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日》&《56 up》 內個 電影

2021-02-15 內個

一直想說,如果有部影片會讓人萌生衝動去細數往事的,應該選哪部經典。特別適合在年末這一天,應景前塵如白駒過隙的情懷。


在浮華迷亂的最後一天裡,推薦《56 up》和《浮生一日》這兩部紀錄片。

一直痴迷紀錄片的原因在於鏡頭下旁觀者的態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我們生命中的大多數時間,都無法做到人面桃花又水波不興。無法做到控制自己不去參與,在所有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中,內心滋生的衝動。

《56 up》並不會讓我們百毒不侵,也不會阻擋我們當下的一意孤行。他是繁華無為的片刻間,高樓林立裡映出的身影,恰似我們,就是我們,剛剛好一個分身下可能會重複的人生。


這是一部由英國導演麥克-艾伯特拍攝的紀錄片,從1964-2012年,七年一拍去紀錄一群孩子的人生。2012年播出的《56 up 》是目前最後的一部。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被稱為「絕無僅有的曠世紀錄片」,完整又直白,殘忍又最美好的紀錄人生歷程。影片緣起一種英國人提出的「超階級理論」,導演試圖通過一部紀錄片呈現階級變動下的政治動機,聽起來有點嚴肅又拗口。

但是一切似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49年間,隨著片中大多數人帶著遺憾的老去,這場實驗性影片讓導演和觀眾最終都淪為了命運的沉思者。

我們先不說結論,也不要猜測結論。7歲的童言無忌裡,便依稀能看出思想和階級的烙印。之後的49年間,我們看他們小,看他們老,不要去分析每個人每個時間段的所言所行,只是靜靜旁觀。看著快樂和清夢是如何遠離一張張臉,「那些一開始稚氣,繼而不屑,然後迷茫,再後來麻木,最後是無所謂的臉。」我們不妨約定,用你最大的耐心,最大的冷漠,看完《7年》《7年又7年》《21年》《28年》《35年》《42年》《49年》《56年》這個系列再來細說這場曠日許久的人生直播。


我們無法預知,也無法用行動真實的表達悔恨。

我們無法真實的順從,也無法拼盡全力去抗拒。

我們殘忍的看他們一步步努力,一步步掙扎,一步步化為徒勞。

我們溫暖的回望自己每一步的前路,每一步步的風雲萬變,每一個也許之後疊加而成的,今天的樣子。

有人在28歲退出,在56歲回歸。有人在21歲時離開,再未出現。有人因為婚姻改變性格命運,有人因為打擊而一蹶不振。有人因為家庭中孩子的數量影響了生活品質,有人因為性格的原因將一手好牌漸漸打爛,無法翻盤。

階級固化會不會永遠是中外同軌的宿命並不是此刻最重要的議題。因為無論富人窮人,在夢和夢想面前,永遠是人人平等。

作為紀錄片的導演,這49年來恆定的觀察者,有著強人一等的自控力。那些不帶感情色彩的鏡頭,不做評判的剪輯節奏,平和、友好又疏離的紀錄這些人的一生。走過49個年頭,我們甚至無法承認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看完了這些人的大半人生,而在剛剛之前,他們還「只是個孩子」。56歲,許多事情在過去和將來都已成定局,許多「也許」可能永遠只停留在「也許」。

這一場堅如磐石的命運之旅,微小又渺小。如果不是跟夢想有關,那我一定不想用宿命這個詞來替代這種因果,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因果的話。生活大多數的哲學都來自於慣性,其實我們並非沒有在某一時刻隱隱的知道最終答案。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大概能猜到故事的答案。而驅使我們繼續看,繼續讀,繼續思考,繼續活著的動因,不過是即便有遺憾也願意為安然老去而努力的活著。活著。

七。在希伯來語中有完美的含義,而中國傳統釋義裡,有輪迴重生的含義。無論是七級浮屠還是七宗罪但願這個數字不是暗自嘲諷這段《56 up》裡的歷程。嘲笑光陰百代下的浮生若夢。

你有沒有遇到一些東西,太美了以至於無法分享?

我相信最美的一定無法分享。

怕說出來的那一刻幡然醒悟,不過如此。

怕念出來的那一瞬依然挫敗,已然逝去。

怕聽的人未必懂,說的人未必飽蘸深情。

本文大段講述《56 up》這是我希望你在看《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 )前先預習的。後者是導演 Kevin Macdonald在youtube上邀請世界各地的人分享2011年7月24日發生的事情。這些萬般不同的故事,豪無聯繫,卻因為一個實驗片連在了一起。最讓人感動的是,毫無起承轉合的那些悲喜,無法預測每一秒下的風雲巨變。最特別的是片尾字幕:每個人是每個故事的主人翁。



2016這一年喜歡一段話「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殺鵪鶉的少女》

年華裡,日子久藏之後滋生的是什麼。誰又說的清。



我們錯過記錄2011年的7月24日這一平凡的一天。

那普通的再不普通的2016年12月31日,你在做什麼?

文章原創 圖片來自於網絡 

新浪微博:那隻米

相關焦點

  • 不吹不擂改變人生的兩部紀錄片:《人生七年》與《浮生一日》
    導語:不吹不擂改變人生的兩部紀錄片:《人生七年》與《浮生一日》小編曾是一個閱讀愛好者,遇到自己喜歡的某類題材可以一晚上拿著手機看完幾十萬字,不看完就不想睡的那種,但是有時候遇到特別好的文時也非常的糾結,一方面想看故事的發展到底是怎樣,另一方面又非常的不舍,看完之後就又少了一本。
  • 【十點電影】《浮生一日》 某年某月某一天,即是永遠
    我們生活在這顆孤獨美麗的藍色星球,短短浮生一日,卻在不同的角落發生著不同的故事,或壯麗,或孤寂。
  • LIFE IN A DAY 浮生一日
    如需轉載本文請註明:晚安常州 ( ID:JSwananchangzhou)浮生一日而一部叫《 LIFE IN A DAY 》的電影,準確的說是一部紀錄片,則是把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作為了一個特殊的日子,記錄了這一天之內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所發生的事情。我很喜歡它的中文譯名,叫 「 浮生一日 」 。浮生,即是人生,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我們常常說生命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這其中的留戀與惋惜溢於言表。
  • 《浮生一日》時隔10年再度徵集全民影像
    紀錄片《浮生一日》海報十年前,一部全世界網民共同創作、史無前例的紀錄片——《浮生一日》誕生。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的千萬個「你」和「我」,用攝像機記錄了自己的生活瑣事,並共同回答了3個靈魂拷問。1:你的口袋或手袋裡有什麼?(What’s in your pocket?)2: 你最愛什麼?
  • 今日放映《浮生一日 Life in a Day》
    大家今天如果還沒有安排,可以來AO看電影啦。今天這部電影可能在今年的背景下更加能帶來感觸。在你接觸不到的別地的他人,大家都各自在做些什麼,思考些什麼呢?。另外大家今後有什麼想要看的電影,也可以來店裡告訴店員,有機會在AO的大投影幕上播放哦。
  • 品評 | 《Life in a Day(浮生一日)》——這是我生命中最棒的一天
    我們讓全世界的人們用影像記錄下Ta們的生活並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我們收到了來自一百九十二個國家長達四千五百多個小時的錄像 所有錄像都拍攝於同一天2010年7月24日  以上是這部紀錄片寫在片頭的話如此紛繁複雜的素材經由首席執行導演Kevin Macdonald
  • 《石榴的顏色》《浮生一日》 | 鹿地放映·周六下午
    《浮生一日》凱文·麥克唐納 娜塔莉婭·安德烈亞斯由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作品《銀翼殺手》《黑鷹墜落》《異形》《角鬥士》)和全球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聯手,邀請全世界網民用攝像機紀錄下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自己的生活瑣事。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構成了近4500小時的視頻素材,展現了在同一天之中世界各地人的日常生活。
  • 【電影推薦】年輕時,我希望你去看看全世界.——《浮生一日》
    一天內,你看見生命的伊始,看見生命的結束。看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們,說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信仰。看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看生活富足的人們。有人坐在地上用手抓著澆汁涼米飯,有人坐在環境舒適的餐廳吃迴轉壽司。有人站在高峰仰望天空俯瞰世界,有人穿梭在喧鬧骯髒的街道,看市井生活。就在你發呆的剎那,有多少生命離開,有多少生命降臨。世界真是個奇妙的東西。
  • 人生七年/56 up
    二、除了母體的家庭環境,性格是重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張牌。誠然,前面有說,絕大部分人基本都沒跳出社會的等級的既定魔咒,但還是也有例外的。他到底是因為家庭環境而造成的自卑,還是因為天生性格本身而造成的少毅力?不得而知,總而言之,他小時候的那張臉讓人憐憫並心裡發冷,因為這都可能只是與他的童年生長環境密切相關。三、婚姻可以拯救一個人,尤其是女人。在電影中,女人的幸福主要與情感與婚姻有關,事業在裡面的比重很小。中產階級裡面有三個同班同學,在多個年代一起肩並肩出現在鏡頭裡,長大以後的命運差別還是很遠。
  • 浮生怎生了得
    人的一生,短暫,匆匆易逝,一切如江河之水,不可東流,難免讓人唏噓感嘆,正所謂「浮生」是也。「浮生」形象地形容了人生的倉促不定,有如飄萍柳絮。世事如一場大夢,於是便有了浮生如夢的說法。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 近5000人拍攝自己的一天 優酷打造全民電影《餘生一日》
    近日,優酷與大象紀錄聯合發起中國第一部「全民電影」《餘生一日》。邀請大家用手機等設備記錄2月9日——武漢封城的第18天,自己或與家人、戀人、朋友、同事在一起的生活片段和領悟期望。來自全國各地的近5000人加入拍攝計劃,這些普通人的紀錄素材將經過專業人員處理,構成一部全景式紀錄影像。「給紀錄片行業帶來的新的嘗試、新的變化,是我們希望做的。」
  • 浮生一日,告別失敗,迎來自我的新發現 | 觀影
    在一部名叫《錯會半生》電影中,這種「輪迴式」的自我折磨得到了巨細無遺的詮釋,而這部關於失去的電影中,所有的故事都凝結在「浮生一日」的講述中。編劇/導演:揚·奧勒·格斯特主演:科琳娜·哈弗奇   湯姆·希林女主角拉娜的兒子即將舉行音樂會,而這一天恰是她的60歲生日。
  • 英國電影:浮生夢
    幕 後 制 作: __________       浮生夢是2017年翻拍的1953年奧斯卡獲獎影片,由蕾切爾、山姆主演,兩位氣質絕佳的主演在19世紀的歐陸風情下,娓娓述說著這個暗黑、多疑又充滿愛與悔的寡婦密談。
  • 第191期 蘇軾《鷓鴣天》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蘇軾專題第7期鷓鴣天
  • 5000普通人合拍紀錄片,真實記錄疫中無名者的「餘生一日」
    號召大家拿起身邊的設備,將鏡頭對準一切值得記錄的人和事,拍下2月9日這一天內平凡或不平凡的片段——他們打算用這些最真實的生命片段拼出真正掃描中國的全景式紀錄片《餘生一日》。受電影《浮生一日》啟發,他們全網徵稿,號召大家拿起身邊的設備,將鏡頭對準一切值得記錄的人和事,拍下2月9日這一天內平凡或不平凡的片段。他們打算用這些最真實的生命片段拼出真正掃描中國的全景式紀錄片——《餘生一日》。2月9日當天,有近5000人加入他們的拍攝計劃,後來共回收了3000多份素材。
  • BBC56UP啟示,原生家庭對員工的影響
    BBC從1964年開始記錄了一群7歲的英國兒童的成長經歷。14歲的約翰,被問及渴望什麼樣的權利,一臉嬌羞1964年,導演在英國選了14個來自不同的階層的孩子,都是7歲,每隔7年,導演會追拍現狀,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
  • 原神:祈願池「 浮生孰來」抽不抽,理性分析
    前兩天還在和粉絲推測甘雨池的四星up角色,沒想到全猜中了(行秋猜的芭芭拉和行秋)!那麼今天就淺談甘雨池「 浮生孰來」的角色分析吧,看看本次up池到底適不適合你!畢竟祈願池的更新實在是太快了,會長一個微氪黨雖然有點非,但是都跟不上這獎池更新速度哈哈(阿貝多放棄了,副c夠用了),所以理性抽卡還是有必要的!(話說回來阿貝多的卡池四星質量真的很高!
  • 最特殊的紀錄片:《56UP》
    全世界迄今為止可能都找不出第二部這樣的紀錄片了——真實,真實到駭人,直面生活的殘酷和美好。前後跨越半個多世紀,從1964年至今,影片七年一拍一播,《7歲》、《7歲又7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到《56歲》,不脫節地記錄了一代普通英國人的大半輩子。
  • 豆瓣8.8分《浮生一日》:這一天,窺見世界各地平凡人的人生百態
    這是電影初始的一小段,《浮生一日》是一部非常獨特的紀錄片,它沒有主角,沒有劇情,沒有鏡頭的運用,更沒有編劇的匠心。 它是由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和託尼.斯科特牽線,在YouTube上邀請所有人用視頻記錄下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自己的生活發生了什麼。
  • 【初二】四合院裡觀影賞析,品茶論道,聊天玩牌,再吃一頓上等食材的宮廷大餐 資深影評人帶你一起賞析《無依之地》,《浮生一日2...
    The 2nd day, we should~meet with friends, watch movies,taste tea...and enjoy a big meal~To enrich our festival life,We invited veteran film critics to lead us enjoy two new movies,T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