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鋼鋸嶺』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實改編,講述的是一位復臨信徒因為信仰的緣故拒絕攜帶武器參加被稱為「20世紀最激烈」的美日衝繩島戰役,並在戰役中拯救了75名同胞的故事。
梅爾·吉勃遜
本片由好萊塢著名導演梅爾·吉勃遜執導,《勇敢的心》、《耶穌受難記》、《啟示錄》等均出自他之手,其中《勇敢的心》還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
導演背後的故事:
《鐵達尼號》的金牌製作人比爾麥康尼克看完這個故事後想把它拍攝成電影。於是,2002 年他第一次把《血戰鋼鋸嶺》的劇本給梅爾·吉勃遜看,10 、14 年又各送一次,但梅爾想執導自己開發的電影,不太願意拍這類片子,直到第三次收到劇本時,他花了一整晚看完,隔天早晨終於點頭,他說:一個人要如何手無寸鐵進入人間煉獄?他拒絕拿武器,卻想在戰爭中做些比腐敗或殺戮更好的事,這是非常高的挑戰。它讓我很心動……
主角戴斯蒙‧杜斯(1919 – 2006)的真實經歷不僅打動了比爾,也打動了梅爾,讓這位金獎大導演睽違10 年再度出手執導這部耗資 5500 萬美元拍攝的大製作。
1945年10月,他從杜魯門總統手中接過美國榮譽勳章,成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二戰英雄,1962 年再度代表二戰軍人,蒙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召見。
一個人手無寸鐵地憑藉一己之力在高達約120 公尺的「鋼鋸嶺」攀繩來回穿梭救人,即使他自己也受傷,但借著自創的繩索結法,不顧生命危險地一次又一次帶著傷兵爬上鋼鋸嶺,在日軍的槍林彈雨中拯救了75 名同袍,甚至之後還醫治其他受重傷的日本敵軍。這個感人事跡讓他成為美國首位獲得最高榮譽勳章(美國最高軍事獎章)的反戰人士,也是全世界唯一沒殺一個人的戰爭英雄。
因此,同年10 月他從杜魯門總統手中接過美國榮譽勳章,成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二戰英雄,1962 年再度代表二戰軍人,蒙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召見。他說到自己一生的理念就是救人,而自己從軍是要保衛國家,但他要用自己的方法──不是用殺人的方法,而是以救人的方式。
戴斯蒙‧杜斯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受到美國前後二任總統召見、頒發勳章,成為國家大英雄,更沒想到他的故事在死後還拍成電影,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堅守了自己的信仰。
據網絡消息,本電影在中國大陸
12月8日公映
杜斯從小就隨著家人在安息日(周六)到教堂聚會,即使當他在軍醫院服役時,他也要求在一周的第七天,即星期六能休息一天,以便能去教堂,因為他堅信。然而,這兩項與眾不同的要求,使他在軍中飽受凌辱欺侮,連他的長官都想盡辦法,讓他自己離開軍隊。但他從未報復,甚至當那些毆打他的同袍受傷時,他仍醫治他們,因為他的信念就是救人。
有人問為什麼連欺負他的人,他都待他們那麼好,他說:而談到他最喜愛的經文,他認為「不要說你知道多少,只是將你知道的行出來。」他是一位身體力行的人。
飾演過《阿凡達》男主角的薩姆·沃辛頓,在這次《鋼鐵英雄》中飾演上尉,和安德魯站在不同立場,兩人衝突不斷,卻又在戰場上殊途同歸,展現非凡的同袍情誼。他說,這是一個很難得的劇本,尤其有這麼棒的導演和演員們,而最吸引他的是這個奇蹟般的真實故事。
他的影響無遠弗屆
曾在衝繩縣牧養教會的日本復臨牧師福井輝說:當年我拜訪過鋸鋼嶺,當地耆老們跟我說到那場戰役時,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他們的祖先和當時的日軍那天晚上所看到的場景,絕不一般,他們看見有一群人在煙硝瀰漫中(而非杜斯一個人),沿著繩梯爬上爬下,協助杜斯把一個個傷兵抬上去,所以日軍更加強了軍火炮轟他們,但那些人似乎不受影響,並且保護杜斯。福井輝牧師笑著說:莫非那些人是天使,前來協助並保護杜斯?
魏泰德牧師描述杜斯是一個禱告的人(man of pray),即使已派到前線,但他每天還是在部隊的宿舍中禱告,有些同袍不僅嘲笑他,並且在他禱告時將他的《聖經》丟棄一旁。加上他不願佩槍,也不願碰槍,操演時連拿槍練習都不願意,令他的長官非常憤怒,私下找人毆打他,但他仍不為所動,連他的長官也拿他沒辦法,只想一心趕他離開部隊,但他知道他服役的使命是什麼,他仍不畏懼堅持下來了。
戴斯蒙‧杜斯一生得獎無數,不論是因戰役或因道德品格而得獎,他都努力實踐所學的《聖經》道理,並真正活出了基督徒的榜樣,他的事跡也影響了許許多多的人,連他在軍中的敵人都稱讚他是一個心存善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