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捕捉光影的藝術,
不論是光線充足的白晝,
還是夜幕低垂時的夜晚,
都非常考驗對光與影的運用。
低光拍攝一般指在比較昏暗的室內,
或是太陽落山後的夜晚下拍攝,
所遇到的困難比光線充足時大大增加,
也更加考驗拍攝的功力和耐性。
可作為攝影師,遇到困難,
都應學會不斷嘗試、多加練習,
將這些問題變為自己的經驗財富。
能在低光環境下得心應手的拍攝,
才能開拓拍攝的新境界,
因此本文跟大家分享
弱光環境下拍攝的8個實用技巧。
一、使用手動模式,徹底掌控相機
在大部份情況下都習慣了
「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模式,
一看到「手動模式」難免令人頭疼,
但「手動模式」帶來的操控性
和創作性絕對讓你滿意。
應用方面,在換成「手動模式」後,
為了調較合適的曝光設定,
先留意被攝物的具體情況,
再構思希望達到的出片效果,
這是曝光設定中最重要的基準。
例如畫面是固定的,如山景、
夜景等便應使用腳架穩定相機,
再配上低一點的感光度(大約ISO 100-400)
並使用較慢的快門作長時間曝光,
藉此補償光線不足的問題。
在光圈的設定上,最好的選擇
應是保留畫面最佳的銳利度
(比最大光圈小兩至三檔),
以及有足夠光度為準。
不同於「光圈優先」模式,
在「手動模式」下需要
不斷自行改變曝光設定,
特別是在「黃金時間」
(在清晨和黃昏前後的半小時)
也就是一天中陽光最柔和最溫暖的時間。
這段時間拍出來的相片感覺相當夢幻,
但環境的光度也會不斷改變,
這刻拍成了一張,下一刻可能又要再調曝光了。
小提示:拍攝時建議開啟「實時取景」
(Live View)配合「直方圖」來作測光和調整曝光。
二、在現場提前做好準備
弱光拍攝往往需要不斷嘗試,
加上長時間曝光,
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拍攝過程所需的時間一般較長,
故拍攝前的準備工作是必須的。
拍攝日落或夜景時,都必須
在日落最少前一至兩小時到達現場,
準備拍攝器材和找尋合適的畫面前景,
入黑後雖然也可以做到,
但會非常麻煩而且機會稍縱即逝;
拍攝星空,則需要找一個
最不受光線影響的拍攝位置。
在心中想好構圖後,下一步
便是準備本次拍攝所需的鏡頭,
來表達出你所想要的畫面。
有可能需要長焦鏡以把主體
拍攝得更突出和把黑色的區域儘量減少,
也有可能需要廣角鏡,
凝造出想表達的氣氛。
在拍攝前先想好構圖,
拍攝時多嘗試不同的設定,
才能保證不會驚慌失措。
此外,天氣對不同拍攝主題
都有一定影響,也要留意。
室外風光,可以考慮帶上大光圈的廣角鏡頭,甚至魚眼鏡頭。
三、帶上腳架、穩定相機
提著沉重的三腳架走到山上拍攝,
的確可能辛苦一點。
但由於黃昏過後光源相對比較弱,
所需要曝光時間更長,
一般視乎拍攝可能會需要
使用1/20秒甚至高達30秒、
1分鐘、2分鐘不等較慢的快門。
而攝影者手持拍攝時間太久,
便會出現手震,使相片模糊。
所以為了拍出好照片,保持高銳利度,
還是辛苦一點帶上腳架吧!
放置腳架時把其中一隻腳對正主體,
那麼便可以站在後兩隻腳架的中間。
在放置後,確保腳架平臺在水平位置。
最後,如拍攝位置大風的話
就要放些東西固定腳架的位置了。
當然真的無腳架時,
仍可把相機擺放在欄杆、
石頭等固定位置,
以正確姿態持機或將身體靠向牆身、
欄杆位置,讓身體更穩定地拍攝。
這些方法可以減少曝光時出現的移動,
保證圖像清晰細緻。
不少使用長曝拍攝的題材如車軌,
最好還是帶腳架吧!
而如果現場環境太暗,
又不方便使用腳架的話,
可能不得不用上大光圈或者高ISO來拍攝風景。
四、低光對焦的技巧
如果有拍攝過夜景,就會知道
相機在弱光下的自動對焦非常不準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法
便是使用手動對焦了,
使用電子觀景器(EVF)或是
實時取景的相機會更為方便。
把相機屏幕的亮度開到最大,
構圖,放置腳架穩定,
然後就把主體放在對焦長方形內,
再按放大鍵,接著轉動
對焦環直到得到最銳利的畫面。
如果主體非常暗看不清楚,
試著用電筒照向主體,
然後再用肉眼作對焦。
其實手動對焦熟練了之後也是非常快的,
大家不要把它想得那麼難。
五、包圍曝光與對焦
包圍曝光是個很常見的概念,
即由拍攝多張不同快門速度的同一畫面
(通常3張)來確保得到最好的結果。
在未能確認怎樣的曝光設定
才是確的時候最為好用,
當然曝光正確沒有明確定義,
表達出自己的畫面就是正確。
在此以數據為準的曝光正確為基礎。
包圍曝光的另一技巧,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就是
高動態範圍HDR(High Dynamic Range)。
拍攝的方法是先拍一張曝光指示為0的照片,
再調較快門速度分別拍一張
過曝的+1和曝光不足的-1照片。
最後可使用Adobe Photoshop中的HDR Pro
來合成三張照片和作一些微調。
一般大家都認為包圍拍攝技巧只用在曝光時,
其實也可用於對焦上。
就算在拍攝時非常小心,
也難免會出現失焦的情況。
因此拍攝時調整對焦環,
以肉眼可見的清晰度完成多次對焦,
算是用數量取勝吧!
六、用濾鏡平衡光線
在光線不均勻的弱光環境拍攝時,
如「黃金時段」,一般天空會比地面光得多,
曝光以天空為準的話,
地面便會嚴重曝光不足變成一片黑;
曝光以地面為準,
天空則會嚴重過曝變成一片白。
這時候便需用到
漸變灰濾鏡(GND)來平衡光差,
以免出現大幅過曝或過暗的情況,
令相片立時變得更美!
使用GND濾鏡,更可以
令相片有著類似HDR相片的效果,可以試試!
七、使用輔助快門,避免相機震動
如果遵循以上建議,
大家應該都能拍出不錯的照片了,
至少沒以前那麼抖、那麼模糊了。
但作為完美主義的攝影師,
如果不允許有任何差池,
那麼就需要的便是一個線控或紅外線遙控,
把按快門那微少的震動也剔除。
如果沒有遙控,用倒數計時模式一樣能做到同樣的效果。
八、最後手段,提高ISO
使用高感光度拍攝,噪點必定會增加,
因此一向都不太使用。
但在低光環境下,高感光度的實用之處
則能獲得足夠的快門速度,
減少因為器材或主體抖動所引致的圖像模糊,
也可以作為提升快門速度
以凝固瞬間動態使用。
再者,現今的器材在軟體
和硬體上都已能大幅度控制噪點,
而且即使噪點較為明顯,
由於提升了快門速度得以減少圖像模糊,
所得的作品仍然可以十分銳利。
在多數情況下,一張高噪點而成像銳利的作品,
相信會比一張低噪點
但成像模糊的照片更為成功。
大家不妨也嘗試一下吧!
▼海量單反攝影技巧,點擊下面閱讀原文▼(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