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ong
近日,庵野秀明在採訪時表示,EVA未必真正完結,劇場版中空白的14年會想以某種形式來呈現,但他認為目前自己不會繼續講述這部已經結束的故事。
儘管朋友圈裡紛紛告別了所有的Evangelion,但顯然「痞子(庵野秀明的綽號,下同)」還不準備拋棄這塊金字招牌。筆者並非那種周邊滿屋、熟讀設定集的EVA真粉絲,但這部動漫無疑在太多人的成長曆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8月13日上線亞馬遜Prime Video之後,相信無論是不是粉絲都能感受到EVA系列的影響力。《終》的故事緊接上一部劇場版《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在這部作品裡,「痞子」給所有角色,給自己橫跨四分之一世紀的個人詩,以一個Happy Ending。新劇場的故事並不處在最初EVA的世界線,但社交媒體依然留下了筆者所謂「告別青春」的矯情文字,仿佛拋棄曾經憤世嫉俗的自己,才能購入成人世界的門票。
與EVA相伴成長的故事,近期各位想必看膩了。作為油膩中年人筆者不想掏出那些脂肪含量過高的感慨式發言,今天讓我們聊回到作品本身,《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作為系列故事的結局,它滿足預期了嗎?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EVA的期待是什麼?
1.少年無法創造奇蹟,也沒能成為神話,14歲的我們還在問詢如何與世界相處
「御宅文化」、「二次元」、「宅男」等詞如今看來並非貶義,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因為「宮崎勤東京・埼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民眾和社會反對御宅族、反對動漫的聲討,以及對動漫行業及同人界的禁制和自我監察達到史無前例的頂峰。整個業界面對長達幾年的低潮期:題材倒退、數量減少,倍受各方歧視批判。
在這種背景下,EVA中探討的人際關係及與人溝通等話題是時代產物。其中碇真嗣這一角色,代替無數14歲少年問出了他們內心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與世界相處?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成長中經歷過上述階段,筆者從不認為「青春期」、「中二病」等等名詞可以概括那時迷茫的心境。真嗣那段苦大仇深的故事並不常見,但試圖逃避一切自我封閉的少年 是無數人內心世界的男主角。
就筆者而言喜歡上EVA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將那時的抑鬱情緒具象化成為一段機器人大戰使徒的故事。在那個還不明白無病呻吟含義的年紀,大抵所有的喜歡都是簡簡單單的共情,所以對於新劇場版的期待自然落在了真嗣的成長上。
2.神秘的宗教符號和精妙的哲學巧思
儘管「痞子」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不懂宗教,但整個EVA系列無疑貫穿了濃濃宗教元素以及哲學思辨。
Evangelion對應了基督教傳統的福音書,劇情裡《死海文書》的預言中也包含耶穌受難式的朗基努斯之槍刺穿初號機。第一次衝擊(First Impact)後,隕落天體留下的生命之卵「莉莉絲」,以及地球本身棲息著自古以來的生命之卵「亞當」,最終獨立孕育出人類和使徒,僅憑名字我們也不難看出其出處。
儘管在表象上EVA使用了大量基督教元素,但並不為其背書。天體隕落帶來的第一次衝擊,對應了留存在各個文明傳說中,那場遠古時期毀滅了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和許多史前文明的大洪水。
劇情後續發展更是展現出濃厚的哲學思辨意味,貫穿始終的「人類補完計劃」表面上是讓人性回歸神性的手段,以求徹底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AT-Field,但這種人內心的進化,解決問題同時進行了長篇的心理描述,那片「橙汁海」向受眾發問肉體與靈魂的關係。
二元論的觀點自古希臘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圖,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套用到EVA的故事裡同樣成立,靈魂與肉體,個體與群體,人類與使徒,三組矛盾在新劇場版中會如何展現,自然是我們非常期待的。
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但是構成這些有形物質的形式或理念卻是永恆不變的,可以說人類補完計劃就是這種哲思的具象化體現。EVA之所以橫跨四分之一個世紀依然保持極高的討論度,神秘的宗教符號和精妙的哲學巧思功不可沒。
我們理所當然帶著期盼的眼神等待「痞子」掏出更多深度問題,認同與否定在此時並不重要,動漫領域少見的嚴肅討論氛圍或許才是EVA系列背後珍貴的精神財富。
3.對於少年少女美好未來的暢想,青春期悸動背後的CP黨
CP黨爭是否推動了EVA出圈?是否有利於動漫健康發展?這些問題筆者不能妄下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期盼少年少女結束苦難邁向HappyEnding是可以接受的美好祈願。每個人都期望找到自己的綾波麗、明日香、渚薰、真希波、葛城美裡、加持良治、甚至是碇源堂……儘管遺憾是歲月流逝中最常見的註腳,但至少期盼喜歡的角色擁有幸福並非貪念。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滿足預期了嗎?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應該是筆者途中暫停次數最多的一部EVA,坦誠的講我無法斷定它是否符合心理預期,但情緒的起伏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痞子」依然用一部電影表演了觸動無數人內心的神奇魔術。
庵野秀明依然希望粉絲擺脫消極情緒,至少不要把《EVA》成為逃避現實的避難所。不過之前打破第四面牆對觀眾喊出:「舒服了嗎?」的粗暴手段竟變得如此溫順,60歲的庵野秀明用近乎勸慰的語氣告別了所有的EVA,也提醒我們不要逃避,要勇敢面對現實生活。
拋開粉絲濾鏡,在電影結構的完整性上能明顯看出《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的趕工痕跡。後半段劇情中大段大段的設定經由角色臺詞拋出,不少背景故事和核心設定如果能在前作緩步鋪陳或許觀感更佳。
EVA一貫的宗教符號以及哲學思辨也在HappyEnding裡逐漸消散,「痞子」用一部作品分解了前作中無數意識流構架起來的世界,真嗣與真希波奔向新世紀的場景,強調了重視個體本身,TV版和舊劇場版裡那種總體統一,個體生命支離破碎的設定瞬間瓦解。
當然,解構並不意味著「痞子」徹底否定了此前的EVA,我覺得最好態度不是把它當作教條,而是把它當作一種反觀視角,庵野秀明在60歲決定與世界和解,而我們不管是否接受都無力反駁,就像筆者的身份認知已經從「宅男」轉變為所謂的「社會人」。笑著擁抱生活,邁步走向未來都是極好極好的事,AT-Field或許不再死死釘在胸前,夜裡入夢來得也不應該是均一化思想的衝擊。
無論如何就筆者而言,《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是一部非常不EVA的完美EVA結局。我寧願「痞子」一如往講出些「狂妄至極」的新理念,但這好似垂暮老人般的溫柔突然得讓人無所適從。庵野秀明曾說「《EVA》只是把我的人生映射在屏幕上而已」,這次明日香說:「我曾經喜歡過你,但可惜我先成了大人……」看完電影的一瞬間,我仿佛感知到對於EVA,庵野秀明真的沒什麼好留念的了。
無論如何,再見了,所有的新世紀福音戰士
如果說曾經那位名為碇真嗣的少年給予了我抑鬱同好會似的安慰,那麼對於新劇場版的喜歡裡似乎摻雜進了各種各樣的自我感動,自我滿足。無論表面的情感多麼熱烈和豐富,背後都有群體性宣洩的意識侵蝕著那單純的喜歡。
無論寫出怎樣的文字,我回看時都不免在腦中多出一雙眼睛,小心翼翼地透過指縫偷瞄旁觀者的目光,以確定自己的情感是否正常,應該擴大它還是應該縮小它。當我這麼做的時候,情感不再只是自然流露,它成為了一個工具,一個代表自己喜歡EVA,一個代表自己看懂了EVA,一個代表自己依然能夠融入當今網際網路討論的工具。
儘管如此,筆者依然可以坦誠的說能有《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作為EVA終曲,真是太好了。綾波麗學會的那幾個詞「早安,晚安,謝謝,再見」,或許就是庵野秀明對於粉絲最好的祝福。無論如何,永別了,所有的新世紀福音戰士。
庵野秀明在採訪時表示,EVA未必真正完結,這聲永別換成「再見」或許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