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的由來-1

2021-02-07 從臣民到公民的歷史責任



我們所知的「中國」是一個晚近的發明


  劉仲敬(新銳歷史學者):我們所知道的中國,其實是一個非常晚近的發明。但由於發明的想像和真實相不同的緣故,所以今天構成了一個很複雜的投影。這個投影中包括一部分真實,也包括一部分想像,它們構成等和體,自己有了一定的生命力。這是我們看到所謂的文化認知,還有必須認知和不知之間。


  我之所以說依靠史料的歷史靠不住的,是因為你所依靠的史料必須在一個特定體系中加以排列組合才顯現出來一點,而排列和應用史料的方法事先已經決定了它的依據。如果你肯跳出來,重新設計一個體系,原有的史料馬上就顯出完全不同的一面。一般的人不會考慮這些,因為終生都不會超出他所掌握的小碎片史料的範圍。就像專門製作瓦片的人不會考慮建築結構一樣,但實際上他的瓦片和別人的磚石在不同的建築師手裡會顯示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如果你一定要問什麼是絕對真實的面貌,其實真實的面貌不可控。歷史是一個不斷重構的過程,重構歷史的過程本身就是製造歷史的主要因素之一。這是其中最微妙的東西,從佛經和量子力學原理來看,觀察者本身影響到觀察的對象。由於你的觀察存在,使原來不確定的、存在著多個可能性的系統發生坍塌,而潰塌以後的系統將會退到事先未預料到的一個比較固定的狀態。每一次接近歷史節點時,認識歷史的方式本身就可以決定歷史本身。因此在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反覆循環中會形成類似科斯塔斯環的巨大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節點逐步取消了。


  梁啓超總結了「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


  回顧華夏或者所謂中國存在的過程,必須上溯到人類文明產生的真正歷史。漢語世界大多數人,不僅包括大陸,也包括南洋60年代以後重新確定普通話教育,用中式教育培養出來的一些人,他們的體系基本上是一個「累層」造成的結果。累層造成的結果最深一層的是晚清張之洞和梁啓超之間形成的體系,創造了我們所謂「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它的基本背景是在當時強勢西方基本已經徵服世界的情況下,把中國放在印度、波蘭、猶太或者其他古老文明之中,然後教育晚清剛剛接觸新教的信徒們,告訴他們波蘭、印度、猶太這些古老民族都已經滅亡,唯有大清沒有滅亡。大清的原有地位跟印度比較相近,因為唯有我沒有滅亡,所以我們是值得自豪和驕傲的,只有我們才能跟近代西方平起平坐。本著這一精神產生了所謂「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

  這個說法在新學改革不到十年,由梁啓超加以總結,於是產生了後來「中國」「新中國」這一系列概念研發體系。這套概念研發體系之上,然後才又產生「建設新中國」「不同類型的新中國」,「三民主義」「共產主義」諸如此類敘事的體系,反帝教育還有中國和帝國主義、中國和思想體系的種種說法。即便說法有很多細節上的差別,比如現在有人討論抗戰狼牙山五壯士這些東西,其實全部在這一個體系之內。如果打碎或者超越了原有的這個本身壽命還不到110年的體系,問題本身就失去了意義。


  「四大文明古國」的體系抹殺了已知的事實


  現在回到人類文明開始,為什麼要破除「四大文明古國」這個體系?一方面跟「非洲中心論」差不多,為了挽救當事人的自尊心而不惜明確地歪曲事實。歷史解釋有層次性,所有事實可以做不同解釋,而且完全可以有意義完全相反的解釋。但解釋歸解釋,不能抹殺或者推翻已知的事實。而「非洲中心論」或「四大文明古國」的學說都是嚴重破壞了已知而無法推翻的考古學和探測學的知識。從現在發掘的材料基本上可以看出,沒有「非洲中心論」或「四大文明古國」,多元文化一律平等。


  文明明顯有等差性,從一個中心向四面八方蔓延,東亞地區在蔓延過程中明顯落在後方,這個落後性一直影響到後來的改變。最早的文明產生在現在的以色列北部和敘利亞西部,隨後蔓延到兩河流域、埃及,接下來是印度和希臘,最後才進入到中國、非洲和美洲。論時間來說,中國明顯比印度要晚,而印度河流域比美索不達米亞要晚。在這個基本格局上,談論「四大文明古國」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按照中國標準,湖北和河南現在出土的東西可以算成文明的話,那完全有理由說中亞的一些地方(現在已經成了沙漠)存在的文明比中國早得多、繁盛得多、藝術造詣高得多。


  古代文明從山地向平原進行


  如果抹去亂七八糟事後建構的說法,各地以陶器出現為標誌,可以看出不斷向東擴張的順序大致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從兩河流域越過東亞,從盆地漸漸向東面蔓延。這條線索非常重要,因為帶來許多核心技術,如戰車和祭祀。殷商王國的戰車技術和美索不達米亞戰車技術極其相似,這個王國在建立初期就是憑著戰車技術威震周圍各邦,而各邦似乎沒有相應的技術。而到殷商王朝,至少周人已經掌握了大規模戰車原理,打破了殷商的戰車壟斷。若按照技術擴展的一般規律來說,這些事實等於暗示著:要麼殷商本身有西來的來源,要麼通過間接傳播的方式,先於其他部族接觸來自兩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使它比四周的和更東方的文明群體佔有極大的優勢。這條線索的路線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因為古地中海延伸的範圍比現在要大得多。在史前時代,地中海往東的裏海、鹹海這一系列都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當時的喜馬拉雅山沒有像現在這樣高,中亞氣侯沒有像現在這麼幹旱,中國也不像現在這樣。


  第二條路線,我們知道的具體情況要少得多,但重要性更大。材料少得多的主要原因是這條線路所代表的文明線索可能是非國家化或者非組織化道路,最主要是缺乏大規模武士團體和有效的國家統治。這條線索始於印度,通過喜馬拉雅山南部、緬甸、西南夷、紅河谷流域和南亞延伸到長江兩岸的山地。我們知道,現在人口聚集最多的平原地帶是當時最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因為排水困難,洪水頻繁。人類最早的居住地既不是高地,也不是低地,而是在相對半山坡的地方,這是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也不需要很高的技術開發。文明技術進一步提升,組織性大大提高以後,才走到低地,排乾三角洲和沼地水,把這些地方變得肥沃。所以古代江南這些地方的文明線索基本上是從山地向平原進行。


  古代南方經濟生活優於中原軍事和政治方面落後


  最早開發的稻穀來自印度,基本上是旱稻。而僅僅是稻穀,南方群體就比中原群體享有更大的優勢,因為高古時代尤其是殷商時代,中原各個群體基本依賴於效率很低的植物,直到孔子時代才有了黍(一種接近小米的作物)。這種作物的生產效率很低,蛋白質含量也很低。相反南方的水稻產量比它高出二十多倍。僅這一項,南方群體在經濟生活方面要比中原富得多。但奇怪的是,在軍事和政治方面南方群體是落後的,從浙東地區出土的古蹟可以看出玉器雕琢更精緻,階級分化不那麼明顯。玉器雕刻精細說明當地工匠非常發達,有文明生活的理想。但武士不多,因為出土的戈矛不太多,屍首分離或者四肢不全的非常少。其邦國或者群落的規模不大,發生衝突的時候,頂多幾人或者幾十人死亡,缺乏長時性和大規模戰爭的人力和戰資。


  中原的物質生活不如南方,但出現了極其可怕的階級分化:大的墓葬擁有大量戈矛,小的墓葬基本上除了極少數戈矛之外什麼都沒有。戈矛出土非常多,經常出現大規模的數百甚至上千人的屍體,這些屍體明顯死於非命。尤其可怕的是,這些屍體甚至不分性別。陝西南部出土的墓葬中,包括十幾歲的少女(按現在的說法是少女,當時是壯年女子,可以承擔最重的體力勞動)明顯死於暴力,在戰爭中被武器打死,身上負傷多達幾十處,說明了戰爭的激烈程度。而南方出土的屍體只有少數是不全的,屍體骨骼上留下的傷痕非常少,好像都是自然死亡的。北方這些人無論男女顯然是在激烈戰鬥中死亡或者是在被俘以後遭到武器打死。這個戰鬥激烈程度清晰可見:必須打到粉身碎骨,自己爬都爬不動的時候才死在戰場上,根本沒有像南方那樣只是偶然被一塊飛石打死就死在戰場上。


  高古時代南北方相平衡,南方物質生活上略佔優勢。殷商時代及其以後,漸漸變成北方佔優勢,其中起巨大作用的很明顯是北方野蠻的戰爭倫理和集權產生的軍事、祭祀、貴族傳統。這個具有高度組織能力的團體,使其能夠攫取多得多的軍事資源,足以使物質生活繁盛,但組織能力比較差,會對其他各方形成最大的壓力。

相關焦點

  • 四大文明古國
    人類的四大文明古的起源,每個文明。都有屬於自己的神話故事。古人的智慧結晶,像中國的三海經,西遊記的佛教,封神榜的道教。
  • 《道德經》的兩句話揭示了四大文明古國為何消失了三個?
    大家都知道,世界歷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國。我們很多中國年輕人認為古代什麼都是中國第一。但是非常遺憾,四大文明古國裡面,中國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可能是第三或者第四。我這裡選擇第四,謙虛點對我們華夏文明有好處。
  •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只剩中國?祖先千年來堅持的一個理念起到了重要...
    眾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指的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華夏(中國),他們最早的定義是由清朝學者梁啓超在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提出的,認為這四大文明都是原生文明,而其他的則是派生文明,也就是受到了周邊國家或者地區影響衍生出的文明。那四大文明古國歷經了千百年,為什麼最後只剩下中國了呢?
  • 梁啓超為何將古希臘排除出四大文明古國?特洛伊神話有何魅力?
    自西方文明開始檢視自己的文明發展歷程時,《荷馬史詩》就是回顧古希臘文明難以迴避的一部著作。這部著作對研究古希臘文明而言,有著文學和史學的雙重意義。而這裡面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特洛伊之戰。我們總可以從這似傳說、似歷史的神話之戰中體會到古希臘文明的特別之處。梁啓超為何沒將古希臘文明排入四大文明古國?
  • 貫穿四大文明古國
    在這個神秘的北緯30度上,連接著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著名的埃及金字塔、神秘的百慕達三角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等等就在這條神秘的緯度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人們不得而知,1976年,美國海盜1號飛船在火星的北半球基多尼地區,拍到了4座很像金字塔的建築物。後來,還在火星上發現過多次疑似金字塔和人面像的建築物。這些金字塔與目前地球上現存的金字塔的形狀基本無二,甚至長短邊之比都符合黃金定律,讓人很難相信是自然的侵蝕所能做到的。
  • 別再誤解「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含義了!
    不少人嘆息:作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國民怎麼會有這樣的表現?真是丟臉丟到家了。大凡發出如此感慨的人基本都沒有弄清「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含義。其實,這兒的「文明」也好,「禮儀」也罷,它們的含義和我們日常理解的文明禮貌、修養禮節一毛錢關係也沒有。讀了初中的人都知道歷史書上的一個說法:當人類進入奴隸制社會後,人類的文明時代就開始了。
  • 韓國:面積比四大文明古國還大!
    我們都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世界文明的開始,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以及中國。我們敢篤定地這麼說,是有史料記載的。不久前,韓國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名為《韓國古代歷史中最輝煌的黃金時代:古朝鮮》,宣稱在歷史上,古朝鮮帝國是韓國最為輝煌的黃金時代。這一點是否有據可考,在社會上還飽含爭議。我們先從紀錄片來看起。
  • 雅利安人摧毀三大文明古國,為何不入侵中國?殷墟出土解開謎團!
    曾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他們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但是其中有三個國家最後都走向了滅亡,唯有華夏文明延續至今。現代考古確認,曾經摧毀三大文明古國都是同一種人——雅利安人,那麼如此強大的雅利安人為什麼沒有摧毀中國呢?
  • 星座的由來
    還有星座的這個詞說法的由來又是怎樣的?有沒去了解過呢?現在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星座說法的由來       星座起源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巴比倫人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提出30個星座。  星座起源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古代巴比倫人將天空分為許多區域,稱為「星座」,不過那時星座的用處不多,被發現和命名的更少。黃道帶上的12星座初開始就是用來計量時間的,而不像現在用來代表人的性格。  19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決定將天空劃分為88個星座,其名稱基本依照歷史上的名稱。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公布了88個星座的名稱。
  • 【微評】從四大文明之興衰 見中華文明之永續
    下面對四大文明的興衰史做一梳理,幫助我們更好理解中華文明的淵源流傳。「四大文明古國」的概念是在梁啓超寫於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一詩中被提出。不論國際學術界是否認可,但是我們的中學生能夠閱讀幾千年的古籍文獻,這是確鑿無疑的。距今約7000-4000年前,在地球版圖的北半球,幾乎在相同緯度的地區孕育了人類史上最早的四大文明。
  • 特稿:電影、瑜伽、智慧型手機——中印兩個文明古國交往「新故事」
    特稿:電影、瑜伽、智慧型手機——中印兩個文明古國交往「新故事」新華社新德裡10月10日電特稿:電影、瑜伽、智慧型手機——中印兩個文明古國交往「新故事」新華社記者趙旭 胡曉明 陳健近年來,練習瑜伽在中國年輕群體中悄然流行,印度電影受到中國觀眾喜愛。
  • 同是4大文明古國,有3個重要原因,印度人吃飯不用中國筷子用右手
    在歷史上,古印度與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同為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孕育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古印度在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印度與中國同屬亞洲國家,又因國土接壤,兩個文明之間的文化交流很早就存已存在。
  • 《英雄之城2》秋季版本」文明古國」預告,全新玩法正在趕來(內有福利)
    《英雄之城2》也將在近期推出全新的秋季版本「文明古國」,帶來全新玩法、英雄和兵種的同時也會為大家的發展助力,奉上一系列的福利活動。希望「文明古國」資料片能夠提升大家的遊戲體驗。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秋季版本推出了哪些新內容吧!
  • 當「四大文明」變成「五大文明」,我們該怎麼給孩子解釋?
    今天有位媽媽留言問我,她給孩子講古代四大文明,孩子卻說,應該是五大文明。 這又顛覆老母親的認知了。 小時候我們明明學的是四大文明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關於文明古國,我覺得關鍵的不是糾結是四大還是五大,而是了解我們國家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它跟其他文明有哪些共同點,又有哪些獨一無二的地方。 了解了遠方,才能更熱愛家鄉。其實,關於古代文明,我們小時候一直學的「四大文明」,說全了,應該是古代東方四大文明。
  • 神秘的北緯30度,四大文明和地球未解之謎為何都出現在這裡?
    一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出現在北緯30度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都是出現在北緯30°附近,這是一種巧合嗎?1、這個緯度大都數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相對溼度、溫度來講都是比較適合人類的繁衍和生息。
  • 各個文明的創世神話都一樣?人類思潮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創世神話是人類探尋自身由來和這個世界邊界的起源。對於這方面,在古代中國不僅有著盤古開天地和女媧造人、補天等神話,也有著道家對於宇宙萬物和唯一的「道」的理解。這也就是古代中國的創世神話和人類起源哲學。但為什麼要說趨同性呢,再看了其他文明的創世神話以後就大體上能明白了。
  • 「河洛古國」——我的家
    雙槐樹的歷史由來已久。經查閱1937年(民國26年)雙槐樹村王氏十五世祖王相鐸編修的《王氏家譜》,其中寫到「雙槐之名與孟津、河陰之雙槐樹村王氏同祖同名」,多次翻閱現存的《王氏家譜》,調查採訪數位本姓年長者,得知雙槐樹村名起源於我們王氏家族。在明初洪武年間全國大移民時期,王氏先祖弟兄三人,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到這裡。
  • 中國文明最早的發源地是什麼地方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過著最原始生活。中國國內最早的原始居民是約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者,遠古人類的蹤跡遍及中華民族的大街小巷,在經歷了初始部落和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後,伴隨著生產主力的發展趨勢和部落戰爭的加重,遠古時代的公有制經濟慢慢分裂,私有制出現,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是在夏朝,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 俄羅斯出了一部紀錄片,揭秘世紀大騙局:古埃及文明可能是偽造的
    眾所周知,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四個國家是四大文明古國,是世界四大文明的發源地。它們符合文明的三大標準:一要有城市,只有原始的小聚落也不滿足這個條件,必須要有城市和鄉村的對比、差別。二是要有文字,沒有文字,人的思想文化的積累不可能保存和傳播。
  • 【英語視頻】在線收看 | 紀錄片《人類四大文明》完整版,感受現在文明的發源地和所在地區的影響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發源地,文明分別指兩河文明、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現在文明的發源地和所在地區的影響。Egypt - The Way of Eternity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告訴我們,金字塔是以奴隸建造,用來安放死者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們從"每年九月泛濫的尼羅河"這個角度來探討構築金字塔這件事的話,將出現截然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