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人?
有人從聖經裡斷章取義:好人是在壞人打你左臉後,再把右臉伸出去讓人打的人。
我說,這不是好人,這是智商不在線的傻缺。
我所說的好人,是泛指生活中那些善良、大度、不惹事的你我他。
善良不見得善終
好人不見得好報
——所以,好人們,請讓你的善良與寬容有個底線帶點鋒芒。
在我清晨散步的那段河堤上,幾次遇上一個怪阿姨。
說她怪,是因為她要麼是對著河流痛哭流涕,要麼是對著空氣極度委屈憤怒地瘋狂叫罵。
很明顯,這一個是精神病患者。鑑於對精神病的天生恐懼,我總要小心繞開,然後保持足夠的逃生距離再觀察她。
「沒事的,她雖然瘋,但從不傷人,」看著我有些膽怯刻意繞開走的樣子,另一位晨練的阿姨告訴我,「她本來就是一個性格溫順的好人,非常好的一個人,但是經歷了太多不公平和委屈,一直忍著受著自己生氣,結果把自己氣瘋了,成了天天對著空氣罵的精神病。」
「如果她當年能這麼吵這麼罵,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樣子。」阿姨對我補充。
我不知道她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煉獄,遭受了怎樣的不公與羞辱,但是我至少能猜到:
善良沒有鋒芒,忍讓沒有底線,不能正確預判自己的承受能力,最終逼瘋了自己--這大概就是這位阿姨造成今日悲劇的多重原因。
因為沒有鋒芒的善良、沒有底線的忍讓從來都不是成全自己、成全他人乃至成全大局的理由,相反極有可能成為重傷自己的利器。
所以,面對無休止的傷害,你有必要亮出底線大聲說「不!」
所以,在對人對己上,我歷來主張:
七分善良,三分鋒利。能忍則忍,過之反擊。
不惹事不見得沒有事
委屈求全不見得結果圓滿
——所以,好人們,對己對人,都要講個原則,帶點血性。
崑山老實人於海明不惹事,但是他遇上了找事的龍哥。
在秦皇島開超市的老實人趙廣軍不惹事,但他遇上了揚言要堵門叫罵七七四十九天的一對老夫婦。
於是,求生的本能讓於海明反殺了龍哥;
趙廣軍則在咬牙忍耐5天叫罵後爆發,捅死了那對老夫婦然後自殺。
若有陽關道,誰願上梁山?
我又想起了曾發生在老家我小學同學身上的事情。
同學性格溫順內向,嫁了一個脾氣暴躁且有外遇的丈夫,動輒就被拳打腳踢,為了家庭孩子她一忍再忍,忍得讓我們這幫同學都要氣的吐血。七年後的某一天,在無端被丈夫一拳打掉3顆牙的時候,她終於爆發了,順手撿起一塊磚直接拍向老公,老公瞬間血流滿面,同學不依不饒,進廚房拎刀出來一路追砍...
後來呢,後來丈夫灰頭土臉的回歸家庭,且自此脾性大變,再不敢打罵。
我如果原來不是一隻善良好騙的小白兔,也不會白受這7年打罵。」同學告說,「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只會讓他越來越囂張,公公婆婆小姑子更認為我軟弱可欺惡語相向。所以,索性做個他們口中的潑婦吧。現在,你好我就好,你孬我就狂,家裡反倒太平了--做個潑婦,挺好。」
所以,於其等到遍體鱗傷,於其逼到玉石俱焚,不如及早亮出底牌:
我能容忍,但別過分。你若繼續,我必反擊。
忍一時不見得風平浪靜
退一步不一定海闊天空
——所以,好人們,在是非面前,要多幾分明智,留幾分清醒。
現在是個各種心靈雞湯泛濫的時代。
關於如何修身養性做到不喜不怒的心靈雞湯更多,大多無非就是以德報怨,感化之;大度寬容,接納之;置之不理無視之...
但是我始終認為,這世界好人雖多,但惡人也從來不缺。有些人會浪子回頭,有些人會冥頑不化;有些人會知恩圖報,有些人則得寸進尺。
所以能否心懷慈悲,能否以德報怨,能否大度寬容,要看對誰,更要把握好自己的底線。否則,東郭與狼、農夫與蛇的故事就會不斷重演。
譬如,經營著一家廢品收購站的廣州道德模範尚丙輝,十幾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人員。後來因生意虧本不得不減少資助金,結果其中被救助三年多的黃老伯大為憤怒:「以前都是給500,今年才給100?」於是,直接到當地派出所報警,在又拿到200元後還跑到收購站大吵大罵。
音樂人叢飛在做了11年資助貧困生慈善事業後患胃癌入院,他曾經資助到大學畢業收入頗高的幾個學生集體沉默甚至不承認被資助過,而另一個被資助初中生的父親則三番五打電話:
「你說好供我家孩子讀到大學的,孩子剛剛讀到初中,你就不管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在得知叢飛患癌時,這位家長沒有一句關心和問候,反倒對叢飛朋友說:「那你問問他,他啥時候病好出來掙錢?」
再譬如,演員沈麗君,面對出軌的丈夫,猖狂的小三,她曾經以為忍一時可以風平浪靜,退一步可以海闊天空。但是最終忍了多時風更大,退到絕路海未闊。留下年幼的一雙兒女和一封長長的遺書跳樓身亡。
不顯金剛之怒,不見菩薩慈悲。
進過廟的人都知道,進入廟門,首先是慈眉善目笑臉迎客的彌勒佛,而在他背後,則是黑嘴黑臉的韋陀。
因此人說: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善良仁義不是沒有底線的接納和包容,好人,請為自己的善良寬容設個底線:既能慈眉善目愛心滿滿,也敢金剛怒目直面醜惡。
一家之言,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