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合家歡」式的頒獎,最突出的大贏家是阿爆,梁靜茹則第 6 次和「金曲歌后」擦肩而過。
10 月 3 日晚,第 31 屆臺灣金曲獎(GMA)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頒獎儀式——這次沒有再延期,不過到場藝人明顯少了很多(除了領獎時摘口罩,其它時候大家也基本都是戴口罩的),除開疫情原因,這和臺灣金曲獎(乃至臺灣地區的一系列獎項)影響力在減退也有明顯關係——當然在疫情之下,能完成線下頒獎活動本身已經很不容易。
不過獎項的規格仍在,這次臺灣金曲獎從公布入圍名單開始,也還是留了不少懸念等待揭曉。
總的來說,這次臺灣金曲獎的獎項分布非常平均,可謂是一次「合家歡」式的頒獎。這次唯一突出的大贏家是阿爆(阿仍仍),這位排灣族的原住民歌手之前拿下 8 項提名也是最多的(還都是重磅獎項),最終她拿下了「年度專輯獎」、「年度歌曲獎」以及「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3 項大獎。而且要知道這張《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還只是阿爆的第 2 張專輯。
背景信息:「年度專輯獎」是從所有入圍「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臺語專輯獎」、「最佳客語專輯獎」和「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的專輯中選出,所以能獲得「年度專輯獎」肯定是已經獲得了其中 1 種語言的「最佳專輯獎」。
△ 作為「年度專輯獎」頒獎嘉賓的蔡依林穿的是 Versace 高定,戴了價值超過人民幣 350 萬的寶格麗珠寶,是當晚「最貴」嘉賓除此之外,米莎憑藉《戇仔船》拿下「最佳客語專輯獎」和「最佳客語歌手獎」,謝銘佑憑藉《路》拿下了「最佳作詞人獎」和「最佳單曲製作人獎」(這兩個獎項分別擊敗了吳青峰和範曉萱,含金量十足),而其它獎項就都是「雨露均沾」了,每人 1 個獎。
並且即便王若琳的《愛的呼喚》拿下了「最佳國語專輯獎」(擊敗了之前呼聲很高的鄧紫棋的《摩天動物園》和吳青峰的《太空人》),但「最佳國語女歌手獎」也並沒有頒給王若琳而是頒給了魏如萱(不過只贏了 1 票),這更像是跳出單張專輯的表現,而是對歌手進行更全面更綜合的評價。包括專輯的各種技術性獎項也都來自不同的專輯。
△ 王若琳領獎時穿得還比較客氣,不過紅毯環節(上圖右)她單是一身蒂芙尼的珠寶價值就將近人民幣 1180 萬,是這次「最貴」的獲獎者值得一提的是,《愛的呼喚》拿下「最佳國語專輯獎」引來不少爭議,這其實是一張翻唱專輯,並且裡面的國語歌只佔一半,這讓不少網友質疑評獎的標準。金曲獎評審團主席陳鎮川有出面解釋,表示《愛的呼喚》「製作水平好」,「雖然是翻唱,但超出原唱難度更大」。
這次最受關注的幾個獎項中,「最佳國語男歌手獎」眾望所歸由吳青峰拿下——並且這次獲獎還有另一個意義:吳青峰以此完成了臺灣金曲獎的大滿貫,從 2007 年拿下「最佳作曲人獎」開始,吳青峰和蘇打綠先後拿下了「最佳音樂錄影帶獎」(2010 年)、「最佳作詞人獎」(2016 年)、「最佳編曲人獎」(2016 年)、「最佳樂團獎」(2007、2008、2016 年)和「最佳國語專輯獎」(2016 年),加上這次的,個人和樂隊能拿的獎都拿完了。
這次魏如萱拿下「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從圈內來說還是很有說服力的,不過這背後是梁靜茹再次沒能拿下這一獎項,而這已經是梁靜茹第 6 次入圍這一獎項了。這次梁靜茹都準備好了得獎感言,現場還擔任了表演嘉賓,但最後還是和「金曲歌后」擦肩而過,她本人也非常失望,不過網友在 Instagram 上各種安慰鼓勵梁靜茹,稱她早就是「無冕之王」。
另一個熱門但最終幾乎沒什麼斬獲的是告五人,告五人之前拿下了包括「最佳新人獎」和「最佳樂團獎」在內的 4 項提名,但最終告五人只有《紅》這首歌的 MV 拿下了「最佳音樂錄影帶獎」。而同樣 4 提 1 中的還有陳珊妮,不過陳珊妮憑藉《Juvenile A》拿下了「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這算是對陳珊妮製作人身份的又一次肯定。
此外,對這次臺灣金曲獎非常看重的要說是鄧紫棋了,鄧紫棋憑藉《摩天動物園》拿下了 5 項入圍,是被提名第 2 多的,不過實際上最終這 5 個獎項都沒拿到,但這次有個「評審團獎」頒給了鄧紫棋,這成為鄧紫棋的第 1 座金曲獎獎盃。
這個「評審團獎」雖然不在臺灣金曲獎官方發布的正式獲獎名單當中,但這也並不是一個「安慰獎」,這個獎項本身是在臺灣金曲獎的序列裡的,但因為獲得它需要得到評審團超過 2/3 的評審投票支持(沒到這個比例就不發這個獎),這其實非常苛刻,從 2007 年設立這個獎項以來只有 6 位獲獎者(比如 2010 年獲獎的是縱貫線的《北上列車》,去年是王若琳的《Modern Tragedy》獲獎)。
不過這次鄧紫棋因為疫情原因並沒來到現場,但她還是非常激動,在微博上她也發出長文感謝所有人,同時也提到過去自己被前經紀公司(蜂鳥音樂)當作商品,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名字被註冊成商標等等事情。這次第一次完全自己製作的專輯能拿到一座金曲獎獎盃,也真是一次很好的重新開始。
第 31 屆臺灣金曲獎完整獲獎名單
年度專輯獎:阿爆《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
年度歌曲獎:阿爆《Thank You 感謝》(《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
最佳國語專輯獎:王若琳《愛的呼喚》
最佳臺語專輯獎:濁水溪公社《裝潢》
最佳客語專輯獎:米莎《戇仔船》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阿爆《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
最佳音樂錄影帶獎:殷振豪(《紅》/《我肯定在幾百年前就說過愛你》)
最佳作曲人獎:餘佩真(《昏你》/《真真》)
最佳作詞人獎:謝銘佑(《路》/《路》)
最佳編曲人獎:KOBUDO 古武道(《戰》/《失物之城》)
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陳珊妮(《Juvenile A》)
最佳單曲製作人獎:謝銘佑(《路》/《路》)
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吳青峰(《太空人》)
最佳國語女歌手獎:魏如萱(《藏著並不等於遺忘》)
最佳臺語男歌手獎:蘇明淵(《善良的歹人》)
最佳臺語女歌手獎:朱海君《花開的時 Touch a star》
最佳客語歌手獎:米莎(《戇仔船》)
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盧靜子(《盧靜子 尋樂》)
最佳樂團獎:滅火器(《無名英雄》)
最佳演唱組合獎:Chick en Chicks《作弊人生》)
最佳新人獎:持修(《房間裡的大象》)
演奏類最佳專輯獎:蘇聖育、林冠良、曾增譯《Ciao Bella》
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非/密閉空間(《Flow, Gesture, and Spaces》)
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大竹研(《Okinawa》/《Ken》)
技術類最佳裝幀設計獎:何佳興(《海光之聲》)
技術類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少年》
技術類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鍾興民作品集 Initial Value》
評審團獎:G.E.M 鄧紫棋《摩天動物園》
特別貢獻獎:黃瑞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