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奧斯卡「黃金獵手」
哈維·韋恩斯坦號稱奧斯卡的黃金獵手,在從業的幾十年間一共拿下了300多次奧斯卡提名和70多座小金人。他一手捧紅了茱莉亞·羅伯茨,妮可·基德曼,蕾妮·齊薇格,瑪麗昂·歌迪亞等一票國際影星。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后詹妮弗·勞倫斯還在獲獎感言中多次提及他的名字,並半真半假地說感謝韋恩斯坦幫我幹掉所有對手。
因為韋恩斯坦的原因,《莎翁情史》女主格溫妮絲·帕特洛打敗包括梅麗爾·斯特裡普在內的一眾大咖,成功拿下奧斯卡影后,但卻被同行群嘲了將近十年。直到2008年飾演小辣椒,坐上了漫威的順風車後,事業才有所回春,在《莎翁情史》中僅出場了八分鐘的英國女王扮演者朱迪·丹奇,也獲得了當年奧斯卡的最佳女配。縱使朱迪·丹奇是一位演技精湛的老戲骨,但影片中女王這一角色只起到背景式作用。除了最後象徵性的懲罰壞人以外,幾乎沒有對故事主線產生影響,以至於得獎後,朱迪·丹奇不好意思的表示,其實最大的功臣應該是我的化妝師,他為塑造這個角色所付出的時間比我還多。
《莎翁情史》是韋恩斯坦的公關行動的巔峰之一。1998年的奧斯卡面對強大的對手《拯救大兵瑞恩》,韋恩斯坦僱傭了大量槍手專門批判瑞恩,將其形容為一部在開場20分鐘後毫無看點,靠血腥鏡頭吸引眼球的惡俗爛片。一通公關手段下來,《莎翁情史》穩操勝卷,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殊榮,也成就了奧斯卡史上的最大冤案。儘管這次的公關費花了近五百萬美元,但這五百萬買來的小金人,對於院線票房來說絕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在之後的數十年裡,韋恩斯坦又靠公關團隊製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奧斯卡黑幕。《芝加哥》打敗《鋼琴家》《國王的演講》打敗《社交網絡》,《藝術家》大獲全勝等等,這些令影迷費解的爆冷奇蹟,實際上都是暗箱操作導致的結果。更諷刺的是,還有業內人士將韋恩斯坦的違規公關手段整理成冊,作為公關模板手冊進行出版發行。
好了本期內容就到這裡,關注我,帶你解鎖影視劇幕後鮮為人知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