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愛國港人(包含原住民),對大陸沒有什麼思想包袱。第二種:國民黨舊部,其中一部分去了臺灣,還有一部分去了香港。第三種:在饑荒年代,從大陸偷渡到香港的人,史稱大逃港。自1841年,香港開埠之前,這裡還是一座人煙稀少的荒島、漁村,僅5000人口。開埠之後,便淪為英國殖民地。1937年,盧溝橋的一聲槍響,日本侵華戰爭拉開序幕,這一聲槍響傳到了廣東地區。
此時香港已經有將近100萬人口,大多是來自廣東的「移民」。
隨著抗戰爆發,內地人為躲避戰爭,使得香港人口增至160萬人,其中除了廣東及附近的人之外,還有上海各路精英。
此時的香港人,無不心繫大陸,遙相北望。抗戰爆發後,香港有兩個小商販發起了一場義賣活動,將收入全部捐獻給大陸。
社會精英、知識分子、工商業老闆,青年、婦女、販夫走卒、古稀之年的老人,可以說是男女老少集體呼應,甚至是小學生都拿出口袋裡那一天的口糧錢捐獻給抗日隊伍。
1938年8月,香港「八一三」救國獻金運動
他們都是受中國文化成長的一代人,深知
大陸之安乃香港之安。
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開啟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代,此間香港人受盡了苦頭。
結束了短暫的日治時代後,香港僅剩60多萬人。全國各地的大批資金流入香港,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進出口貿易呈幾何式增長,人口也增長至250萬人。當年的小漁村也蛻變成真正意義上的「都市」。要問為何,原因在於一個
「穩」字。穩定,才是經濟發展的基石,這是現如今的一些亂港年輕人所看不懂的。當年所拼死捐助大陸抗日、在三年日治時代反抗日寇外侵的人,今何在。後來在港英治下的老一輩們,或離去,或廉頗老矣。1949年10月14日,中國南疆的門戶,廣州,迎來了解放。
葛肇煌帶領國民黨敗兵紛紛逃入香港,並聚集在香港西環一帶。這些敗兵平日裡無所事事,沒錢便去偷盜搶劫。此地沒有公共設施,窩棚遍地。隨處大小便也形成了習慣,處處臭氣燻天。
不尋得一份工作,也不做一些營生,如此渾渾噩噩。1950年,便發生了一起
大規模的鬥毆事件,國軍殘兵與當地香港人大打出手,導致上百名香港人受傷。港英當局為了避免再次爆發治安事件,重新給國軍殘軍在九龍魔鬼山設置了難民營。
葛肇煌曾經在廣州創立的根據地是廣州市西關寶華路14號,國民黨的英文名叫KuoMinTang,取其門牌號和英文第一個字母,這這便是14K的來歷。由於他們受過軍事訓練,打過仗,沒多久就搖身一變成了香港最著名、實力最強的黑幫之一。雙十,即10月10日,所謂的國民黨國慶,每年國民黨殘餘都會在這一天掛起「青天白日滿紅旗」,但到了1956年他們做的實在過分了。他們不僅在自家門口掛上旗子,還強行要求其他人甚至所有人都要掛。這些鬧事者其中就有14K的人,平民老百姓如若不掛,勢必會受到威脅。
於是14K成員以及其他黑幫成員趁機製造騷亂,打砸搶燒,危機到香港的大街小巷,乃至學校。
14K全城暴亂打砸搶燒事件死傷數百人。2000多14K成員甚至直接與英國陸軍發生衝突,香港警方也開始開火鎮壓。他們用石頭攻擊懸掛五星紅旗的商戶,砸爛路過的車輛,向所有經過的車和人強行以5到10元的價格售賣「青天白日旗」。11日,瑞士副領事恩斯特夫婦在計程車上被認出,二話不說,砸。導致恩斯特的妻子死亡。殺紅眼的暴徒已經六親不認,其中還有兩名暴徒自己推翻車輛時被砸死。其中鎮壓暴亂的人群中,有一個叫做呂樂的人,因反黑有功,後來一路升遷當上了探長,後被稱為四大華人探長之首。這就是電影《五億探長》《金錢帝國》《追龍》裡的主角,樂哥。此間一幕幕,被一名十幾歲的少年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以呂樂為首的四大華人探長們,之前多為曾昭科的下屬。
曾昭科,對於很多人來說,是迷一樣的人物。1923年,他出生於廣州,少年時期便進入香港,後留學日本。在大學期間,受左傾思想影響,熟讀《資本論》。 1947年,曾昭科畢業回港,以高學歷加入香港警察隊並屢受重用。先後服務於交通部、政治部、偵探部,後出任九龍刑事偵緝處副處長,等要職。由於建功頗多,成為了
港英警隊早期提拔得很高很快的華人警官。在一次挾持案中,曾昭科帶隊,但需要破門而入,其他警員無一人吭聲,一名叫藍剛的普通小警察自告奮勇,迅速破案。此後,
曾昭科升為華籍助理警司、警察學堂副校長,同時藍剛受到曾的賞識,屢受提拔。多年後,藍剛也成為了四大華人探長之一。曾昭科在銅鑼灣警署當署長期間,還曾提拔過一名下屬:
曾雲。1961年10月,香港警方在羅湖截獲一名腿上打著石膏的男子,男子身上攜帶巨款,石膏裡有一片微型底片,大小僅如火柴頭。該男子經港英政治部嚴刑拷問,供出接頭人是時任警察訓練學校副校長曾昭科。當時,此事由《星島日報》報導,轟動港英政府高層。1960年代,在港英政府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以呂樂為首的四大華人探長們和黑社會沆瀣一氣。直至1974年2月15日,廉政公署的設立,呂樂等人才紛紛落馬。而曾昭科被解往內地後,在廣州居住,1978年暨南大學復辦,曾昭科任外語系教授,教育成為了他一生所追求的事業。二兒子曾蔭培繼承了父親的旗幟,成為了一名警察,1966年1月投身香港警隊,任職見習督察。在任職警隊期間,眼裡遍布「呂樂」們與黑社會的胡作非為,曾任職於反貪汙部(香港廉政公署前身),被稱作警界「黃金戰士」。直到2004元旦,曾蔭培從香港警務處處長任上,正式退休。或許是家庭的影響,曾雲的大兒子,曾蔭培的大哥曾蔭權,勵志進入仕途,做出一番事業。1964年,曾蔭權在香港華仁書院只是預科畢業,並未獲得本科學歷。預科畢業後,開始了一段推銷員生涯,被人稱之為
「賣藥仔」。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和諧安寧的社會,但處於六十年代那個有四大探長混亂的年代,生意何其難做。考獲政務官、任職離島理民府、調任財政科、升高級政務官、借調馬尼拉亞洲發展銀行、獲政府保送往美國哈佛大學,以9A的成績出色畢業,獲公共行政碩士、任沙田政務專員、任貿易署副署長、任副常務司、任行政署署長、任貿易署署長,兼總貿易談判代表、任庫務司,負責香港政府的整體資源分配和稅收制度等政策。1997年香港回歸後,曾蔭權以政務司司長身份出任署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2007年,曾蔭權宣布尋求連任特首時,他握著雙拳發表演講:
「我今天仍然記著40年前加入政府時的那句話,我會做好這份工。」「我會做好這份工」
這句接地氣、樸實的話,在當時的香港乃至全世界,令人無不動容。曾蔭權最為人熟知的,是香港回歸之初的亞洲金融風暴,主持香港
阻擊以索羅斯為首的「金融大鱷」。當時有人批評此舉違反香港市場經濟一貫的做法。不過事後證明,若非政府入市,香港的經濟將會被進一步拖垮。曾蔭權曾說:
「炒家所拿走的,不單是金錢,更是香港金融制度的穩定和600萬人的信心。」然而,2011年3月1日下午,曾蔭權在「辛亥革命百周年展」開幕典禮現場,遭遇一名反對派衝擊,心口被撞,胸部肋骨受傷。特區政府譴責暴力行為,社會各界亦強烈譴責激進行為,認為此風不可長。曾蔭權說過:「我生命中最要感謝的人就是我的英語教師。因為他看似羞辱的行為激勵了我,讓我徹底蛻變,奮發圖強。」教育啊,教育,不是所有人都是曾蔭權能將負能量化為正能量。
將「金融大鱷索羅斯」擋在香港門外的曾蔭權在任最後的幾個月,卻鋃鐺入獄,進入了著名的「網紅打卡地」——赤柱監獄。因乘坐地產商遊艇、飛機沒付費、收受舊(二手)跑步機,租賃便宜的別墅等,而遭到起訴,名為「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獲刑20個月。
隨後,各路
海內外媒體開始挖出曾蔭權的各項「罪大惡極的罪狀」:
1、1996年,曾蔭權的兒子曾慶衍從英國讀醫歸來,曾蔭權要求醫務委員會對其子豁免執業考試。
3、2005年獲地產生贈送一部1998年生產的舊(二手)跑步機,稱借用。5、外出公幹,住酒店時用個人信用卡籤帳,後由公款報銷,為了賺取積分。
6、2012年,退休後,租有一幢位於深圳的500平米複式房屋,每年租金8萬元。這些被部分香港及其西方媒體挖出來的東西,如今看來,頗為諷刺可笑。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揭開了真相的一角2017年2月22日,70多歲的曾蔭權被判監禁20個月並收監。2019年6月26日,香港終審法院判決曾蔭權的「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定罪」
獲撤銷。「我在監獄裡一直受失眠、焦慮症的困擾,在一個夜晚突然醒來,失去時間和空間的觀念,我全身顫抖,失神大聲叫『我要找我太太。』」有意思的是,被曾蔭權打出門外,被踩了尾巴的索羅斯們,卻像禿鷲一樣,一直徘徊在香港的上空,沒有離開。據大公網報導,香港「佔中」搞手
戴耀廷妄圖在香港特首選舉之際製造混亂。然而,該報發現,在戴耀廷身後居然有索羅斯的身影,他與索羅斯成立的「開放社會基金會」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戴耀廷,是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香港非法「佔領中環運動」三名發起人之一。同時,
戴耀廷又是香港高中教材《通識教育》的編寫者。
「佔中頭目」、背靠索羅斯、大學教授、教材編寫者……種種頭銜之人,竟可以左右香港年輕一代之人心。索羅斯在2003年至2011年投放4800多萬美元支持傳媒業,包括資助新聞學院、獨立媒體及傳媒企業。其中被川普狠批「假新聞」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也是受惠者之一。而《紐約時報》恰是戴耀廷2015年研討會論文《Is Liberal Democracy Universal?》的出版商。
「開放基金」與英國駐港領事館曾贊助港大「媒體法律與政策」研討會
索羅斯曾揚言:「我有一個外交政策,我的目標要成為世界良心」。原來,他所謂的「外交政策和世界良心」,是利用資金策划過的東歐「變天」,資助異見人士製造騷亂、擾亂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外交。
其禍港四人幫有:李柱銘、陳日君、陳方安生、黎智英。(陳方安生,已被扒的體無完膚,曾經是香港政府官員十足的兩面人,如2013年至2014年間,收受「政治黑金」,2014年「佔中」事件時跑去美國告洋狀,今年接受採訪時蠱惑香港警隊……)
在2014年,戴耀廷、陳建民、朱耀明三人發起的「佔中」事件,其三人並稱「佔中三醜」。黎智英及其控制的壹傳媒無論在「佔中」事件中推波助瀾,影響輿論之外,在2019年的亂港事件中也是「及盡其卑劣行徑」。他呼籲西方社會:不應把針對中國的目標放眼在貿易上,西方與中國真正的戰場是「價值觀」。
種種誅心行為,使他眾叛親離。
2019年8月,
黎智英被廣東順德黎氏憤而
剔除出族譜。身為傳媒大亨的黎智英,更多被人熟知的,便是其推出的《壹周刊》《蘋果日報》了。
(曾經扒卦曾蔭權的,就是這個《壹周刊》)蘋果日報等媒體如今早就淪為「選擇性失明」、「亂港之媒」。(前不久香港機場有位大陸遊客被打暈倒後,一些媒體迅速掐斷了信號關閉直播,其心可見)學校教育、媒體,這些都可稱之為教育,這些「誅心」之言導致了香港的一部分年輕人走上了「被洗腦、被利用、被蠱惑」之路。
據香港《匯文報》報導,一些教科書的內容,汙名化「一國兩制」、美化反對特區政府行動、煽動激進違法。
甚至出現「佔領街道不是犯罪」的汙名化警察圖片及題目,
企圖將這些激進內容觀輸在孩子的大腦裡。香港教育才是重災區,如不根治,香港的下一代,下下代年輕人將會被一次次的嚴重滲透。
愛國港人(包含原住民),對大陸沒有什麼思想包袱,他們可以告訴自己的下一代,「我們是中國人」。且不會受「教科書」、媒體的影響,時刻主動關注大陸的發展。一些港媒、西方媒體不願給香港人播報後來大陸的發展狀況,加之部分人也不願主動關注。
使得國民黨殘餘舊部及其後代,對大陸的印象還停留在1949年之前。
曾經有一段時期偷渡到香港的大陸人,對大陸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五六十年前的摸樣:窮。
他們一些人對大陸的刻板印象,大概是停留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畫面。其中有位叫「lorenz」的網友分享了在香港學習一年、工作三年多的看法和經歷。
面對殘酷的超高房價、工作壓力,使得一些香港年輕人沒有機會挪動腳步來看看大陸,進而對大陸一無所知。
如今,香港經濟遭到重創,已經是十幾年來最嚴重的情況。
香港再亂下去,怕是十年後的香港,將淪為一個邊陲特色小城,航運貿易中轉地位被上海臨港取代;免稅購物天堂在海南和澳門;金融業一些職能被澳門、上海拆解拿去。多少人呼喊著:親愛的兄弟,不要再亂了,放下「老照片」,放下偏見,睜開眼睛看看現在的大陸吧!但她依然倔強的拿起幾十年前的「老照片」捶胸嘔血,孤傲的酣睡在井底。
上海:謝謝!
香港,祝好運。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在看"吧~
參考資料:
[1].《曾蔭權:為香港做好這份工》,中國青年報
[2].《索羅斯基金會妄圖擾亂中國外交 與「佔中」頭目關係迷離》,觀察者網
[3].《香港「通識教材」裡,夾了這些私貨》,人民日報
[4].《培養「港獨」分子,操盤反華事件……扒開這些美國非政府組織的「畫皮」》,新民晚報,深海區。
[5].《起底禍港「黃媒」:蘋果日報指鹿為馬毒害青年,「立場新聞」顛倒黑白攻擊警察》,環球時報
[6].《大逃港》,陳秉安,2010年7月1日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7].《香港紅與黑:幫會、探長、大亨、回歸!》,萬小刀
[8].《港殤:宗師、黑幫、美人、死亡》,猛哥
[9].《禍港黎智英,從「佔中」到「騷亂」的黑手》,央視新聞、中國日報等
© THE END
深度 有趣的靈魂 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