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光的「網紅共享經濟」一石激起千層浪,群情激動的網友一邊扒皮天王嫂候選人們是怎麼共用同一隻沙發、同一個陽臺、同一處度假場景、同一個放生臺階……排著隊拍照打卡,一邊暗戳戳嘲笑沒見過世面的港臺男星紛紛成了接盤俠。
這是一條罕見的、除了當事人以外、全民皆大歡喜(幸災樂禍)的新聞——男的覺得又帥又有錢的天王,找的老婆竟然是包裝出來的假名媛,而且根本只是圖他們的錢,頓時覺得自己的人生還不錯;女的看到成功上位的天王嫂被起底,覺得實在大快人心!這下子終於讓天下男人都接受了教訓——迷戀貪圖物質的漂亮女人終於上當了吧?娶妻還是要找正經女人!
說真的,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對於天王嫂預備役女學員的敵視完全沒有必要——尤其是對於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俗稱「撈女」的天王嫂後備軍們既不會把辛辛苦苦掙一份生活費的男人作為攻略對象,也不會把辛辛苦苦掙一份生活費的女人當做競爭者。就好比只會通過內薦流通的CEO人才庫,才不會去招聘網站投簡歷和你競聘P6崗位,大家根本井水不犯河水,永遠不會真的有交集。(除非你的糟糠之夫某天時來運轉一夜暴富,那你就要小心了)
撈女的對手和主要競爭者,是其他撈女。
我懂很多人一聽「撈女」就生氣,尤其遇到一個活的更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畢竟撈女展現的人生途徑實在太令人嫉妒了——好吃好喝,不勞而獲,躺著掙下全世界。
既不用辛辛苦苦上班、加班加到頭禿、老闆是爸爸、客戶是爺爺、整天為了屁大點兒KPI欲生欲死;也不用在家灰頭土臉帶孩子、做家務、看公婆臉色、被老公嫌棄這不行那不行、一點點錢都捨不得亂花。
當撈女多好呀!成天弄得身光頸靚,說幾句甜言蜜語,一個接一個地換男人,就可以坐擁奢侈品、出入豪宅豪車、候鳥一樣全世界飛,哪兒舒服哪兒貴就去哪兒,最後運氣好的話還能被明媒正娶嫁個大佬洗乾淨上岸,圍觀者除了鄙夷地罵一聲「雞!」,別無他法。
因為寫作的關係,這些年,我接觸到、採訪過、短暫地結識了不少俗稱撈女、撈仔的男男女女(還記得《北京女子圖鑑》第七話《從地下室住進御金臺的女人》麼?),聽過她或他的故事,目睹過她或他的人生坐著火箭躍遷的「傳奇」,也看到過她或他漂泊無著的徒勞和不甘願。接觸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我對這個群體的成見變得越來越少。
並不是因為我豔羨她們某些能快速攫取巨額財富甚至成功躋身社會名流行列,也不是因為在目睹她們某些一無所獲乃至身敗名裂之時產生了廉價同情。只是,通過她們,我了解了人性的複雜、以及生存之於每個人詩意而殘酷的公平。
所以,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生活並沒有欺騙你,世上真的沒有不勞而獲這件事。
首先,在如今這個深度專業化的世界,你以為長得好看就可以當撈女?
你也太小看富人能被取悅的閾值了。
如果你立志成為一名當代撈女,那必修的三門課是:插花、會吃和滑雪。輔修課程包括:衝浪、潛水、外語、藝術鑑賞;學有餘力的,最好還能精研一門才藝,最好是應用心理學(能陪聊很重要);目標遠大的,頂要緊是每跟一個男人就深潛一個行業,廣泛積累人脈與眼界。
插花,只是一個舉例,主要用來展現自己的生活情操。以此類推你也可以精研茶道、繪畫、書法、歌劇啥的。但不要彰顯自己愛讀書,那樣會讓蠢蠢欲動的男人望而生畏,本來也沒幾個男人想討論普魯斯特和村上春樹。曾經認識一個才女型撈女就是因為凹愛讀書人設凹得太用力,導致她明明很想要包要珠寶、結果大哥們送她的禮物都是各種各樣的古籍善本和作家籤名書。
太實用的生活技能也不必了,比如廚藝。有錢人啥好東西吃不到?什麼好廚子不能招到自己家裡來?太實用的生活技能,只對經濟適用男有優勢——畢竟找來結婚是要搭伴過日子分擔家務的。真想撈的話,顯得笨手笨腳什麼家務也不會幹反而比較好,這樣會比較像被富養長大的大戶人家女孩。偶爾給金主做一頓難吃得要死的糖醋排骨、西紅柿炒雞蛋、清蒸魚,還能讓金主產生一種「她那麼養尊處優如今卻為我洗手作羹湯」的徵服感。
會吃也很重要,這樣才能接得住有錢人裝的逼。
也不是說有錢人喜歡裝逼。有錢人只是希望給你花錢的時候,你能懂得感恩這份錢的好。
就像電影《真愛無價》裡,男主角之所以能讓女主角誤以為是有錢人,就是因為男主角照抄了幾句關於巴西雪茄的梗:「這些菸葉產自可可田中央,所以才會芳香獨特。因為巴西禁運,還是用私人飛機才能運回來」。女主角拿起刀叉,身為餐廳領班的男主角又告訴她:「這套餐具的把柄是用鯊魚骨做的,光乾燥鯊魚骨就要兩年,一副鯊魚骨只能做一套」,之後女主角立即現學現賣把這一套說辭用在了金主身上,金主立即無法自拔,覺得這女的太懂了!
尤其現在很多暴髮型金主並不懂得享受、又很想裝模作樣地學一學,免得被其他先富起來的金主朋友恥笑。但他們不願意獨自去參加米其林美食旅行團、紅酒品鑑課啥的。所以一個懂吃、能喝、見多識廣的撈女行情就會特別好——知道怎麼找門路預定全世界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並且吃1000元一片的A5和牛時能說得頭頭是道,讓金主也感慨有錢就是好;帶去金丘或納帕,不求能盲品,但至少也要知道幾家特級園和膜拜莊,尤其你在外人面前越表現得品位卓群,你的金主就越有面子。
當然實在不會吃不會喝也沒關係,但一定要足夠捧場,金主帶去吃什麼都要吃得津津有味。絕對不能夠吃了喝了還不領情——「這玩意兒有啥好吃的啊!還這麼貴!」「我就不愛喝酒,所有酒都難喝死了!」……這簡直是打金主臉兼標榜自己是土包子。
而一到了冬天,行情好的高級撈女,不是在瑞士,就是在長野,最次也要在張家口!她們中的許多人,都能上黑色鑽石雪道,不但單板、雙板滑起來得心應手,姿態還特別好看,陪著男伴一起從雪坡上揮灑自如地滑下來,簡直就是007和霹靂嬌娃!又刺激又開心又美好,沒有幾個男的受得了。
陪玩也得是專業的。有錢大佬,教教女朋友,一次兩次是情趣,要是真的什麼都不會,誰耐煩真跟教練似的從頭帶到尾?自有會玩而且玩得好的、嘻嘻哈哈陪著一起撒歡去了。
你要明白:最讓金主離不開的不是肉體,而是一個玩伴。當今的企業家、富二代都有征服大自然、挑戰極限運動的ego,作為一個能白天陪他們攀巖、深潛、徒步、滑翔、滑雪、賽車……的撈女,晚上在露營地、在雪屋、在山頂、在野外,上的那一場慶功床,才能真的做成金主心底對你戰友般的愛。
總之撩得起騷、玩得出火、受得了氣、吃得了虧、演得出戲、扛得住騙,出來混,樣樣都要有三板斧。
相比這些,醫美、整容、穿衣、打扮等等都不過是基本中的基本功,跟吃草喝水一樣家常。
最重要的是,有錢人終歸是稀缺的。撈女的目標實在是太集中了,一個有錢人或者二代身邊會有一群競爭上崗的撈女,出盡百寶。萬一爭取上了,還得小心過程中上當受騙被白嫖成炮灰,真的是一個高投入高競爭高風險的行業。
就像新晉天王嫂,整容、展示面套路全走完,沉浮多年好不容易上了岸,一不留神就會被暴雷,有時來自「姐妹」,有時來自「網友」,有時來自舊情人,說不得哪一天起床一股風沒吹對,好日子就雞飛蛋打。
真的,撈得到撈不到還不一定,光是撈這一件事,需要投入的心力、時間與金錢,真的絲毫不比賣命上一份班少。你說她們圖錢,可她們也是把這件事當成上班的,難道你上班不是圖錢?
進入這個圈子、十幾年後還能過得光鮮、最後能脫穎而出、成功翻身的,絕對個個資質過人,智商、情商、眼光和運氣,都遠遠不是一般人。
我見過一位打撈事業十分失敗的撈女,三線小城野雞大學出身,因為長得美,一心想嫁有錢人,出入夜店、豪車車友會,認了一堆乾爹、叔叔。誰知有錢老男人個個精似鬼,出去玩給買個包行,買房買車該女道行明顯不夠,從二十歲撈到三十幾歲,啥也沒撈著——但神奇的是,她一邊撈一邊用來保底的公關公司工作,反倒因為她人脈廣、資源多、情商高、做事乾脆利落,幹得風生水起,十幾年過去,有錢人沒撈著,自己的公司卻開起來了,從撈女翻身,改約會小狼狗。
更別提金融行業裡那些貌美如花的女掮客,一個個最開始都是奔著撈大佬去的,最後在行業裡來回打滾,反倒因為人美路子野,成了各種頂尖銷售或者資本中介,就靠拉金融皮條賺得盤滿缽滿,有些根本不稀罕再傍大佬了。
其實一種生活方式和另一種生活方式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種生活裡獲得成功,還得看資質。
普通人痛恨撈女,因為聽到的都是成功撈女的傳奇故事。但是撈女中的絕大多數,過了青春正好的幾年後,卻會一路下墜,甚至就連普通人的生活都保不住——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已經習慣了痴迷物質,內心的欲望不停歇,永遠都想試試下一個男人能不能帶來更好的生活,偏偏姿色、青春都在走下坡路,於是越作越死,就像是一座活火山,永無寧日。
認識一個因為天資有限、歲數又到了,就嫁給了普通中產的前撈女,生兒育女、伺候公婆,當然是不甘心的。可大哥局又去不了了,於是天天開著各種軟體海底撈,因為太著急,導致越撈越low,隨便什麼5、60歲家裡有拆遷房的遠郊縣糟老頭子也去撈,她其實根本衣食不愁、家庭和睦,但她內心的黑洞已經將她吞噬。
在電影電視劇裡,給撈女安排的結局,常常是主動放棄撈,從良追真愛。但在現實的世界裡,一入撈界,要麼成為傳奇,要麼一生漂泊一生苦撈,哪有什麼不勞而獲,隨便就能把金主撈到、從此躺平享受?
平凡如你我,不如感恩自己,因為一直勤力,於是不必去撈。
我們的自尊和自洽也許不值錢,但因為我們沒有放棄它們,於是我們不必永遠活在欲求不滿的不甘心裡。
截圖來自法國電影《真愛無價》
王欣(@反褲衩陣地)
作家,已出版小說集《北京女子圖鑑》,長篇小說《在不安的世界安靜地活》,隨筆集《致我們總被戳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