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賈玲突然到姐姐的電話:媽媽出事了,當時賈玲的腦袋一片空白,匆忙踏上回家的火車因沒買到座票,她只好在兩節車廂伸縮的地方給乘客跪下。賈玲哭著說:誰把手機借我一下,我要給家裡人打個電話…
我要給家裡人打個電話,我媽媽可能不行了。那個時候的賈玲還沒有手機,心裡非常擔心母親的情況,在火車上哭著跪著到處找人藉手機。後來她才知道媽媽已經永遠離開她了!
每次回憶起媽媽去世,自己坐火車15個小時,趕回家見媽媽最後一面的情景,賈玲都鼻子發酸。
可以想像在賈玲還沒有名氣的時候,她內心的傷痛是無法言喻的。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就像賈玲說的:媽媽走了,我這輩子的快樂都會缺一角。
人生就是這樣,生活不會總是事事如意,總會有各種辛酸與無奈。而畢業之後賈玲也是經歷了各種磨難。
畢業後的賈玲租住在一間地下室裡,一間又黑又潮的小屋,每個月還得400塊錢的房租。
她的唯一的固定收入是在一家相聲俱樂部裡面說相聲,一個月演四場,每場掙100塊錢,這400塊錢剛剛夠交房租。
其他的生活開支只能靠到處接點零活來解窮,日子過得怎一個「窮」字了得。
有一次賈玲實在沒錢了,只好把心愛的隨身聽賣了20塊錢,買了幾包麵條和鹹菜,撐了一個星期。這一次賈玲沒扛住,哭著給家裡打電話說出了實情。姐姐心疼壞了,在老家給賈玲找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資三千多,面對這樣的工作,賈玲當時心動了。
如果回老家,就能結束 北京的苦日子了。但是,賈玲心有不甘呀。
糾結中賈玲打電話給自己的老師馮鞏。馮鞏問她:你自己要考慮清楚,究竟內心想不想回去老家?
賈玲深呼吸一口氣,說還不想回去。
馮鞏當場打電話給賈丹:「你妹妹是一塊說相聲的好材料,一回老家,可就前功盡棄了。你信我一回,讓賈玲留下來,我保證她不再受罪。」
馮鞏說到做飯,馮鞏只要有演出,都帶著賈玲,遇到沒有出場費的公益演出,馮鞏自己掏腰包給賈玲當演出費。在馮鞏的幫助之下,賈玲終於搬出了地下室,在北京堅持了下來。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因為這些堅持不下去的經歷才有了成名後的賈玲。可以說,大屏幕下帶給觀眾無數歡樂的賈玲,她眼前的成功藏著背後的不易。
賈玲把那些悲傷的、喜劇的、孤獨的過往,都被她改編成笑出來的故事。能把自己的親身經歷拿出來設計排練演出,可見內心得有多強大。
俗話說越努力越幸運,現在的賈玲事業有成,她還是高 德的「最美家鄉推薦官」,希望通過自己的影響,讓武漢被更多的人知道。
搜以前賈玲的照片,幾乎都是在笑著面對觀眾,可誰又體會她心中的那過往的心酸呢。
願歲以後的歲月裡總會善待這個努力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