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6防空飛彈,為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而生,號稱宙斯盾最鋒利的劍

2020-12-23 騰訊網

標準6型防空飛彈,是美國雷神公司研發的新型艦載遠程防空反導飛彈。隸屬於標準系列防空飛彈。而標準系列艦空飛彈是美國海軍為取代小獵犬和韃靼人艦空飛彈於1963年開始研製的中遠程全天候艦載防空飛彈。經過幾十年不斷的改進,已經發展成擁有數十種型號的龐大家族。

標準防空飛彈

標準系列艦空飛彈主要分標準1,標準2,標準3,標準4和標準6五大系列(這其中標準4 是對地攻擊型號)。

除了標準1,其它的三個系列都是在標準2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除此之外,標準2本身還發展出了BlockⅠ,BlockⅡ,BlockⅢ,BlockⅢA,BlockⅢB以及BlockⅣ增程型(ER)等6個子型號;簡直就是勞苦功高的模範飛彈,目前也是美國海軍的絕對主力防空飛彈。

標準2防空飛彈

得益於美國海軍超過90艘的盾艦,以及每艘多達96單元甚至更多的MK41多功能垂髮單元。美國海軍得以建立起了多達五層的艦隊防空反導體系;這個體系涵蓋了高度從0.005~160千米,距離從1~400千米的空間範圍。其水面艦艇的防空反導能力稱為世界第一也不為過,可以有效攔截各類飛行器和各種掠海飛行的巡航飛彈。

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

阿利伯克級神盾艦

發展標準6的初衷

隨著蘇聯解體,美國最大的對手消失。但是,美國海軍的防空壓力卻並沒有因此而減小,各類新型反艦飛彈的擴散,尤其是各種亞音速甚至超音速反艦巡航飛彈的出現,美國現有的宙斯盾系統已經不能有效攔截。除了升級宙斯盾系統之外,研發一款新型的具備攔截傳統空中目標和各型巡航飛彈能力的遠程防空飛彈(尤其是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和超音速反艦巡航飛彈)已經是迫在眉睫。

俄制3M143巡航飛彈

中國的CX1超音速反艦飛彈

宙斯盾軟體系統的升級和功能擴充

首先是對宙斯盾系統進行升級,這就是著名的基線9作戰系統,該升級項目是將宙斯盾的防空能力(AAW)和彈道飛彈防禦能力(BMD)整合到一個作戰系統套件中,配合標準3和標準6防空飛彈,可以提供綜合性的空中和飛彈防禦能力(IAMD)。

簡而言之,基線9能讓美軍盾艦能同時執行防空和反導任務;此外還進一步強化了盾艦的反彈道飛彈能力。

基線9包含了基線9A,9C,9D和 9E 4個版本。

其中,基線9A用於提升提康德羅加巡洋艦的防空能力,使其能使用標準6防空飛彈,能攔截巡航飛彈,不過並不具備彈道飛彈攔截能力。

基線9A用於提升提康德羅加巡洋艦的防空能力

基線9C作為伯克級的老艦升級和新艦裝備,能同時執行防空和反導任務,可以發射美軍目前裝備的SM-3 Block 1B反導飛彈,還融合了「海軍一體化火控-防空」技術(NIFC-CA),能在其它平臺的配合下使用標準6進行超水平線攔截。目前衍生了基線9C1和基線9C2。

基線9D是裝備於在2010至2011預算年度編列的三艘伯克級神盾艦(DDG-113~115)。這三艘仍沿用Flight 2A的艦體,但相關作戰系統的軟體則更換為最新版本,包括基線9系列的最新版本——基線9D。

裝備基線9D的DG113號

基線9E是供美國陸基宙斯盾系統升級使用,具備和基線9C類似的功能,不過部分按照陸基的特點進行了相應改進。

基線9E是美國陸基宙斯盾系統升級使用

標準6的誕生

如上面所說,標準6是在標準2的基礎上發展出的新型號,具體是在標準-2Block IV的彈體上,換裝了主動雷達導引頭研製而成。這一批標準6是基礎型號,彈長6.58米,彈徑0.34米,彈重1500千克;最大射程240~260千米(極限射程為370~400千米),最大射高為34千米,飛行速度為3.5馬赫;中段慣性制導+數據鏈,末端採用了主動雷達導引頭(必要時也可以使用半主動模式)。採用主動模式的標準6不需要佔用載艦的火力控制通道,這大大增強了宙斯盾系統的抗飽和打擊能力。

標準6防空飛彈

而且標準6加裝有中段數據連結收功能,可以接受己方其它平臺的引導(比如預警機),甚至中途更換既定攻擊目標打擊突然出現的高威脅性目標。這一功能還允許盾艦攻擊遠在「地平線以下」的低空目標(飛彈通過體系內的其它平臺引導),甚至可以在敵機發射遠程反艦飛彈前將其擊落。

標準6攔截巡航飛彈

這種由「協同接戰能力」(CEC)衍生出的作戰方式就是美海軍引以為傲的「海軍一體化火控-防空」系統(NIFC-CA),加上裝備的標準6,美軍水面艦艇攔截敵方低空飛行目標尤其是掠海飛彈的距離至少向外擴大了5倍(從40千米向外擴大到了最大200千米)。

在08年進行的首次測試成功後,標準6在2012年前完成了所有的關鍵性測試。2011年夏天交付了首批19枚飛彈,並在2013年11月形成了初始戰鬥力。標準6的裝備,使美軍第一次具備了可靠的攔截巡航飛彈的能力,尤其是對付超音速掠海反艦飛彈的能力,配合其龐大的艦載預警機,可以在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巡航段就對其進行有效攔截。

發射標準6

可以這樣說,2013年的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編隊,除了核武器和中國的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飛彈能對其構成有效威脅之外,其它手段幾乎無效。而且,美國並沒有停止腳步;很快,標準6的最新型號也開始研製。

東風21D能有效對付美航母編隊

不停進化中的標準6

2014年7月,標準6的第一個改進型號標準6 BlockⅠA正式投入生產,該版本只是標準6的小改版,解決了一些服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增加了GPS定位功能,此外升級了部分制導軟體並添加了打擊海面目標的功能(標準系列飛彈的傳統功能,標準6這也算是認祖歸宗了)。改進後的標準6 BlockⅠA性能讓美軍相當滿意,而且其大量採用標準2飛彈的部件,其成本和風險控制非常不錯。

標準6示意圖

而且作為標準3 BlockⅠB高層彈道飛彈防禦飛彈的重要補充設計的標準6 BlockⅠB,則是標準6的最新發展型號,採用了533毫米雙推力火箭助推發動機取代了標準6和標準6 BlockⅠA使用的343毫米雙推力助推火箭發動機,並使用標準3 Block IIA的二級火箭發動機;射程和射高都得到大幅提升,具備了一定的末端彈道飛彈的攔截能力。

標準3和標準6,躺著的是標準3

在攔截彈道飛彈的時候,標準6 BlockⅠB的160千米最大射高正好可以彌補最大射高34千米的標準6(標準6 BlockⅠA)和最小射高160千米的標準3之間的攔截空缺(34~160千米之間)。

發射中的標準3

PS:這裡解釋一下:標準3是高層彈道飛彈防禦武器,主要用於大氣層外攔截(這也是其最大射程高達2500千米的原因),只具備在160~1200千米之間高度(也就是大氣層外)攔截彈道飛彈的能力,不適合攔截大氣層內的飛行器;這也是為啥發展標準6 BlockⅠB的原因(標準6是可以攔截飛行器的)。所以這裡最小射高160千米不是筆誤!

標準6系列的研製,使得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的防空反導從超近程到大氣層外之間的空域實現了無縫連接,極大地增強了其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為美國實現全球霸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對中國的影響

標準6系列防空飛彈的一些研發思路和手段是值得我國學習的,尤其是其利用現有成熟的部件和技術進行整合和研發的方法對於我國以後新型防空飛彈的研發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學習意義。

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標準6配合美國的「海軍一體化火控-防空」系統(NIFC-CA),可以在飛航式反艦飛彈(這也是目前世界反艦飛彈的絕對主流)的中段對其進行有效攔截,我國的絕大部分反艦飛彈(包括超音速)存在失效的可能性,我們必須拿出相應的對策來解決。

研發高超音速飛彈是比較好的應對方法

不過,我們也不用一味的懼怕它,雖然標準6的數字編號比較大,但是其充其量只是一款合格的防空和反導飛彈而已,其攔截彈道飛彈的能力只是好聽而已(以3.5馬赫的「低速」去攔截十幾甚至二十幾馬赫,還能末端機動變軌的彈道飛彈,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除非是彈道飛彈直衝著標準6去),並沒有什麼可怕。真正要注意的還是標準3系列,這才是美國衝著東風21D和東風26去的真正大殺器。

目前美國還沒有很好的方法攔截東風26

相關焦點

  • 從攔截飛機到攔截彈道飛彈:美國「標準」系列艦空飛彈發展史!
    「宙斯盾」防空艦宙斯盾驅逐艦的核心是「宙斯盾」(Aegis)作戰系統,就是冷戰時期,美國為應對蘇聯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大批飛彈從不同高度、不同方向同時襲來,滿足艦載防空系統的需要而開發的「先進的艦用飛彈系統」(ASMS)。
  • 裝備標準6防空飛彈,號稱亞洲最強反導,日版055摩耶級神盾艦速寫
    美國終於同意出售具備反導能力的「基線9C版宙斯盾系統」給日本了,這套系統將裝在摩耶級上。基線9C將宙斯盾的防空能力和彈道飛彈防禦能力整合到一個作戰系統中,配合標準3和標準6,可以提供綜合性的空中和反導防禦能力。
  • 宙斯盾加垂髮裝置:破了反艦飛彈飽和攻擊,尚未考慮艦載機的作用
    美海軍艦載「宙斯盾」系統,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是全世界第一種全數位化的艦載戰鬥系統,將艦載無源相控陣雷達所探測到的空中戰機等目標,包括來襲的反艦飛彈的信息,經過情報作戰中心計算機的處理,引導MK-41艦載垂直發射裝置內的「標準」系列防空飛彈,對其進行遠距離的攔截。
  • 美海軍艦載「宙斯盾」系統誕生,破解了反艦飛彈「飽和攻擊」戰術
    「宙斯盾」系統,集合了MK1指揮和決策分系統、MK1武器控制分系統、AN / SPY - 1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分系統、MK99火控分系統、)MK41或MK26飛彈發射分系統,以及)MK1戰備狀態測試分系統等,一句話能整合那就是用無源被動相控陣雷達引導垂直發射的遠中近程三類防空飛彈,攔截來襲的各類反艦飛彈,進而徹底破解了蘇聯海軍對美海軍航母作戰群「飽和攻擊」戰術
  • 美軍升級標準6防空飛彈,賦予高超音速反艦功能
    "的複合制導體制,最大飛行速度為3.5馬赫,在美海軍的"一體化火控-防空系統"(NIFC-CA系統)的支持下,其最大有效攔截斜距可達370公裡,最大射高達到了33公裡,此外,該飛彈還具備一定的反艦和對地攻擊能力,可見其還是一款多功能的艦載防空飛彈,不過由此前的"標準"-6 飛彈主要使用的是MK-125這樣的高爆破片式殺傷戰鬥部,故而對於一般大中型水面艦艇以及一些堅固地面目標的毀傷能力也比較的弱。
  • 堪稱完美的鷹擊-18反艦飛彈
    鷹擊-18是我國第一款亞超音速結合的反艦飛彈,其潛射型號更是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鷹擊-18飛彈外觀與俄制「俱樂部」飛彈相似,不過彈體更為短小,射程為其3倍,達到了600公裡。目前該飛彈已經裝備了我國052D、055驅逐艦及039A/B常規潛艇、093改進型核潛艇上,是我國反艦作戰的利器。
  • 美國「不務正業」的頂尖防空飛彈,「標準」反艦,「愛國者」反導
    比如美國標準3型防空飛彈就具備反彈道飛彈能力,美國最新研發的標準6型在具備防空能力的同時,也已經開始延伸出反艦型號。只是,作為現役軍事裝備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防空飛彈系統的研發製造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實際上所有的飛彈產品研發製造都不容易。受此影響,在現今世界真正有能力獨立研發製造防空飛彈的國家和地區就屈指可數了,現役頂尖防空飛彈系統的型號也很有限。
  • 海紅旗-10:我海軍艦艇最末一道防禦飛彈,可謂小飛彈有大威力
    作為一種海軍末端的防禦系統,海紅旗-10對於海紅旗-9遠程防空飛彈,以及紅旗-16中程防空飛彈未能有效攔截的反艦飛彈,具備及時「補刀」的功能,而且往往能夠一擊即中,打爆來襲的反艦飛彈。海紅旗-10,反應速度尤其快速,在8-10內秒即可鎖定目標,而且還具備多發齊射的能力,間隔時間不超過3秒鐘,針對掠海超音速反艦飛彈,具備非常強大的攔截摧毀能力。
  • 航母無用論緣何而生?攻守失衡,艦艇防空一度落後於反艦飛彈發展
    但是被反艦飛彈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的僅僅是戰列艦嗎?20世紀五六十年代艦艇靠什麼防空?蘇聯是SA-N-1防空飛彈,美國及其盟友是Mk 10 雙臂飛彈發射器,也就是40發小獵犬。但是這些防空飛彈攔截的是什麼?是艦載機。 準確率低下的防空飛彈攻擊戰鬥機都能脫靶,攔截飛彈呢?
  • 偉大的成功——第二代標準系列飛彈(1)
    」飛彈的形像是最醒目的標誌第二代「標準」系列飛彈的出現,從一開始就被打上了鮮明的冷戰背景——-無論從政治還是純軍事角度而言均是如此。在這個大背景下,「防禦性」而非「進攻性」武器系統,成為美國政府所青睞的對像,再次發展新一代艦隊防空系統的選項自然位列其中。當然,站在純軍事角度上,對美國海軍來將發展新一代艦隊防空系統也有其現實性和迫切性,這是不可忽視的。1967年11月蘇聯部長會議第1098-378號決議決定研發可運載新型飛彈的新一代超音速反艦轟炸機。轟炸機計劃配備兩臺NK-144-22加力燃燒室雙涵道渦輪噴氣發動機和可變後掠翼。
  • 美國批准向日本出售標準-2防空飛彈 將裝備宙斯盾艦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7月21日報導,美國國務院日前批准了一項總額達8.21億美元的軍售案,同意向日本出售246枚標準-2艦對空飛彈,這些飛彈將被安裝在海自的4艘「金剛」級,以及2艘「愛宕」級驅逐艦上。 這一消息是由負責美國對外軍事銷售的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於7月19日公布,雷錫恩公司和英國BAE系統公司將成為項目的主承包商,銷售給日本的飛彈將是RIM-66M-09 Block IIIB型,具備半主動雷達和紅外複合制導能力,用於攻擊超視距目標或有低雷達截面的目標。
  • 紅旗9不能攔截掠海反艦飛彈是陳年老謠,這次有圖有真相!
    作為中國第一型中遠程、中高空艦隊防空飛彈,很長時間有謠言「紅酒」低空性能不佳,最低射高僅有500米,不具備攔截掠海反艦飛彈的能力,但不好意思,這是徹頭徹尾的陳年老謠,早該到了以正視聽的時候了。停泊在昂船洲軍港的2艘驅逐艦這一次都對市民開放,有超大軍事論壇的網友發布的照片顯示,152濟南艦的海紅9艦空飛彈垂髮裝置的介紹展板上明確寫著「其可以攔截部分反艦飛彈」,而這所謂的部分反艦飛彈,一般就是指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反艦飛彈。
  • 中國新型飛彈驅逐艦攔截能力多強?一分鐘就能攔截幾十次
    ,雖然052D的噸位較輕,攜帶飛彈數量上也相對較少,但在抗飽和打擊能力上,雙方基本上處於同一水準,並且我國海軍052D的飛彈數量、噸位雖然略有不足,但在055服役後就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高達1.3萬噸的055和112個大型垂髮無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防空艦。
  • 滿艦盡帶黃金甲——中國航母的紅旗10防空飛彈
    具備多發齊射能力,間隔時間不超過3秒,針對掠海超音速反艦飛彈有特別加強。紅旗10借鑑了海拉姆,採用貨櫃式發射架,但比海拉姆更輕巧,發射架最多可容納24枚飛彈聯裝,採用了被動雷達+熱成像的複合制導模式,之所以流行這個,是因為幾乎所有反艦飛彈都採用末段主動雷達制導,被動雷達制導不發射電磁波,而是靠接受反艦飛彈的導引頭髮出的電磁輻射進行尋的,抗幹擾能力強,但精度低,對龐大的陸其雷達都不能直接命中,末段需要其它手段輔助制導,而熱成像制導的精度僅次於最於雷射,且自主攔截能力是雷射所不具備的
  • 臺灣飛彈屢屢出事,彈藥庫十分龐大,僅防空飛彈超5000枚
    這次出事的「標準-1」型防空飛彈,使用MK26雙臂發射裝置,該系統使用的飛彈為RIM-66 MR(中程飛彈)和RIM-67 ER(增程飛彈);使用宙斯盾AN/SPY-1雷達,採用MK-41垂直發射系統(VLS)的,則被稱為標準-2型,該系統使用的還是RIM-66 MR和RIM-67 ER飛彈。
  • 中美俄近防炮對比:中國1130系統射速1萬發穿甲彈攔截超音速飛彈
    現代海戰中,反艦飛彈是軍艦的最大威脅之一。自反艦飛彈出現後,如何對付它就成為了各國廣泛探討研究的課題。因此,主要海軍大國都開始研製新一代的防空武器,用小口徑艦炮發射高速密集炮彈來攔截反艦飛彈及戰機。其中最先進的是,俄羅斯AK-630系統,美國密集陣系統和我國1130系統。美軍密集陣系統為6管20毫米加特林機炮,射速4500發/分鐘,系統反應時間3.7秒。多次參加實戰,密集陣系統一共裝備1000多套。密集陣系統沒有敵我識別系統,是獨立的全自動接戰系統,就是為了增加反應速度。
  • 美國新型全能飛彈,防空反艦對地攻擊樣樣拿手,射程上千公裡
    我們知道,現代飛彈已經發展出多個不同的門類,諸如空空飛彈,空地飛彈,反艦飛彈等,可以說異常強大。那麼,有沒有一種飛彈,能夠勝任防空反艦對地攻擊等多種任務,實現「全能飛彈」的目標呢?或許美國的「戰斧」飛彈能夠給我們帶來線索。
  • 我海軍驅逐艦:裝備有鷹擊-12/18/83等,不同反艦飛彈的原因
    上世紀50年代末,引進了蘇制P-15艦艦飛彈,北約代號SS-N-2,仿製代號為544,在仿製成功的基礎上,誕生了海軍第一款反艦飛彈上遊-1號,上艦裝備我海軍的是上遊-1甲。
  • 核潛艇跟蹤目標,護衛艦發射飛彈:「鋯石」成新一代「航母殺手」
    冷戰時代,蘇聯海軍並不具備與強大的美國海軍進行正面決戰的能力,其發展的主要反航母武器是各類超音速重型反艦飛彈,可以從水面戰艦、飛機和潛艇上發射,儘管這些威力強大的飛彈很多都被冠以「航母殺手」的名號,但實際上,要想擊沉一艘美國航母是十分困難的:這些「航母殺手」的平臺,包括水面戰艦、
  • 美國海軍標準6飛彈成功「上岸」 被陸軍看上用作中程彈道飛彈
    「標準」-6飛彈發射畫面報導稱,同樣被美國陸軍選中的,還有海軍的BGM-109「戰斧」巡航飛彈。這種最新型號的「戰斧」飛彈的戰鬥力要比之前的型號強得多,它可以在飛行過程中進行重新定向,以避開敵人的防空系統,同時配額比了紅外成像傳感器,具備反艦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