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快刀三俠
作者:朱末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戰國策·魏四·秦王使人謂安陵君》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對比當下的中印兩國關係,竟是一語中的。自邊境衝突發生以來,在媒體的聲浪鼓譟下,印度民間情緒高漲,跑到中國大使館示威、砸中國電視、燒中國手機、扣押貨櫃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令人震(不)驚(恥)。
抵制之心有多堅決,事實就有多打臉。在手機業務上,僅小米、VIVO、OPPO、realme 4家廠商就佔據印度2019年份額的65.5%;在汽車和電子工業上,印度高度依賴中國零部件,連抗疫中瓶裝消毒液的按壓泵也需從中國進口;截至2020年3月,印度30家獨角獸公司就有18家獲得中國投資,服務覆蓋吃穿住行及教育娛樂各個方面,早已滲透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2019年印度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及市場份額 圖/IDC
更為「諷刺」的是,去年印中雙邊貿易額約為900億美元,其中近2/3是中國對印度的出口(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市場僅佔中國出口總份額的2%),從內到外,印度隨處可見中國製造的印記,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想要抵制「印度貨」也非常難。有網友調侃,自己撓破頭皮找了半天,最後只能把氣撒在印度神油上。
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神油」果然來自印度嗎?
還真不是。
01
誰創造了「印度神油」
王小波在《尋找無雙》裡如此描述,王仙客來到長安後,波斯商人「向他推銷有奇效的印度神油,可久戰不疲。」
無獨有偶,金庸老先生也曾在《神鵰俠侶》中提及,天竺神僧為楊過來到絕情谷尋藥,可見這類杜撰由來已久,深入人心。
但就像威露士並非德國的,紐奧良不擅長烤翅,阿拉伯數字也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一樣,「印度神油」雖稱得上偽造戶籍的頭號高手,卻也難逃真香定律。
維基百科上的一句話將印度神油背後的始作俑者拎了出來,印度神油產自中國香港(土生土長的中國製造),是一場人為締造的,徹頭徹尾的羅生門。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1958年,何敏森、何敏禎兩兄弟在香港九龍辦了一個化工廠,取名「華仁行」,廠房最初設於一個豬欄的欄地上,直到1974年,才在古洞地皮興建了新廠房。
在尚未開闢印度神油這條生產線之前,按照登記的資料顯示,華仁行的主要產品包括殺蟲劑、腳氣噴霧、藥膏等(諸君有沒有覺得虎軀一震),工廠雖小但野心極大。
在產品的宣傳創意上,華仁行是當之無愧的時代先驅,以大膽前衛著稱。在殺蟲劑廣告裡,一名黑衣忍者拔劍砍家裡的螳螂未遂,隨後掏出一罐黑旋風殺蟲劑,將螳螂噴死:「月黑風高殺蟲夜,黑旋風忍者為民除害,唔使用劍嘎,用黑旋風就得嘞——黑旋風夠曬威,黑旋風的確好使!」
▲華仁行黑旋風殺蟲水電視廣告
至於令其聲名更上一層的「印度神油」,則是來自創始人何敏森旅差回來之後的靈感之作,從而開啟光輝歲月。
猶抱琵琶半遮面,為了將「玄學」貫徹到底,華仁行不僅未公開秘方,反倒借用產品說明裡的背景故事吊足胃口,令人遐邇:「起源於印度教,由蟾蜍皮膚粘液製成。」神乎其神。
▲華仁行第一代印度神油
多年後據華仁行的老員工在採訪中透露:「所有的成分配方都是自己配出來的,主要是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跟真正的印度半毛錢關係也沒有。」放到今天,妥妥的虛假廣告沒跑。
至於為什麼非要安上印度的名號,還不是因為印度宗教裡一言不合就飆車,以及種種少兒不宜的神話,讓「神秘的情慾藥物」和印度產生高度關聯,也使這種充滿復古咖喱味的別樣情懷深深紮根於廣大男性同胞心中,精油還是印度好。
▲印度神廟雕塑
為了讓自家的印度神油為更多人「造福」,深諳傳播之道的華仁行又拉來一輛廂式卡車,上面印著:印度神油,妙不可言,佛國之寶,的確夠勁,車子開到哪兒,廣告放到哪兒。
不同於其他同行,華仁行劍走偏鋒,廣告拍一次就使用了30年,成為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地位比肩娃哈哈、腦白金、蟻力神。
接地氣的電影人,又將它巧妙銜接運用,在《喜馬拉雅星》、《志在出位》、《食神》、《九品芝麻官》等多部經典影片裡,都充斥著印度神油的身影。隨著90年代香港文化輸入內地,充滿曖昧想像的「神油」亦在內地廣為人知。
▲電影《食神》
▲電影《整蠱專家》
印度神油當年火爆到什麼程度?一位印度的中文導遊表示,每一個中國遊客都會問哪裡能買到正宗的印度神油,自己不厭其煩地被追問了幾十年。
龐大的需求意味著市場的興盛,後知後覺的印度開始行動。1980年,印度著名的達丹尼父子製藥廠花巨資購得了阿育吠陀精油配方的使用權,著手批量生產,標籤上會特意印上中文,針對性不言而喻。
時至今日,國人對印度神油的鐘愛有增無減。據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3月~2020年2月,男士精油近一年線上總交易額達1.04億,銷售同比上漲86.17%。
▲圖:神眸數據
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營銷界的神奇案例。
02
「印度神油」功效之謎
X度輸入「印度神油」,可以跳出637萬條相關信息,其中,關於「有沒有用?」、「好不好用?」、「怎麼用」的信息佔了大半壁江山,眾說紛紜下,答案並不統一。
拿「鼻祖」華仁行出品的印度神油來說,其主要原材料為蟾蜍,即從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皮膚上的有毒分泌物製取而成。
現代醫學上鑑定認為,蟾蜍對於跌打損傷有消腫止痛之效,適量噴塗皮膚可有麻痺之感,使得敏感度下降,從而起到延時作用。
看似為兩性福音,但這種「立竿見影」,對於真正存在生殖障礙的患者來說,無異於飲鴆止渴。此外,頻繁使用外用藥極易導致受傷或發炎,操作手法也需嚴謹,否則麻到對方等於互相傷害,並非宣傳中的安全無虞。
浙江大學醫學院揭露,西醫用於治療男性障礙一般多為口服用藥,這種外用藥無法直接作用於內部海綿體,並不能起到實際作用,反而會延誤病情的治療良機。
說到底,印度神油只是一款有著局麻作用的普通男性外用保健品,卻因偷換概念而造成無所不能的假象,其充其量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健康本體才是關鍵所在。
不妨再來看看試圖後來居上的「正統」印度本土精油,則更是噱頭居多。據印度最新報告顯示,印度神油目前有6大種類:皇帝油、延時噴劑、男士紅油、阿育吠陀玉女油、阿育吠陀波霸油和男優膏(看中眼花繚亂有木有),尤以阿育吠陀最為出名。
印度傳統醫藥「阿育吠陀」號稱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的醫藥體系,由5000年前的一群印度聖人於喜馬拉雅山下論道而成,認為人體內存在五種元素:土、水、火、氣、以太,類似我國的「陰陽五行說」。
在馬斯洛需求裡,生理需求才是原始動力。時間一長,難免出現三鞭大力丸這類神奇配方,更何況向來不拘一格的印度,名為「shilajeet shuddh」的藥劑在多方推動下,順理成章地誕生了(鼎鼎大名的《愛經》裡亦有記錄)。
這種草藥的來源也極為特殊,據說是某些植物結合樹脂在喜馬拉雅山麓的巖石裡腐化後流出的液體,再經過融化的冰雪或者雨水的混合「加持」後,最終形成凝練的瀝青狀,可外塗或內服,對適應並且提升耐力方面功效顯著。
▲這能賣到上百美元
現代科學曾分析過,這裡面富含至少85種礦物質離子形態及腐殖酸和富裡酸,但特殊效果(提升性能力)和真實完整成分至今尚無定論。
有大膽嘗試過的網友表示,印度藥房並不會公然售賣這類精油,購買渠道相當隱晦,這種神油味道詭異,喝過之後百分百會拉肚子。
▲印度藥房裡售賣的神油 圖/途U旅行
至於另一些代購渠道曬出的所謂印度神油,大多屬於按摩油類(跟紅花油之類差不多),如果想把它用於……只要下得去手就行。
即便如此,也沒人公開承認神油無效,被騙是小,面子是大,這或是「印度神油」暢銷至今的另一秘訣所在。
03
神油市場「魚龍混雜」
與傳統精油不同,「男士精油」屬於「情趣用品」一類,據Market and Markets預測,2018~2023年全球精油原料市場的平均增長率或保持在4.5%。
而「印度進口神油」這個關鍵詞幾乎成為行業代名詞,其整體走勢約等於整個行業走勢。受產品屬性影響,印度神油沒有特別的年齡段偏好,40-49歲的消費者需求最旺盛,但消費能力更勝一籌的是20-34歲的青壯年。
▲圖:神眸數據
作為普適性需求,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都樂於購買,山東省交易額遙遙領先,其次是廣東省、河北省、江蘇省及上海市。
▲圖:神眸數據
前(錢)景無限之下,入局者前赴後繼,因為印度神油並非商標,導致誰都可以使用,誰都可以生產,久而久之,市場的混亂程度可想而知。
在電商平臺上隨意搜索,就能輕易找到各類五花八門的「印度神油」,較常見的有兩種外包裝風格:一種以黃色為主色調,上面印著宗教文字,神秘魅惑;一種以黑色為主色調,上面印著熱戀男女的剪影,性感撩人。
雖然價格參差不齊(30元-500元不等),但這類產品在介紹時都會不約而同地突出「本產品由印度XXX集團出品」、「本品選用印度秘方XXX」等宣傳詞,月銷量過萬者比比皆是。
但實際上,國家藥監局從未批准過從印度進口任何延時噴劑,這類山寨精油大多是私人作坊炮製出的三無產品,即便國內最正宗的印度神油,最多也不過是香港華仁行生產的罷了。
每年國家處理的「神油造假」類案件達數萬起。一方面,利益薰心的商家們為增加銷量,不惜鋌而走險,不僅私自添加明令禁止的化學成分,很多配比更是經不起考量,輕則產生過敏反應,重則會對肝、腎產生不可逆轉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因為涉及隱私,多數人寧可吞下啞巴虧,也不願公開報案,使得造假制假事件屢禁不止,愈演愈烈。
▲6月22日,平遙縣盛康藥店因購銷「印度神油」等假藥被查處
如果真因此次中印邊境衝突事件,我們集體抵制了印度神油,倒也算是歪打正著,大功一件了。
再套用《我不是藥神》裡老大爺的臺詞:「你那玩意兒,沒逑用。」 緣木求魚,終是虛妄。
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您說是也不是?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部分已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