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蕾
圖|網絡
一個人只要活著就會有欲望,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得到了就會想要更多。仿佛永遠都沒有滿足的時候。
人即是欲望的追求者也是欲望的操控者,只有把控好情緒把控好欲望把控好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找到快樂。
人生那麼長有些東西即使用盡全身力氣也不一定得到,最後弄得自己身心疲憊。而有些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的,你卻不屑一顧。
人生裡的很多事還是要量力而行,學會看淡,看開,並快樂的生活下去。
《燕雲臺》原著裡,烏骨裡是一個為愛奮不顧身的女子,可她偏偏愛上了一個追求權貴的男人喜隱。一生都在算計如何掙得王位,為了王位不惜傷害他人。
烏骨裡明明知道喜隱的詭計卻每次都幫著他隱瞞真相,讓他朝著錯誤的方向越走越近,最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烏骨裡覺得這一切都是妹妹蕭燕燕造成的,她的眼裡充滿仇恨和對蕭燕燕的不滿,導致她失去了對事情的判斷能力。
根深蒂固的認為她愛喜隱就應該幫助喜隱掙得王位,自己也能享受王者的風範。這樣的思想也助長了孩子不自量力的野心,覺得只要憑藉勇猛之心定能替父親奪得王位。
最後,孩子也因為父母的過失永遠的結束了年輕的生命。這一切不但沒有點醒烏骨裡的執迷不悟,反而加劇了她對蕭燕燕的恨,她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結局是喝那杯毒酒。
權貴不是人人都能獲得的,它不僅僅需要勇氣謀略,更需要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些正義的有能力的人往往在權貴中走的很遠。
就像蕭燕燕說的:「不認命,就要有本事,沒本事把手伸的過長就要付出代價。」
其實,有些事一開始心存抗拒,但一旦承認了面對了以後,卻發現並不如自己想像得那麼痛苦和艱難。
烏骨裡就是不敢面對現實,明明知道自己和喜隱即使爭奪了王位也不能像妹妹那樣把國家治理的很好。
內心的嫉妒攀比還有喜隱的教唆,讓她徹底失去理智,做了很多錯事,每天都生活在算計、苦悶和痛苦裡。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也深受其害,小小年紀就種下了爭權奪利的種子,心高氣傲目中無人,結局令人痛惜。
凡事還是要量力而行,在你能力範圍內去爭取,得到了就要好好珍惜把事情做好。
假如努力了也沒有得到,那也不必糾結事情的結果了,畢竟你已經努力爭取了,即使結局不是很理想,也不會有什麼遺憾。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總是會有一些缺憾,這才是人生。經歷風雨,讓自己不斷的成長,成長為一個懂生活愛自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因為生活裡遇到的不幸、苦難讓自己變得焦慮憤恨,覺得這一切都是他人造成的,自己一點責任也沒有。
當你有了錯誤的想法,就一定會跟著錯誤的思想繼續走錯誤的路。所以很多時候不要總是把目光放在別人身上,你要靜下心來思考自己。
是什麼人,什麼事情,讓自己心神不寧,這些人和事是否真的值得你做出選擇,是否值得你茶不思寢不安。
你要學會不斷調節自己的情緒,慢慢靜下來思考問題,這樣才不會在衝動中做出錯誤的選擇。
書裡的僧人昭敏說:「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那一定是比較容易得到的。因為你具備了這樣的能力。
也許只是差一點點,可能你也不會很失望,只是覺得自己還需要努力,下一次就會實現自己的願望。
這樣的人就是懂得取捨,懂得凡事不強求,量力而行,想要的只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不驕不躁就會有好的結果。
而有的人總是抱怨他人影響了自己,甚至用錯誤的方法去實現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不但沒有享受到生活的快樂,反而讓自己成為了一個人人討厭的功利之人。
人生中我們不可能事事如意,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婚姻出現了問題,生活上也遇到了讓人頭疼的事情,甚至你還被原生家庭父母不夠愛你困擾許久。
如果只是看到這些負面的事情,那我們就只能擁有負面的情緒,這樣的自己是沒有辦法快樂起來的。
如果只是想要得到婚姻裡的愛,所以要無休止的去索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才能得到愛,而不去想怎樣解決婚姻裡的問題,或者他人的感受。
這樣的自己也不會快樂,因為想要的太多,一直都在想要的路上卻從未停下腳步享受已經得到的。
不要再去計較那些得與失了,畢竟已經都過去了,也不要無休止的想要更多,欲望是無止境的,凡事都該適可而止。
婚姻的不幸,沒有得到父母更多的愛,這些都是已經發生的事情了。唯一能做的是改變婚姻不幸的現狀,要麼去修補,讓它好起來,要麼就去選擇一種新的生活讓自己好起來。
也許父母曾經真的沒有那麼愛你,可你依然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你應該放下了,忘掉那些不快樂。不再渴求父母能給你更多的愛,而是把愛給你愛的人,更快樂的生活。
畢淑敏說:「從我們明白人生的韻律,到與父母還能明晰地談論以往,並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數。」
父母漸漸老去不論他們曾經是否愛你,他們也是給你生命的人,把你撫養長大,這也足夠證明他們是愛你的。
可能只是他們愛你的方式不同,父母與自己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了,我們還要因為曾經的不快樂計較到失去嗎?
親情也好,愛情也好,生活裡的那些事情,都不要太急功近利,也不要被錯誤的思想和利益蒙蔽了雙眼,讓自己生活在痛苦和不快樂裡。
想太多會睡不好覺也不能解決什麼問題,想要的太多會迷失你的心智,讓你失去理智。凡事量力而行,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做一個快樂的人,即使生活不如意也要找到自己的快樂。快樂的自己,就會應有一個好的情緒,好情緒,就會有好的心態,好心態就會擁有更好的生活。
所以說,生活裡的你還是不要去瞎想,而是腳踏實地的去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走生活的每一步。瞎想=浪費時間+拖垮情緒+思慮傷身+患得患失+關係失衡+黑化別人+鑽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