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AI前浪」高文、沈向洋,青年「後浪」有什麼想問的?|2020 WAI...

2020-12-27 36氪

7月9日-11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以下簡稱:2020 WAIC)雲端峰會以「智聯世界 共同家園」為主題,在上海召開。

7月11日,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與全球高校人工智慧學術聯盟(GAIAA)成功舉辦了「全球人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特色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美國國家工程院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中外院士與20多位AI學術界和產業界資深學者和青年科學家以線下或連線的方式雲端共話AI發展熱點議題。

在由氪信科技創始人兼CEO朱明傑主持的「#後浪發問#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的傳承及未來發展」高端對談上,高文沈向洋兩位「前浪」回答了上海交通大學張婭教授、盧策吾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林達華、思謀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沈小勇、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俞揚教授等六位青年AI科學家、AI頭部企業創始人代表「AI後浪」們提出的問題。

《後浪發問》論壇現場圖

圓桌對話探討問題包括國產替代、人工智慧未來發展趨勢等議題,36氪將其進行了整理。

以下是問答內容精選:

張婭:將來是否出現某一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以後,AI就自動產生AI了,AI從業者被替換掉了。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AI從業者應該怎麼應對?

沈向洋:第一,大家對人工智慧最近的快速發展,有一種恐懼感,這是完全可以被理解。

事實上,人工智慧和以前的技術不一樣,人類的幾千年來的工具都是體力的延伸,而現在人工智慧慢慢在做腦力的延伸。

但是取代工作這件事情,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出現。有一些工種被取代掉,我覺得是完全有可能的。最近大家談論最多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 Process of Automation),就取代了部分低級的工作。

接下來,最要關注的是有些什麼新的機會。我想特別強調一點是,今天AI並沒有那麼的強,真正的認知這件事情是沒有真正強大到這樣的地步。所以不只要看什麼樣的工作會被取代掉,還要看哪些新的工作會產生出來。

高文:重複性的工作有可能會被取代掉,越簡單的被取代的時間越早,越複雜的,取代的可能會晚一點。但是非重複性的創造性的工作,我覺得大概取代不了。

一方面,現在我們對人的大腦到底怎麼工作確實知道的特別少。即使有一天全都知道了,我認為把它模型化也沒那麼容易。

把自己的本事訓練好了,多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大概就不會有這個臨界點。

沈小勇:下一站AI的主戰場會是在哪裡?學術和產業界要做哪些準備?

沈向洋:人工智慧到最後真正給人類帶來實實在在看到的東西,實際上還是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新的交互。

人與人之間交互,出現了語言。人與計算機交互,出現了計算機語言。

到現在,人和AI之間也有了交互。我相信在未來,AI的數量會遠遠超過人類的總數。另外一個角度,實際上我一直在思考,人和未來的交互是通過硬體實現的。

最近我的很多國內朋友,都在討論未來智能汽車問題。埃隆·馬斯克也說了,號稱L5很快就會實現。除了智能汽車以外,我自己最喜歡的交互是智能眼鏡。

高文:如果下一個可能比較大的突破,我認為應該是在認知這個層面上。即語言層面溝通交流、互動可能會有比較大的突破。 現在人工智慧應用較為得心應手的大多數是在圖像、視頻、語音等感知層面,在認知的水平還略微弱一點。

俞揚:從「國產替代」到「國產領先」,應該如何保持獨立判斷,爭取周圍資源的支持?

高文:現在很多人比較願意說國產替代,或者說填補空白,我倒不認為這個東西很有必要。但是要做這件事,有三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我能做得比你便宜」;第二個境界——「我能做得比你好」;第三個境界——「我能做到別人沒做到的東西」。

可能到現在為止,中國人最擅長的是我能做得比你便宜,這也就是問題所說的國產替代。現在因為是很多卡脖子,便宜不便宜咱先不管,先解決有無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很短的過程。從長期來看,這種命題並不常見。

第二個境界是同樣的東西,我的質量比你好,現在我們有些領域已經是這樣,但並不是所有領域。我比較鼓勵現在的「後浪」們要定位在「我能做得比你好」,「比你便宜」這是前浪做的事。而在國內做「你沒有的東西」,還比較缺乏環境、訓練。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會做到,也希望後浪們能大膽嘗試。

沈向洋:從空間的角度看這個問題,以前已經有的東西,實際上你是已知這樣一個空間。當你到了前面,超越別人以後,你看到是null space(零空間),零空間無窮大,可探索的方位增多,失敗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也許以前我們前浪因為種種原因,可能太過謹慎,以前條件不夠,基礎也不夠好,到你們現在這一輩,大家應該更加膽子大一點,敢於探索。我是覺得你們生在非常好的時代,今天人工智慧在中國有這樣好的環境,大家應該下定決心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

林達華:如何看待這種對於資源投入極大依賴的AI發展模式?對於很多後浪來說,那麼多資源,如何來定位自己的工作,如何做出有價值的創新?

高文:繞道走是一個選擇,即不一定要花大的價錢去訓練,而去找到其他解決的辦法。但實際上,現在有開源平臺,公司能獲得一些很好的對創新探索的資助,可以想辦法獲取這種資源。還有一些很多國家支持的研究單位,如果能進入那個項目裡,那麼獲取資源也不需要花多大的代價。

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有本事的人一定不要繞道走。而對於有一些拿不到的資源,就退而求其次,有多大本事幹多大的事嘛。

第二個建議是跟隨算力發展水平走,從長遠來說,慢慢往越來越低成本的方案走。

沈向洋:實際上,現在大家都是硬是靠這樣砸錢進去,砸算力進去,才有這麼多的數據,這麼多複雜的模型。現在大模型是有道理的,我覺得,如果能夠負擔得起應該用這樣的工具,但一定要想,不僅僅是訓練這樣一個端到端的模型,應該想接下來自己覺得5-10年最重要的方向是混合模型,是Neural類模型和symbolic模型怎麼結合。

另外,如果做學問,太多人在某一個領域,你就不應該衝到那裡去。應該再重新思考一下,到底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情是在哪裡。

相關拓展:

AI青年科學家聯盟·梧桐匯是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由氪信CEO朱明傑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盧策吾牽頭髮起。聯盟由上海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清揭牌,中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潘雲鶴、英美兩國工程院院士沈向洋擔任委員會主席。聯盟旨在搭建人工智慧人才交流平臺,通過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產研對接,縮短人才到成功的距離,助力中國人工智慧學術和產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WAIC2020|關於AI總有太多疑惑?有人替你向沈向洋和高文院士發問啦
    7月11日,兩位「前浪」將在WAIC高端對談《#後浪發問#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的傳承及未來發展》中,與六位AI界的「後浪」展開一場關於人才、產業和研究領域的深入探討,文末掃碼即可進行論壇註冊。數字說「前浪」 沈向洋——微軟的「中國先生」沈向洋博士畢業後加入微軟研究院,於2013年成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 沈向洋、高文、桂衛華、楊強四位院士齊聚,共話人工智慧核心技術 &...
    本篇文章為 17 日下午場院士 Panel 的完整內容,Panel 主題為《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和關鍵應用落地研討》,參與者包括沈向洋院士、高文院士、桂衛華院士和楊強教授,其中沈向洋院士為 Panel 主持人。(從左至右)沈向洋院士,高文院士,桂衛華院士,楊強教授沈向洋:在今天的論壇開始以前,我們先請每個人介紹一下自己最近的工作,從楊強老師開始。
  • 什麼前浪後浪,人生就該一直浪
    "無論前浪、後浪,我們都應該「一直浪」?只要你覺得自己還是青年,那你就可以一直浪。沒有人甘願隨著年齡增長淡出社會主流,聲量越來越小,說什麼都鮮有人聽。無論是稚氣未脫小頑童,還是垂垂老矣白髮人,都不願自己被視如空氣。
  • 「長江後浪推前浪」後一句是什麼?很多化用,還是偉人的最有氣魄
    「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後一句是什麼?李敖曾寫過歪詩:「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後浪風光能幾時,轉眼還不是一樣。」也有人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這些都含有調侃的打油詩,做不得數。出處:「後浪」指的是年輕人,指的是層出不窮的新鮮力量。這句古詩最早出現在宋朝劉斧的一篇議論文《青瑣高議》當中。原文是「我聞古人之詩曰:『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所以,可見這句詩也不是他寫的,而是他引用的。
  • 前浪與後浪之間的暗流湧動
    5月3日晚,B站五四宣傳片《後浪》面世,在五四青年節當日引發大型刷屏,這條署名「獻給新一代的演講」迅速激起千層浪,在過去的幾天成為輿論的中心。一邊是B站被吐槽毫無底線地討好年輕人,另一邊則是「前浪」們繼續奔湧向前,娛樂圈的「前浪」和「後浪」們也正在暗暗較量。
  • 不管前浪後浪,都是人工造浪
    B站,這個被譽為最大的年輕人文化社區,近期直接踩中「五四青年節」的節點,用一個視頻《後浪》將「年輕一代」推向了浪尖。 何冰,這位1968年出生的演員,用三分鐘的演講,引得前浪的瘋狂轉發,也同時遭致了後浪的強烈反彈。
  • 在前浪與後浪之間,還有非浪
    這個五四,前浪們發表了一個關於後浪的演講。網絡上吵吵鬧鬧的,各種聲音充斥其中。在這些聲音中,引起最多關注的自然是《非浪》。前浪揮舞旗幟,後浪樂在其中,只有非浪,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半夢半醒。非浪們發出的聲音,有成功者的聲音,有困頓者的聲音,有由他去吧的聲音。堅定的前浪和後浪,搖擺的非浪。如果我們只是關注聲音,而不去看發聲者都是誰,那麼,我們只會陷入混亂之中,不懂得網友何以批評、頌揚、消極、吶喊。
  • 李易峰問郭艾倫是前浪後浪
    李易峰問郭艾倫是前浪還是後浪,郭艾倫:前後左右都能浪。10月22日晚,郭艾倫曬出一張與《這就是灌籃》第一季中「龍騎士隊」隊員重聚的合影,並at隊長李易峰稱:「現在看來我們的執教水平好像還不錯,這隊叫什麼來著?」,此外他還邀請粉絲幫忙將另外沒有到場的兩位隊員及李易峰P到圖上。李易峰則在評論中發問:「請問你是前浪還是後浪?」郭艾倫回復道:「我的心跟大海一樣寬廣…前後左右都能浪。」
  • 這場小提琴「前浪」與「後浪」的盛會,就在家門口的九棵樹!
    這場小提琴「前浪」與「後浪」的盛會,就在家門口的九棵樹!除了優秀的學生外宋陽老師還特別邀請到中國當代青年小提琴家於翔——於翔上音附中在讀期間曾跟隨宋陽老師學習室內樂,後就讀於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2010年獲得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
  • 從《青春有你2》的《薔薇騎士》,看前浪與後浪的代際隔閡
    不要討好年輕人,但不妨礙販賣後浪的青春給前浪。前些天和幾個同事去樓下買飯,等待之際,幾個辦公室的成熟小姐姐興奮地聊起了綜藝選秀《青春有你2》。昨天,其中一位強烈安利節目裡的《薔薇騎士》,說很好聽,並要求我觀看舞蹈,並向其匯報心得。面對毫無人道的霸權主義,我乾脆地——答應了。
  • Z世代實驗室|前浪VS後浪 關於設計和青春,他們有不同的答案
    超時空對話解碼中國原創設計新動力當後浪的影響力被足夠放大,心生敬畏的前浪在做什麼?讓產業與時尚水乳交融的原創設計,是時尚產業破局發展的核心關鍵,新生代設計師正在刷新中國時尚形象。在年輕一代設計師為中國時尚業定義未來願景的關鍵時刻,潮流設計創意平臺Hard Candy硬糖青春,特別策劃「超時空對話,解碼中國原創設計新動力」,聚焦新銳設計師,關注中國設計新生力量。青春是你的,未來,也是你的。都說時尚是一個圈,我們總是迎著前輩的寶貴遺產,在前浪的指引下,探索新的風格,新的創意。
  • 《後浪》,一碗加了迷藥的青年訂製雞湯
    60後何冰所代表的「前浪」主動走向了「後浪」,而轉發《後浪》者似乎更多的是中年一代,有人說它猝不及防地俘獲了那些經歷過摸爬滾打,深知生活不易的前浪們。《後浪》備受讚譽,卻也爭議不斷。它過於簡單地「討好」年輕人,反而給很多年輕人以隔靴搔癢的不適與尷尬。
  • 前浪後浪們注意!2020上海網際網路青春生活節今天開賣啦!第一波商品...
    前浪後浪們注意!2020上海網際網路青春生活節今天開賣啦!團市委攜手品牌企業和電商平臺專為青年定製的2020上海網際網路青春生活節正式開賣啦(點擊圖片,了解更多青春生活節詳情)作為上海「五五購物節」重要活動之一上海網際網路青春生活節將在5-
  • 什麼前浪後浪,大家都想著搞錢
    於是老前輩們總愛拿90後說事,一邊販賣焦慮一邊煲著毒雞湯,什麼禿頂健忘,離婚便秘,脖子僵硬,大腦衰退,90後仿佛就是垮掉的一代,完美地邂逅了世界上的所有的狗血事,導致價值觀不太堅定的年輕人們覺得自己這的就是個胡逼。
  • 跨境版《後浪》出爐!你是什麼浪?
    但是這部原本向新一代「青年」致敬的作品,卻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有人看過後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忍不住轉發朋友圈;然而更多的年輕人對此片並不買帳,紛紛吐槽甚至是抵制,因為短片中的生活離他們太遠,看不到自己的身影!於是網上關於對《後浪》的冷嘲熱諷此起彼伏,更衍生出了各種浪:前浪、非浪、中浪……而這其中,引起最多關注的自然是《非浪》了。
  • 《後浪》刷屏,你說的浪是什麼浪?
    做廣告、賣貨、做新媒體……都在追求引起共鳴、傳遞情緒而《後浪》這條視頻從自己理解的角度一邊試圖定義青年展現「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景象一邊想讓長輩們看到青年的模樣「後浪」到現在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的也得喜歡畢竟,生活壓力還蠻大的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可以只考慮興趣不在乎現實"
  • 前浪,你還能浪嗎?
    今年的五四青年節,B站推出了演講視頻《後浪》,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登臺演講,全篇的內容表達了對年青一代的認可、讚美與希望。其中的金句也廣為流傳,比如:「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還有「心中有火,眼裡有光」。到2020年5月6日晚上8點,在B站達到了1283.6萬的播放量。我是5月12日晚上錄的這一期節目,我看了一下,現在的播放量是:2378.7萬。
  • 前浪後浪音樂人齊聚!老狼、蘇陽、閆澤歡同框直播
    當樂壇後浪與前浪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7月17日晚,百度知道重磅直播《知道好奇計劃》如約而至,著名音樂人老狼、蘇陽與新生代原創歌手閆澤歡對話,分享《九曲》合輯背後的故事,帶你聆聽家鄉的歌,充分滿足你的音樂好奇心。
  • 29年後翻拍,赤名莉香明媚笑容不見了,後浪喜歡看,前浪很感傷
    後浪有自己的樂趣,前浪也有自己的回憶。大多數時候兩者都有自己耍著玩的空間。老劇新拍,這種時候就要引起話題。後浪看的樂顛顛,前浪跑過來鄙夷一眼,這哪有我當年女神美貌的千萬分之一。做前浪之前,我們曾經也是後浪,也看不慣弄不懂爸爸媽媽喜歡的鄧麗君。我們專心的迷戀唱口水歌的四小大天王和日劇黃金時代。在日劇觀劇譜系中, 不可忘記的是赤名莉香和永尾完治。那是不可替代的回憶啊。
  • 召喚「前浪」,高頓老師引領「後浪」奔湧向前
    今年五四青年節期間,名為「後浪」的演講刷屏,其內容雖是「前浪」對「後浪」的讚許,但在「後浪」的成長過程中,卻並不如演講視頻中表現的那樣順風順水。一位大四學曾生給「前浪」高曉松發私信說: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工作還沒著落,還有資格談詩和遠方嗎?這個疑問也道出了當代大部分年輕人心中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