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體美勞」,體育向來是青少年全面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牽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
近年來,國家關於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迭出,特別是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日前正式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引起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
由此可見,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提高體育教育的權重、弘揚體育教育的價值,已經成為新時代育新人的必然要求。
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圍繞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近年來先後組織了多次調研考察活動。兩會期間,委員們為此呼籲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10月12日至16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率隊的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赴內蒙古開展送體育下基層惠民生活動中,也把「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調研作為重要內容,委員們關於體教融合的思考和研討一路相隨。
播撒體育的快樂
金秋十月,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已經寒意襲人。但活動組所到之處感受到的卻是濃濃的運動熱情。
活動組一行第一站選在了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這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充滿青春氣息的體育特色校。
走進校園,「熱烈祝賀我校女排勇奪內蒙古青少年排球錦標賽冠軍」的橫幅首先映入眼帘。來到排球館,不同年齡段的排球女將正在教練的指導下奮力廝殺,牆上「運動成就夢想,健康承載希望」的標語耀眼奪目。看到活動組一行的到來,同學們難掩激動興奮之情,紛紛湧上前來,要求籤名合影,連率隊的盧展工副主席也被同學們的熱情感染,欣然在排球上簽名留念,勉勵她們勇奪勝利,再創輝煌。
在專業健身房才能看到的動感單車,呼市一中的體育館裡也有,同學們踏著輕快的節拍,盡情揮汗如雨。看到此景,活動組成員無不感到羨慕和欣慰。
來到健身操室,被同學們親切稱為「小哥哥」、「小姐姐」的體操世界冠軍鄒凱委員和健美操全國冠軍陳念雪展示了各自的絕活兒,引來現場一片叫好聲。
當桌球世界冠軍王勵勤委員甫一踏入桌球館,頓時引發沸騰。練了六年桌球的付航同學有幸獲得了與王勵勤過招的機會。他興奮地說,「王勵勤是我最喜愛的偶像,今天能見到他並比試了一番,是我榮耀的資本,更是我要更加努力訓練的動力。」
走出體育館,活動組一行來到操場,正趕上各個年級的同學以班為單位有序跑操。一旁的潘濱老師介紹說,每天上午9點半到10點的跑操是學校堅持多年的特色項目,「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也提高了耐力。」
聽著嘹亮的樂曲,見證躍動的青春,活動組成員們面帶笑容不停交流著,穩步走過擎華橋,結束呼市一中的活動。
位於大興安嶺西南麓的阿爾山市,全年雪期近7個月。活動組一行剛剛抵達就趕上了一場小雪的洗禮。
這樣的氣候下,校園體育怎麼開展?來到阿爾山市第一民族小學,一座剛剛落成不久的室內體育館讓大家放下了心。「這得益於京蒙對口幫扶,體育館就是北京市東城區援建的。大家一會兒看到的《說唱臉譜》展演就是北京史家小學的支教老師指導的。」校長吳增武熱情地向大家介紹說。
同學們表演的跆拳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博得大家一陣熱烈的掌聲。他們的指導老師唐健也不簡單,曾經是內蒙古跆拳道冠軍。
「武術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武術進校園,不僅能強壯孩子們的身體,還能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孩子們的精氣神。」「武林高手」樊慶斌委員在指導孩子們武術基本功的同時也表示,願意拿出6個免費去宋江武校學習的名額,希望能培養出內蒙古的武術冠軍。
「孩子們,爺爺為你們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感到欣慰。希望你們一定好好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加強鍛鍊,強壯身體,更好地肩負起建設祖國的崇高使命。」為了激發同學們的運動熱情,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馮建中親自上場互動。
六年級的樊金淼同學就在王勵勤的指導下首先向馮建中發起了挑戰。「有點緊張,但是真的很過癮,太開心了。」樊金淼興奮地說道。
「什麼是生活?」
「就是吃好喝好唄!」
「不對,生活就是生下來,好好活著。」
在科爾沁右翼前旗大壩溝中學灑滿陽光的體育館內,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張連珍與大家交流。
「沒有好的身體,怎麼能活得好;沒有好的身體,怎麼能更好地成長成人成才。今天來了這麼多的冠軍,同學們趕緊把握機會,放飛自我吧!」張連珍的即興開場語點燃了同學們運動的激情。他們結合自己的愛好特長,以冠軍為圓點,形成一個個健身小單元。
陳念雪一段動感十足的健美操展示,讓同學們見識了健美操的魅力。
「眼睛不要跟著球走,要提前預判搶位。」羽毛球世界冠軍唐九紅向同學們講授擊球要領。
「馬步要穩,出拳要直。」樊慶斌一邊說著一邊糾正小武術迷的招式。
北京體育大學籃球學院教師徐校飛則從同學們的運球姿勢開始講起,隨後一場小規模的籃球對抗賽在她的組織下激烈上演。
想挑戰王勵勤的小球迷已經排起了長隊,讓他應接不暇的還有各式籤名合影,但他始終面帶微笑有求必應。
大壩溝中學雖然地處農村,但卻是自治區冰雪特色校。來自北京冬奧組委的王豔霞委員帶來的冬奧圖章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她一邊詳細介紹圖章的意義,一邊分發給大家留作紀念,並勉勵大家勤學苦練,享受冰雪運動的獨特魅力。
謝敏豪委員是體育總局運動醫學所所長,面對這位難得的大專家,老師們爭先恐後諮詢關於運動損傷治療康復的問題。
軍事五項世界冠軍王戀英、四次「橫渡海峽」勇士張健和體操世界冠軍鄒凱3位委員則與同學們圍坐在一起,傾情講述自己的榮光時刻,激勵大家燃燒青春,奮勇拼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傾聽基層的呼聲
活動組在「走下去」的同時,也「請進來」一些基層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和愛好者,邀請他們一起暢談體教融合的痛點和難點。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藉助作為全國校園足球改革發展試點省區的機遇,加大體育設施建設投入,廣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青少年體育競賽,努力營造重視青少年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目前,在全區各地各校全面推開「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周一節特色課」,保證了學生每天在校鍛鍊時間達到一小時。
在12日由活動組召開的座談會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鄭宏範簡要介紹一些經驗和做法後話鋒一轉,坦言全區體教融合整體水平還較低,發展中存在四大問題:一是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在實際工作中,目標任務缺乏深度匹配,工作舉措缺乏統籌聯動,有限資源未能有效共享,運動員成長通道尚未暢通;二是學校體育專業人才不足,教練員、教師專業等級水平不高,體育專業人才進入校園擔任教師、教練員的機制不順暢;三是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力量薄弱,體育協會、俱樂部示範帶動作用發揮有限;四是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家長過分關注學生成績。
「重健康、高體能、會運動、樂生活」是呼市一中的教學理念。該校堅持「一校一品」為主的學校體育模式,大力支持建立高水平運動隊,2020年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排球特色學校。應邀參加座談的該校體育教研組組長程永蓮,在介紹運動隊發展的經驗後也提出自己的期望,能否給予學校高水平運動隊以更大的自主性,增加招生指標,設置靈活學籍,從而擴大選材範圍,發現更多「種子選手」,促進隊伍的良性發展。
紀海平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身為現代五項教練員的他呼籲,把射擊與田徑、遊泳並舉,列為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的三大項目之一。「我們不僅要增強青少年的體質,也要加強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培養。而射擊項目對於青少年心理素質的鍛鍊是大有裨益的,同時還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國防意識與技能。」
「想讓體教融合能夠一以貫之,對於學校來說,就要逐級壓實責任,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保證體育教學時間和具體項目內容的落地。」同為自治區政協委員的呼市敕勒川實驗中學校長趙俊清表示,應儘快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進一步發揮導向作用,引領學生熱愛運動。她同時也提出,青少年體育需要多方參與,其中社區體育俱樂部是青少年在校外進行體育鍛鍊的重要一環。要建立銜接有序的社會體育俱樂部競賽、訓練和培訓體系,讓青少年的體育鍛鍊全面化、常態化。
顧建榮是兩個排球女孩的父親。大女兒在體育比賽中屢創佳績,最後被中國海洋大學錄取。二女兒以姐姐為榜樣,正在呼市一中艱苦讀書訓練中。「孩子的成長、成才和成功固然離不開她自己的努力和天賦,但更重要的是學校重視體教融合。」在會上,他向大家分享了孩子們參與體育鍛鍊成長成才的感觸。他說,通過體育鍛鍊,不僅強健了孩子的體魄,為她的學習乃至以後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錘鍊了意志、健全了人格,在體育運動中所培養的積極向上、永不服輸的精神將是她戰勝困難、勇敢前行的力量。
來自呼和浩特市塔米爾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腦民達來比較關心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他建議:充分發揮體校場館優勢,打造常規化、持續化的青少年競賽平臺,為學校和社會俱樂部提高競賽水平,促進教學發展提供平臺,滿足廣大青少年持續增長的競賽需求。
「充分發揮體育教練員專業優勢,加強對學校體育專業化指導,促進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提高體育專業人才的就業率。」自治區政協委員布仁巴雅爾是呼和浩特市體校的柔道高級教練員,他呼籲,可以按照服役時間、運動員等級、獲得榮譽等參考信息,把各專業隊退役運動員吸收到各級中小學和體育運動學校中,以擴充專業教練員隊伍,避免專業體育人才流失。
來自委員的思考
「此次體育下基層是一次難得的調研機會,希望大家結合最近剛剛出臺的《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多聽多問多思考,讓此次活動更有意義,成果更加豐碩。」活動組組團之時,盧展工副主席就提出要求。一路上,活動組也將之貫徹始終,在每晚的茶敘上,大家紛紛結合一天的感受,踴躍發言,各抒己見。
王戀英對於呼市一中的新生軍訓和為學生製作軍隊院校報考指南很是讚賞,「這個很好。不僅國防教育要進校園,部隊的一些訓練科目也可以進校園。這既可以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還可以為部隊輸送優質兵源提供保障。」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活動組所到學校的體育設施都讓大家嘖嘖稱讚,但體育師資短缺則是普遍短板。謝敏豪說,「沒有專業的老師教,時間長了,不僅會形成錯誤的運動習慣,還可能造成運動損傷。」他建議,一方面可以探索建立區域體育教師資源共享平臺;另一方面,要發揮體育冠軍的示範引領作用,以及省際市際之間的對口幫扶。
聽聞體校畢業的阿爾山市第一民族小學跆拳道老師因入不了編只能當校車安全員,王勵勤呼籲,要加快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專項師資,要拿出更多的教師崗位給體育教學。要發揮社會力量,充實校園體育,特別是要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優秀運動員進校園。
從優秀運動員退役轉為體育院校管理者的鄒凱比較關心體校改革。「體校在轉型升級中只有更加融入社會,才能獲得更大發展活力。」他提出,體校要建立面向社會的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提供多樣化公共服務產品,培養更多服務型體育職業技能人才。此外,要推動形成學校、傳統特色校、體校、高校相互銜接、雙向融通的人才培養、上升和流動機制,讓學生和運動員都有良好的發展前途。
「舉國體制辦體育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特殊需要。進入新時代,要有新的認識,要讓體育回歸教育,要相互支持、融合。」王豔霞建議:要推動青少年體育賽事由教育、體育等部門共同組織,全面整合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逐步形成覆蓋廣泛、層級分明、銜接有序的賽事體系,使之既有利於促進青少年廣泛參與,又有利於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選拔提高。
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離開教育的體育是不牢固的。樊慶斌委員呼籲,要群策群力,紮實落實體教融合意見,讓政策紅利真正惠及廣大青少年。
「體教融合有助於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同時又能發揮完全人格的教育功能。」張健建議,一方面要在學校建立高水平運動隊,培養大批高智商、高運動水平的競技體育人才;另一方面可利用高水平運動俱樂部帶動學校其他學生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的提升,以及完全人格的發展。
當前,學校裡隨處可見「小眼鏡」「小胖墩」,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缺乏體育鍛鍊。「一些地方的校園體育往往『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張連珍直指當前校園體育的發展現狀。她表示,德智體美勞本身是一體的,體育之於成長的價值,在於讓孩子學會如何在規則約束下贏,也學會如何正確得體地面對輸,更在於通過掌握技能、養成習慣、增強意識的體育終身教育,全面發展體質、才智和意志並將之融合為一體,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生命的熱愛。因此,一定要提高認識,加強研究,促進體教融合更好落實。
體育能成為伴隨一生的興趣愛好,正是這些相伴一生的愛好能給予我們不一樣的快樂。馮建中就把桌球的愛好堅持了60年,他表示,運動不是為了達標,更不僅是一項技能,重要的是它能緩解壓力,帶來身心愉悅。「健康是『1』,其他都是『0』。」馮建中說,從小培養起的興趣愛好將伴隨終身並影響著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對於體教融合,他建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進行頂層設計;梳理相關政策,查漏補缺,保障執行順暢;建立評價體系和督查機制,狠抓落實。
「要讓體育成就教育,讓體育啟迪人生,讓體育伴隨一生。」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袁貴仁表示,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有助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關於提升體育考試的成績佔比,他說,首先要制訂科學的評價標準。但他同時也強調,體教融合絕非單純提升體育分數佔比,「任何項目若單純以分數考核倒逼,都會因考核的消失而被放棄。」
在袁貴仁看來,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關鍵還在於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攜手、務實努力,既夯實硬體的「基石」,也填平認知的「窪地」,牢固樹立「健康第一」觀念,幫助孩子們提高參與體育運動、接受體育終身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宏觀設計已經搭建起來,隨著中觀和微觀政策措施的跟進,我們期待:面向未來,孩子們都能走近自然、走向操場,在陽光下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記者 楊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