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網際網路周刊》
既然騰訊新聞的用戶數已經是NO.1了,鵝廠為什麼還要再搞一個天天快報呢?
答案只可能是一個:開發子品牌尋找細分市場的機會。
先回顧其它新聞客戶端品牌這一兩年內的廣告表現。首先說,今日頭條。
本來,今日頭條幹了件很牛逼的事情,它是第一個稱自己是「智能推送、個性化推薦」的新聞客戶端——本來,所有的新聞客戶端都有這種「智能推薦」功能的,可今日頭條最先說出來,那麼它就搶佔消費者心智成為品類第一了,叫做「首席定位」。
意外的是,今日頭條的廣告內容並沒有突出「智能推送」這個賣點,而是強調讓大眾隨時隨地看今日頭條。「刷臉」式投放之後,雖然廣告也做到了廣泛影響,但這更多的是媒介的功勞,關於它成功與否,業內存在很大爭議。
然後是,搜狐新聞和一點資訊。
搜狐使用鮮肉和網紅代言,由粉絲吸引大量人氣。slogan是「看新聞還得用搜狐」,只強調了競爭關係,卻沒有給出讓用戶選擇它的理由。
一點資訊的做法是捆綁競爭對手,也算費盡心思設計廣告語了,但那些不知道它與今日頭條是競品這個前提條件的受眾是否能get到文案的梗,還是個問號。
在這個背景下,騰訊推出天天快報,並推出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些聲勢浩大的廣告。
首先看品牌定位。按官方的說法,天天快報是「一款讓你更有料的興趣閱讀APP」,主打個性閱讀、快樂吐槽,slogan是「天天快報就是有料」或「有料」,從產品策略上已經主動與自家騰訊新聞做了區分,那品牌定位自然要與騰訊新聞有所不同,如果說騰訊新聞的「事實派」的目標是佔領時效新聞市場,那天天快報的「有料」的目的則是佔領泛資訊市場。而且從內容上看,除了打造更網絡化的個性頁卡,在推送上也更偏娛樂、偏生活化。
「讓你更有料的興趣閱讀APP」,與今日頭條當初提出的「智能推送」本質上說的都是智能計算,但今日頭條的「智能推送」是產品導向的營銷,而天天快報的「讓你更有料」則是市場導向的營銷,一個說的是「我很牛」,一個說的是「我能讓你爽」,在未來誰更能打動目標消費者也就不言而喻。
從媒介策略的角度看,天天快報在騰訊的預算支持下,做到了全媒體覆蓋。從6月下旬開始,在全國鋪設了一輪出街明星海報,包括燈箱、公交候車亭、機場、地鐵等,並圍繞明星海報進行了一系列的微博線上活動。
廣告語也體現了對消費者使用場景的洞察:看點有料新聞,在社交場景中有談資——再說直白點,能讓你能融合到朋友聊天的社交場景,讓自己顯得更有範兒/萌噠噠/高能/不凡/搞笑(幽默)/知識淵博……馬斯洛管這個叫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甚至自我實現需求。
這個需求點與先今年輕人們最關注的需求是相符的。
值得一提的是,天天快報依託明星海報做了「我和愛豆拍個片」與「有料大賽」線上互動活動。
我上次扒胡歌廣告片的時候提到過,現在年輕人會自發與偶像的廣告海報合影、曬照。顯然這個活動攪動了大量粉絲,形成了免費的二次傳播,相當於放大了線下廣告效果。
重點來了!在一輪出街廣告之後,天天快報又在7月中旬集中推出三支15秒病毒視頻廣告片:
「有範兒」篇
「搞笑」篇
「撩妹」篇
這三支廣告片採用了周星馳式「無釐頭」風格,每支15秒的時長則正好能在觀眾失去注意力前講完整個故事。雖然目前沒有投放的相關數據,但是官博微博評論區留言顯示,大家在地鐵、電梯、影院看到了廣告片投放。而我是從朋友圈轉發中注意到這幾個病毒視頻的。
病毒視頻接地氣,易獲得爆發性傳播。首先因為內容魔性而具有喜感,能夠愉悅身心、釋放壓力;隨著90後、00後的成長,網際網路異次元文化產生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內容形式越發多元化,在層出不窮的信息海洋中,因其「有創意」和「有趣好玩」兩大優勢,容易被年輕群體關注、且符合他們的刁鑽口味,獲得點讚、轉發。同時,病毒視頻格式足夠短,輕便的格式也很適合轉發推薦(畢竟浪費不了太多流量),從而有機會形成熱點,達成爆炸式的信息傳播,讓相關植入品牌得曝光量。
網民接觸得最多的移動端廣告是視頻、二維碼廣告(數據來源:艾瑞)
廣告內容及創意是吸引網民注意的首要因素(數據來源:艾瑞)
病毒視頻內容要懂得「蹭熱點」。例如天天快報上述廣告片,很心機的引用了網際網路上的最熱梗,例如,範冰冰的整容傳聞,薛子謙的段子手身份……從技術的角度講,騰訊挺用心的;從吐槽的角度講,這種炒熱點的風格,一點都「不騰訊」(倒像某競品品牌的做事風格)、一點都不高大上,接地氣都接到地平線了。
所以,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騰訊嗎?o(╯□╰)o
對比天天快報線下海報和線上病毒視頻的內容調性,我們可以看到,因媒介場合不同,兩種廣告內容展現了差異性的廣告表現。
線下明星街海報一定程度保持了騰訊系的高大上作風——「代言人都是大牌」、「廣告位置總是最貴」、「逼格永遠最高」。能與騰訊新聞、應用寶形成統一的視覺風格。
線上病毒視頻則畫風鬼畜,一點都「不騰訊」——「代言人是草根」、「形式是短片(真的很短)」、「逗比中二搞笑」。有人或許會覺得這樣的傳播比較LOW、有違騰訊新聞系產品一向嚴肅向的格調——可別忘了天天快報的目標用戶是需要興趣閱讀的大眾,既然是這樣的產品,首先是誠意和率真,放下身段最重要,裝什麼13呢對吧?正是這種風格接近快消品營銷的、接地氣的廣告傳播,體現了騰訊在新的營銷傳播領域探索和嘗試的勇氣。
知乎用戶隴之江 在問題「如何看待騰訊上線的天天快報」裡提到:巨頭的加入會對市場會有波動,產品之間會有競爭,但最終收益的都是用戶;微信公眾號產生了大量高質量內容,在原創保護上也做的不錯,騰訊參與競爭這是好事,或許能給內容媒體和自媒體帶來更可靠的變現機會。據《網際網路周刊》的說法,在新聞客戶端品牌們的競爭中,天天快報雖上線不久,但也迅速殺入前十,是異軍突起的黑馬。這裡歸功於產品定位的基礎,歸功於先天導流的優勢,同樣也應歸功於卓有成效的廣告策略。
作為一個廣告人,我看到壞產品做了好廣告心裡會不忿,看到好產品做了壞廣告心裡會惋惜,看到好產品做了好廣告心裡才會由衷歡欣。現在討論天天快報屬於哪一種還為時過早!經過這一輪創新的營銷後,快報能否持續熱度,能否真正讓用戶使用,還有待觀察。不過,——希望它屬於最後一種。
參考文獻:
1. 資訊類APP2015琅琊榜:騰訊新聞居首 天天快報異軍突起http://www.ccidnet.com/2016/0107/10078909.shtml2. 新聞客戶端體驗之天天快報http://mt.sohu.com/20160319/n441114969.shtml3. 艾瑞諮詢:中國網絡廣告用戶行為分析http://www.askci.com/news/hlw/20160413/1034166604.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