於節約了每年1000人的工作量。」
話題二:「智能+產業」融合中是否存在邊界?企業的「護城河」在哪裡?
在智能經濟時代,政府、市場、產業等各界紛紛加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但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護城河和邊界,如何利用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達到一個又共贏又平衡的狀態?
王海峰表示十分理解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對於自己「護城河」的顧慮,他將人工智慧技術與「電力」作了類比。就好像銀行用電並不用擔心企業是否會被電廠吞噬;貨車日夜奔走在高速公路上,車上的貨物也不會被高速公路公司吸收;人工智慧、雲計算這些技術是智能經濟時代的「水和電」,「我們還是發揮這樣一個使能和賦能的這樣一個價值」王海峰表示。
那麼在能源領域,風電和智能雲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明陽智慧能源作為「追風者」,通過自建人工智慧、大數據平臺,實現對「風」的認知,到「能」的認知,然後到電的傳輸,讓十年前成本高昂的風能實現能源普惠。張傳衛談道,在做基於風光儲能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時,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智慧雲來做支撐,小到一個單元,一個家庭的用電、用電習慣,怎樣保證清潔能源,甚至是零碳能源,這些都需要數據支持。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 張傳衛)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機遇之下,傳統行業與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也正在讓產業經濟舊貌換新顏。王海峰表示,「AI是帶來一次工業革命大的風口;既然智能技術是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量,它的作用顯然遠遠不是這些。我們過去幾年通過百度智能雲向行業輸出這些智能技術,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出發點,幫助各行各業去智能化升級,讓我們的社會走進智能社會,讓我們的經濟升級為智能經濟。」
話題三:如何加快企業智能化升級?智能雲如何賦能實體經濟?
今年,新冠疫情引發全球經濟倒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幅有望達8.2%。
在朱民看來,人工智慧為我國經濟帶來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並存的作用,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看到科技實實在在地和產業結合,改變產業,同時也使科技企業走得更為壯大。
人工智慧、雲計算的賦能將首先加快傳統企業的數位化進程。目前大部分企業仍處在數位化初期階段,需要更多科技企業發揮技術優勢,也需要各行各業擁抱科技。「如果有更多的實體企業,包括我們一起,我們跟百度一起,能夠幫助他們把底層數位化最後100米做掉,這將帶來巨大的產業智能化效應。」潘衛東表示。
如今,百度智能雲全新戰略「以云為基礎,以人工智慧為抓手,聚焦重要賽道」,雲+AI緊密融合,「雲智一體」成為百度智能雲的獨特競爭優勢,加速產業智能化。「相信我們能一起乘AI風,踏產業浪,而智能經濟的這艘大船,也一定會更快速地帶人類進入更美好的智能社會。」王海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