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侵權必究 歡迎轉發
本文由ACED百瑞商學院——為中國企業家打開澳洲之門——協助完成
國人這一次深重災難,蝙蝠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但奇怪的是,以蝙蝠為國菜的印尼,人們仍然大快朵頤,2.6億人口的全國沒有一起冠狀病毒病例!
這就奇了怪了。
印尼政府也有點害怕,呼籲人們將蝙蝠從菜譜中拿掉。但商家們不以為然。
賺錢不要命?
在蘇拉威省的肉市,Tomohon Extreme Meat,以賣蝙蝠肉為主,商家們說現在反倒「生意爆棚」,遊客紛至沓來。
Vendors at the market on Sulawesi island say business is booming and curious tourists keep arriving to check out exotic fare that enrages animal rights activists.
而且,ACED百瑞商學院的調查發現:圍繞著「吃蝙蝠」,在印尼是一個產業鏈,是許多小商家的主要收入來源。
科學家們正為這一現象爭論不已。要知道:人們指責武漢一個同樣的菜市場,非法出售野生動物,才導致了這一場威脅14億人生命的危機,認為是蝙蝠身上的病毒,不知怎麼就跳到了人類的身體裡。而且那個市場也不銷售蝙蝠。
當地人卻認為蝙蝠是一種潔淨的動物,因為這一「飛狐」生活在森林裡,而且只吃水果。
因此,儘管面目醜陋,但燉蝙蝠之於印尼人,卻如兔頭之於成都人,脆皮乳鴿之於廣東人。《柳葉刀》的母公司Elervier,在印尼做了一次調查:發現所有受訪的印尼人,都說他們至少每月吃一次蝙蝠,視為攝取蛋白的主要來源。
當然,當地人更願叫這一生物為「飛狐」。名字浪漫。Elervier發現:當地人不但不認為蝙蝠有毒,甚至相信吃飛狐的心、肝,可以治癒哮喘。
Local villagers consider flying foxes clean animals because they live in the forest and only eat fruits.
百瑞商學院也發現,與印尼一衣帶水的澳洲大陸,原住民獵食蝙蝠,已有數千年,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1997年的一個數據顯示,原住民的高端成功人士,當年享用了18萬隻「飛狐」。
Bats have been hunted by Aboriginal Australian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extending into modern times. Popular game species are the black flying fox and the little red flying fox. In 1997,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Aboriginal people of the Top End consumed 180,000 flying foxes each year
ACED百瑞商學院,與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聯合開辦「跨文化國際投資總裁班」,幫助在澳洲的中國企業家,打開澳洲商業之門。
這一習俗,在澳洲大陸被殖民後,沒有進入主流。但在澳大利亞的亞洲鄰居——印度尼西亞,有著同樣鍾意吃飛狐的原住民部落——落米納哈薩人,並將這一文化熱熱鬧鬧保留著,成為重要飲食民俗,2.6億印尼人吃得嘴唇翻飛。
很多人批評說,走進印尼這樣的蝙蝠肉市,猶如進了地獄,但商家們生意很好。一位名叫斯坦利Stenly Timbuleng的蝙蝠攤販,告訴路透社的記者說:(蔓延全球)的病毒,對銷售沒啥影響,我的客人仍然絡繹不絕。
這位攤販說:他以60萬印尼盾一公斤的價格,向當地餐館供應蝙蝠。約合4.4美金,一天差不多賣出去40到60公斤。等於他一天賺的錢,就超出了印尼的人一個月的平均收入(2019年人均月收入是180美他金)。
一家名為Lince Rengkuan的餐館,供應當地的招牌菜,Paniki——椰奶辣椒燉蝙蝠,連頭帶翅膀一起燉。其老闆介紹說:將飛狐變成美食,秘密在於備廚。如果蝙蝠沒燉好,烹飪草率,那當然是危險的了。因為他們準備細緻,燉得透,所以從來沒有一個客人倒下過。
這如日餐之烹飪有毒的河豚魚。
出版過六七本烹飪著作的美食家William W. Wongso,也許中文名字叫黃蘇吧,則說:他最喜歡吃的部分,是飛狐的翅膀。飛狐烹飪前,要將頭部與腋窩的腺弄掉,保證去掉蝙蝠的怪味兒。
然後,或烤或燒,去掉蝙蝠的毛,再切塊,與草本調料,辣椒,椰子奶,一起燉煮。
《柳葉刀》母公司在2013年一項調查中,走訪了蘇省北部8個菜市場,發現當地人至少一個月吃一次飛狐,而聖誕假期時,消費量則增長10倍。當地人如此嗜吃,以至於當年要從鄰省買進500噸蝙蝠。
這些商家自己估算,每年銷售蝙蝠的淨收入,差不多5千萬印尼盾,約合5000美金,這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也是印尼人均收入的5倍左右。
赫歲山,馬上贏:澳洲石油巨頭的家族私釀紅酒,歡迎留言垂詢維農匯
在武漢出現災難苗頭的12月份,也正是印尼傳統上每年食用蝙蝠的第一個高峰:聖誕與元旦的假日,佔全年消費量的60-70%,多數人差不多每天就要吃掉一隻「飛狐」。
第二個高峰,是每年的6月至8月,傳統的收穫節期間。
實際上,中國人喜愛的旅遊目的地——峇里島,也是澳大利亞人的後花園——就可以看到印尼人的吃蝙蝠文化。
ACED百瑞商學院的研究顯示:澳大利亞人一直以來,都是峇里島的主要遊客來源國,每年在峇里島花掉差不多18億美金左右(印尼駐澳使館2014數據)。在那一年,中國遊客數量突然躍升第一,達到139萬人!但這一上升在2017年開始下降,而澳大利亞家庭峇里島渡假人數,增長穩定。
每年一百多萬中國赴印尼峇里島的遊客中,有少數人嘗試了當地的燉蝙蝠。網上一度瘋傳的華人美女吃蝙蝠,應當是就發生在印尼。
2.6億人口大國的印尼,千年食用蝙蝠的「陋習」,本來只是一個文化與經濟現象。
但現在,蝙蝠被認為是造成這一次悲劇與國難的罪魁禍首,這又成為了科學的話題:也許從印尼人身上,能夠為國人,為世界,找到問題的答案,找到某種的抗體?
更多澳洲跨境投資,與企業家移民評論,請長按二維碼,關注馬說
皇家理工+百瑞商學院
漢化總裁班:為你打開澳洲商業之門
第三期開始報名(2020年7月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