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中也提到「繩結的編織方法和染色技巧是(朝鮮的)三國時代由中國傳入韓國的」。
其實,近幾年來鬧出的韓國「偷」非遺事件,大部分都是烏龍事件(不排除部分真事)。最著名的屬中國的「端午節」和韓國的「江陵端午祭」。
韓國的江陵端午祭。雖然和中國的端午節名字相似、日期相同,但兩者的習俗有很大的區別。
/圖源網絡,侵刪。
根據調查,在國內,人們對韓國了解最深的還是現代的韓流文化,了解韓國傳統文化的人少之又少。但其實,如果在網上仔細找找,就可以找到相關闢謠的文章,網上也有人做了一張圖片:
知乎用戶上傳的一張圖片,很詳細地說明了近幾年國內營銷號炒作出來的烏龍事件。/圖源網絡,侵刪即使如此,網絡上還是有很多人指責韓國人要將所謂的「韓國結」進行申遺。為什麼有人闢了謠,卻依然有人對謠言堅信不疑呢?
韓國是「偷國」,愛把別人的歷史「韓國化」
在網上有一張流傳甚廣的圖片,可能也是很多網友對韓國人的第一印象。
原圖是2007年一場比賽上韓國隊在領獎臺舉起用A4紙寫的「白頭山是我們領土」標語,後被中國網友惡搞。/圖源網絡,侵刪
雖說中國和韓國關係密切,但韓國多次篡改歷史、「偷」非遺的事跡,也讓我們記憶深刻。
甚至在微博上搜「偷國」這兩個字,看到的微博很多都是關於韓國的。
微博上一些網友的評論。在國內部分網友的心目中,韓國已經和「偷國」劃上了等號。
但其實,如果在網上仔細找找,就能找到相關闢謠的文章。「偷」非遺、將非遺「韓國化」、甚至「偷國」……這些對韓國的描述,本質上來說都是我們對韓國人的刻板印象。
所謂刻板印象,就是我們對某個事物形成了固定看法,從而認為這個事物所在的群體都有這種特徵。簡單來說,刻板印象是我們對這個世界認識的簡化模型。
刻板印象確實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另一個群體,讓我們較快地了解另一群體中個體的大致特點。但刻板印象同時也會讓我們對個體和群體的認知片面化,對事物的認知出現一定偏差。
刻板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見,類似於「中國人個個會武功」、「日本人都很矮」、「英國人都很紳士」等言論都是刻板印象的體現。/圖源網絡,侵刪
1939年,心理學家克拉克夫婦對黑人幼童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給一些幼童白娃娃和黑娃娃,問幼童哪個娃娃是「好」娃娃,哪個娃娃是「壞」娃娃。
幼童們大多認為白娃娃是「好」娃娃,黑娃娃是「壞」娃娃。
隨後,克拉克夫婦問他們,「你跟哪個娃娃比較像?」
雖然幼童們在選擇之餘有所遲疑,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自己跟「壞」娃娃比較像。
這個心理實驗叫「克拉克娃娃實驗」。這個實驗在那時的美國引起了轟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國廢除種族隔離政策。
「克拉克娃娃實驗」的視頻截圖。在當時的美國,種族隔離依然在很多地方盛行。這個政策直到1994年才被廢除。/圖源網絡,侵刪
不過刻板印象也並不局限於壞的評價。好的刻板印象確實能給這個群體帶來好的影響,但壞的刻板印象若是在社會中長期發酵,就會在社會中產生針對某個群體的偏見。
美國精神衛生專家比爾斯曾說:「偏見是一種飄忽不定,無根無據的觀念。」
偏見是對某種群體持有一種不公平的消極否定的態度,這種態度脫離了現實,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捏造。上文中所述的韓國=「偷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部分韓國網友的不實評論和國內營銷號的各種「帶節奏」,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國內網友對韓國持有偏見。
偏見既不合邏輯,又不合情理。簡單點說,在這個群體裡面的人,什麼都沒做就得受別人的白眼。
在剛剛講到的克拉克娃娃實驗中,那些黑人孩子大多生活在當時的種族隔離地區,受到其他種族的排擠。他們對自己的樣貌和所處的種族,天生就有一種自卑感。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因為這種天生的自卑感,否定自己,走上了吸毒犯罪的道路。
美國一個城市的黑人區,眾多黑人在襲擊警車。在美國,黑人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圖源網絡,侵刪
可見,偏見對於受害者來說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也會反作用於社會。如果進一步發展,就會升級為歧視。
歧視源自偏見性的刻板印象,是針對某個特定群體成員的行為。可以說,歧視是偏見的行為體現。
歧視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去年三月份在國內疫情快速增長時,就曝出了很多關於中國留學生在海外受到種族歧視的新聞。
日劇《非自然死亡》中有一個橋段:女主三澄美琴在調查「主婦博主兇殺案」時。受害人的丈夫(也就是嫌疑人)拒絕她的調查,認為「女人只會為了自己利益行動,不想把人生託付在女人手上……」,想自己認罪草草了事。
不過最後,還是中堂醫師出庭做了證,找出了殺害主婦的真兇。
日劇《非自然死亡》中三澄美琴與原告律師爭論的橋段。性別歧視在生活中很常見,尤其是在職場上或在偏遠落後的地區。
歧視的表現程度很大,既可以是一個白眼或中指,也可以是侮辱與毆打,甚至暴亂和大屠殺。只要是主觀上有侮辱性質的行為,都可以被認為是歧視。
去年六月份美國黑人暴亂。美國黑人長期受到白人的歧視,5月底白人警察跪殺黑人事件發生後,美國各地爆發黑人暴亂。「新冠疫情期間出門是不夠理智的,但是我必須為自己的生活而戰鬥!」一位黑人表示。/圖源網絡,侵刪
總的來說,偏見和歧視都是由不正確的刻板印象引起的。一旦產生,偏見與歧視在社會中便很難消除,它們的影響甚至可以長達上百年。而這也是謠言對社會危害最大的方面之一。
一百年前歧視中國人的海報。直到現在,華人華僑在一些西方國家依然受到當地人的偏見與歧視。/圖源網絡,侵刪
幾點建議
如果你受到了歧視與偏見,你可以:
對標籤say 「No」,嘗試丟掉別人給你貼的標籤,重新認識自己及Ta人。可以整理下思路,一方面保護自己促進自己正常發展,另一方面學會轉化他人帶來的刺來促進更好的雙向發展。記住一點:你身上的標籤再多,你自己終究是你自己。
好好學習,好好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不要對別人的評價太過在意,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解放自己的思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偏見和歧視帶來的傷害,不會長期生活在自卑心理之中,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果你見到其他群體受歧視,你應該:
理性思考,辯證地看待受害群體。理性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分辨謠言,避免引起誤會。
尊重他人,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處境。
與受到歧視的群體多接觸,減少刻板印象。不要因為標題黨的一句話被帶偏了節奏。
寫在最後
雖說「韓國結」事件是個徹頭徹尾的誤解,但部分韓國網友的一波又一波迷惑操作,確實讓人作嘔。
在筆者寫這篇推文的時候,韓國人又抄襲中國風,弄出了所謂的「東洋風」。雖然說我們確實對韓國人有很多誤解,但也沒必要這樣辜負大家的信任吧
話說回來,製造一個偏見與歧視其實很簡單,一句不在意的話,或是一個小小的誤會,都有可能發展成為偏見和歧視。
偏見和歧視對於受害者的影響,可以說是毀滅性的。引起他們的自卑心理,成為他們一生的陰影。如果偏見與歧視擴大到兩個大群體中,甚至會引發暴亂,導致社會動蕩。
雖然說偏見和歧視難以消除,但我們始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世界會充滿愛與和平,所有的偏見與歧視都會變成歷史的垃圾,被人們所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