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小徐是東南大學的高材生,學的是信息工程專業,在如今通訊科技突飛猛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前程光明,原本在南京市找好了一份高薪職業,未來可期,可幹了不到一年,就被父母生拉硬拽回老家考了公務員,美其名曰,家裡就你一個寶貝疙瘩,你不在身邊,我們老了靠誰呢?
如今小徐在縣機關工作了三年,主要跟在年長同事後面學習業務,負責一些推廣材料的整理、編寫、上報工作,由於年輕,加上單位人手不足,有公務接待或者會議的時候,還經常被抽去充當服務員,為領導端茶倒水,人前人後伺候著,這讓性格有些高傲的小徐心裡很不適應。
時間一久,小徐不禁有些困惑,有點迷茫:自己捨棄了南方的高薪職業,到體制內只拿三分之一的工資,還把本專業都拋棄了,幹著最不擅長的材料工作,在這裡論資排輩等著晉升,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輪到自己,這種取捨是否值得,自己的選擇是不是錯了?這種端茶倒水的日子,難道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生活中有小徐這種遭遇的年輕人不少,初出校門,原本想聽從內心召喚,在人生的舞臺上大幹一番,彰顯自己的實力和才華,實現理想和抱負,結果在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時候,被愛子心切的父母親強令回到了家中,過起了四平八穩、水波不興的平淡生活。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很多人都跟小徐一樣迷茫:我辛苦學習,就為了今天的安穩嗎?我的人生在哪裡?我的價值在哪裡呢?
說起來,這種迷茫與困惑來自於與父母擇業觀的碰撞與衝擊。
放眼社會,現在隨著經濟的強盛發展,各行各業蓬勃興旺,就業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只要你有能力、有幹勁、有熱情,總有展示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當然個中辛苦程度各異,收入也千差萬別,輕鬆的往往薪水低,薪水高的不輕鬆,兩個在某種方式上有很大的關聯性。就像某些行業,雖然月入數萬、年薪百萬並不罕見,可對應的是殫精竭慮、夜以繼日的辛苦,996和007也並不誇張。
不過對家長來說,孩子掙多掙少並不是第一位的,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為了掙錢,整天拿著命去拼,看著心疼,所以寧願孩子少掙點,也想給換個輕鬆穩定點的工作,不用太辛苦。在父母眼裡,孩子健康,家庭和睦,團團圓圓才是最重要的。
而年輕人則不以為然,他們生性好動,喜歡冒險,渴望獨立,嚮往奮鬥,希望用自己的拼搏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不願意像父輩們一樣,一輩子待在一個地方,默默無聞,平平淡淡,缺乏激情和活力,老了也沒多少可留戀和懷念的東西。
碰撞的結果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筆者以為,社會是發展進步的,需要有一代接一代的年輕人持續接力,拼搏奮鬥才行。年輕人就應該有年輕人的激情和幹勁,不囿於現狀,不隨遇而安,到社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敢地闖,大膽地試,在大風大浪中磨練自己,把自己錘鍊成社會的棟梁之才,方不負自己的青春韶華。溫室中長不出參天大樹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能成長進步呢?
現在千軍萬馬爭搶體制內,絕不是社會之福,也不可取。優秀人才尤其是那些碩士、博士,孜孜不倦,寒窗苦讀了十幾二十年,積累了那麼深厚的文化知識,更應該到科研部門,為國家的科技事業貢獻才智,發揮作用,彰顯最大價值,才不負自己的往日拼搏奮鬥。倘若為了一時安穩,棲息到體制內,每天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實在是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要是那樣的話,你當初那麼辛苦幹什麼呢?
有時候,我們也該反思一下,該怎樣為優秀人才幹事創業提供支持和保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