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由無數個巧合加上無數次的錯誤組成的,不相交的路程或許會在某一個時刻變成統一的線路,可惜,結果不一定圓滿,故事,才剛剛開始……
男孩——請允許我這樣稱呼這個已經20歲善良而內向的小夥,一個黑客。黑客也是人,一名怎樣的黑客取決於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說因為性格內向和對技術本身的熱愛讓男孩成了一名黑客,那麼男孩的善良則決定了他是一個遵守黑客守則的黑客:他總是會在找到漏洞之後,通知相關的人進行修補。
是的,提到一個次:善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這種東西幾乎成了一個中性甚至是貶義的詞,聽到後馬上讓人想到的是——懦弱或者蒼白——可我實在找不出更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個男孩,似乎只有善良,才能準確表達出那種印象。就像描述對大海的印象時,最經典的話總是說:「都是水!」
一次,利用一個漏洞他很輕易侵入了一臺PC,像往常的做法一樣,他在PC的桌面留了一個文本,告訴對方存在的漏洞以及修補方法。不過,當他過幾天再去檢查那臺PC的時候,發現漏洞依然沒有堵,他當初的那個文本也還留在桌面上。惟一的不同是,文本後面有了一段PC主人的回覆:「你說的那種補漏洞的東西是不是一種膠布的品牌啊,我去超市怎麼買不到呢?」……男孩笑了。
男孩入侵的那臺PC的主人是一個女孩。
兩個人利用電腦桌面上那個文本開始彼此的交流。這該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情:兩 個文本毫不相干的人開始通過一個文本
——也僅僅通過一個文本
——開始了交流,從陌生到熟悉,甚至有了只屬於彼此的一些詞語和秘密
——在想愛、想被愛的時候遇到一個同樣一個想愛、想被愛的人,愛情就是這麼簡單的事。
男孩和女孩同樣也遇到了這件「簡單」的事情,惟一不同的是他們都不曾告訴對方,只是默默。對啊,這本來便是一份柏拉圖式愛情,也許本便就是不需要表白,更何況,這是一個內向的男孩和一個天性害羞的女孩。
當那個文本快100K了,女孩問:「如果換了一個人在用我的電腦,在這個文件上留言,你能知道那不是我嗎?」
男孩說:「能。只有你才是你,我可以感覺到。」
女孩終於又說:「我發現,我喜歡你了。」
男孩猶豫良久:「我們只是朋友。」
男孩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撒謊,幾個聲音同時在腦子裡迴蕩——而女孩的問,在經歷了風雨後回首看來是那樣的明晰!
女孩搬家了!而且換了一臺電腦,但女孩沒有告訴男孩。搬家,換電腦,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對那個時候的男孩和女孩來說,卻意味著失去聯絡——請不要去責怪女孩,女孩把那個文本拷到了新電腦的桌面上,她以為那樣,男孩就還能找到這臺電腦,還能繼續和她說話。
當連續好幾天男孩沒有在文本上留言的時候,女孩真的著急了。女孩甚至整天開著電腦,等男孩來,在文本上跟她說話。
可惜……男孩一直沒有來……
女孩終於明白她和男孩已經失去了聯繫,她甚至也去了解安全知識,和其它人不同的是,她是為了讓自己的電腦更容易被入侵。她依然每天打天桌面上的文本,並在上面告訴男孩,自己一直在等他。她相信,男孩一定還能找到她的電腦。
男孩發現那個IP段再也掃描不到女孩的電腦了。想起女孩偶然提起過一次不久會搬家,男孩把掃描的IP段擴大到所有可能的範圍。他甚至放棄了他一直恪守的黑客守則,利用了他入侵了的近百臺伺服器不分日夜地起幫他掃描,他瘋狂地要找到女孩。結果是那樣的讓人難以接受:他失敗了!用千萬次努力,也無法重現最初的一次偶然,這不得不讓人想起一個字:緣!
男孩意識到女孩換電腦或者重裝系統了。他堅信,女孩電腦的桌面一定還保留著,於是他做出來一個比原來的掃描要瘋狂幾萬倍的決定:入侵所有可能的電腦,直到找到女孩的電腦。
男孩的毅力讓人驚嘆,男孩的技術同樣讓人佩服得無話可說。他甚至寫出一個自動入侵電腦並且自動傳播的極為高超的程序,並通過搜索桌面是否有那個文本作為判斷是否是女孩的電腦,如果找到則發一封EMAIL回來,並在女孩的電腦開一個後門以便男孩連接。半年後,當男孩從郵箱裡面收到一封由自己程序發回來,報告女孩電腦已經找到的郵件時,然後連上了女孩的電腦。
當他打開那個文本的時候,上帝啊,真的找不出什麼詞語來描述男孩此刻的心情,男孩不僅看到了女孩一直等待留下的呼喊,更看到了一個冒充自己的人,而女孩一直把他當作自己!生命的美妙和痛苦都來自轉折,而這樣的轉折給男孩的只有一牌空白。
男孩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把他離開後的留言看完,心中的痛苦難以名狀。男孩決定離開,因為他不想給女孩帶來更多關於真假的困惑,因為他相信:冒充他的人最初也是好心的,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他們之間已經有感情,儘管彼此也還是沒有說——就像最初的男孩和女孩。
通過刷新文本,男孩注意到女孩正在和那人說話。
女孩說:「我,發現,我真的很喜歡你。」於是他迅速刷新文本,想知道那人會怎麼回答。一切似乎都在重演半年多前的一幕:良久,那人終於打出幾個字「我們只是朋友」,男孩快速的把那幾個字刪掉,然後寫上「我也很喜歡你」,接著迅速保存,斷線,離開了女孩的電腦。
男孩久久的盯著屏幕..此刻的腦海裡想著他們
男孩曾經錯過,他不想讓另一個男孩也錯過,更不想女孩再一次失望。關於真與假,已經不再重要。
這是男孩作為黑客的最後一次入侵了,或許這樣只是一種儀式,但在這段青澀的初戀面前,男孩把這個儀式進行得像一個虔誠的信徒——超市買不到的膠布或許能再遇上,但是那已經是另外一塊膠布,無法比較,因為一一在心中的分量已經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