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又逢「大時代」。
在港股勁升突破28000點大關之際,無線(TVB)突然宣布4月20日(下周一)重播《大時代》。
於是,空頭坐等「丁蟹效應」,多頭冀望港股通資金馳援。
《大時代》是香港無線電視臺出品的時裝商戰電視劇,由韋家輝執導並監製,鄭少秋(飾丁蟹)、劉青雲(飾方展博)、劉松仁、郭藹明、周慧敏等主演。該劇以香港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金融市場為背景,透過兩個家庭,兩代情仇,展現名利與人性的糾纏。該劇是TVB的25周年臺慶劇,於1992年10月5日在無線電視臺首播。
在
《大時代》播放後,恒生指數一個月內跌幅曾達1283點,20.6%。也因此,該劇為香港本土用語添加了一些新詞彙。例如每逢港股大起大落,坊間總會用「大時代」一詞概括說明當時市況。另外,如股市出現大升或大反彈,則以「大奇蹟日」稱之。
關於《大時代》和港股,你什麼都可以不知道,但是「丁蟹效應」卻不能不知。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是《大時代》中的頭號反派角色,一介武夫,卻依靠好運連連,做空恒生指數期貨,累積了數十億元的資產,最終落得傾家蕩產的下場。在香港投資界,談及「做空」,往往會將丁蟹作為代稱,並隨著時間的發酵,產生了「丁蟹效應」。關於丁蟹效應的一個解釋是,股民的「自我應驗預言」:每當鄭少秋主演劇集播放時,不少股民生怕丁蟹效應會導致損失,便進行恐懼性拋售,引致股市暴跌。
比如,《笑看風雲》播出後,恆指一個多月跌去20.5%;《香帥傳奇》、《男人四十一頭家》兩劇同時播出後,港股5天內跌去500點。
(編注:The Greed of Man為《大時代》;Instinct是《笑看風雲》;The Legend of Chor Lau Heung就是《香帥傳奇》;Forty Something是《男人四十一頭家》;Cold Blood Warm Heart是《天地男兒》;Legend of Yung Ching是《江湖奇俠傳》;Lord of Imprisonment是《神劍萬裡追》;Divine Retribution是《世紀之戰》;The Driving Power是《非常外父》。)
鄭少秋上一次攪翻港股發生在2013年4月5日,《忠烈楊家將》清明節上映,4月5日港股即暴跌2.73%,創8個月來最大跌幅。
看過了以上數據,南下的資金能否對抗「丁蟹效應」,成為股民津津樂道的話題。
4月以來,港股進入「瘋牛」模式,迄今漲幅已達12.51%。期間,成交量連創歷史新高,港股通資金屢次告罄,港交所市值全球居冠。
4月13日恒生指數勁升743點,突破28000點大關,收於28016點,升2.73%,成交量達2636億港元。
有分析人士稱,
南下港股通的資金,是此輪恒生指數大漲的主要推手。如同A股的牛市一般,本輪港股的投資邏輯是價值重估,牛市有普漲性、全局性、輪動性和擴散性。
在連續大漲後,AH股溢價指數迅速回落,4月13日再挫2.22%,報120.61點。
上面囉嗦這麼多,只想說明一點,今時不同往日,這次炒高港股的是內地「解放軍」,可不是香港本地土生土長的
反派角色丁蟹。更何況,有統計,在鄭少秋主演的17部電視劇中,6部開播時恆指出現上漲。
所以,打破迷信的時刻到了。
說句題外話,《大時代》那首具有禪味的「股市必勝法」,時至今日也在告警投資者:
「貪心輸錢贏 輸血不輸錢 人人去輸血 殺人不打風在劇中,男主角方展博拜父親生前好友葉天為師學習炒股,葉天因為受刺激所以有些瘋瘋癲癲,屢屢說要傳授方展博「股市必勝法」,結果卻是一首摸不著頭腦的詩。方展博最終並沒靠這首「股市必勝法」打敗丁蟹,但他卻委託好友利用計算機對詩歌揭秘,並在最後獲得了解密版的「股市必勝法」,而這首「股市必勝法」的內容卻出人意料:
股市原意,乃讓集資投資有其地,社會相向榮,人皆有賺,惜人性貪婪,耗盡心思,巧取豪奪,樂土成煉獄,血雨腥風,殺戮不惜,無數人傾家蕩產輸性命,勝者則喪良知人格,餘於股壇數十載,未嘗見一真正贏者,智者應知此乃一處永無贏家之戰場,取勝惟一法,
「及早離去」四字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