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北京)·嫣然小廚
到名古屋出差。來不及做任何功課,對這個城市一無所知。
朋友說我運氣好,連著打了20天的颱風就趕在落地的那天雨住雲收。傍晚時候的天光漂亮極了。酒店附近有條小河,緋色的雲映在河裡,天光雲影共徘徊。雖然有1小時的時差,第二天一早身體還是神奇地在當地時間六點半醒來。於是起身出門瞎逛。薄陰、微涼,因為早,也因為周末,四下裡寂靜一片。在安靜的小巷裡慢慢地走,突然就看到了柳橋中央市場的牌子。
逛過世界各地很多菜市場,唯獨這家是完全沒做功課不期而遇的。市場有玻璃天頂,即使晨光微熹,讓人覺得敞亮。
雲已經散開了,清晨明亮的陽光照在蔬菜鋪門口的南瓜上。南瓜不說話,只是靜默地生長。這樣的陽光裡,蘿蔔白菜大蔥也生動可喜。日本人果然愛美成痴,拿來伴碟的柿子葉已經紅了,銀杏葉還是綠的,一小盒就要五六百,其實旁邊那麼大一棵生菜才賣250。
很愛在菜市場躲在不妨礙人的地方,偷偷看人幹活。
母子倆的海鮮檔,中年的兒子好像還沒睡醒,都是白髮的老媽一直笑眯眯地招呼客人。來買東西的也是老太太,不緊不慢地選了貝又挑一條魚。戴眼鏡的大叔正收拾鰻魚,用刀把魚鰭劃掉,有的一刀一氣呵成,有的刀氣斷了,就特別費勁,看得見小臂上的肌肉緊繃起來,嘴也抿得緊緊的。第一次看見人當街做厚蛋燒。原來一定要是個方鍋,火要溫,蛋液一大勺,最關鍵是把鍋子傾斜,沒凝固的蛋液斜到一邊,用個大平鏟就能把底下的蛋皮捲成卷了。好想扛個小鍋子回家。市場上唯一的一個花檔,是一對老夫妻開的。清晨的花材才運來,老爺爺坐在那裡,慢條斯理地理菊花,老太太舉著幾枝黃色百合,端詳著給它配上曲柳。一直覺得百合俗氣,被她那麼一配,倒清雅起來。
花檔隔壁就是個叫「鮮」的小食鋪,守著市場,魚蝦蟹貝就在旁邊,可不就是鮮麼?吧檯裡頭是廚師,外頭一字排開是客人。別看時間早,六個座位已經全滿。當下覺得就地解決早餐,即便是只有六個座位的小鋪,案頭上也擺著小插花。壽司師父顏值頗高,眉眼有稜有角。
1000日元的海鮮丼,有醬湯,有漬物,有梅子,有飯,海鮮並不像平常吃的直接蓋在飯上,而是單獨盛出一碟。碟頭不大,十樣東西卻一樣都不少。從淺到深一路吃過去,抹一點點山葵,夾起一片來微微蘸點醬油,蓋在飯上裹起一口送入嘴裡。每一口的口感和滋味都不一樣。有的鮮甜,有的豐腴,有的微腥,好似走馬觀花移步換景。有對比,反倒特別容易分辨出每一啖海鮮味道的差別。魚片吃完,米飯也剛剛好見底,真是完美搭配。每一種滋味都被認真對待,比混在一起的蓋飯,別有珍重的意味。
柳橋是個特別的名字,讓人想起唐風宋韻裡的種種相遇和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