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wǎng lái wú bái dīng.此句出自劉禹錫的《陋室銘》,全文如下:
陋室銘⑴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⑵是陋室,惟吾德馨⑶。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⑷。可以調素琴,閱金經⑸。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⑹。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⑺,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釋
⑴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一般是用駢句寫成。
⑵斯:指示代詞,此,這。
⑶馨:散布很遠的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⑷鴻儒(hóng rú):儒,舊指讀書人。鴻儒,指博學的人。白丁,平民。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⑸金經: 金,珍貴的。金經,珍貴的經典著述。
⑹案牘(dú):(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⑺廬,簡陋的小房子。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臥龍崗中。
揚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子云亭,據說是他早年讀書處。
譯文
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蛟龍棲留就顯神靈。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遠揚。苔痕碧綠,爬上石階;草色青蔥,映入簾中。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之人,來往的沒有淺薄之徒。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金經,似不僅指佛經吧)。沒有繁雜的音樂攪擾聽覺,沒有文牘公務勞累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茅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陋室銘》寫作背景
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裡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鬥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柳公權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轉載請註明出自微信公眾號「zghdqsjs」,長按下圖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