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對《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續作充滿期待,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一直沒有來得及去看,《不二情書》的評分並沒有想像中的高,也就難免失了興趣.
終於決定坐下來那它打發打發時間的時候,離它上映已經過去了80天。不得不說開場湯唯的扮相實在是把我雷的夠嗆,這段閃瞎眼的機車戲實在是沒有存在的必要,難道是導演轉了風格?
也並不是,因為片子很快就轉入了影評中說的「混亂且緩慢」的部分了,欠了100萬的澳門賭城公關湯唯和唯利是圖的美國房產經紀吳秀波,平行的生活因為錯寄的信件而相交了,具體內容不必贅述,總結起來整部片子就是一句話「雲中誰寄錦書來。」
看完之後首先影評君覺得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難看,倒不純是因為吳秀波,波酥一說英文我就出戲,但我愛聽他讀詩,跟爺爺對坐讀信時他說:「去國懷鄉中用的也是一個「去」字。」
臺詞有點刻意,但好在聲音很隨意,吳秀波以前在為你讀詩錄過一次《致橡樹》沒有用舞臺腔,很即興,像他這個人鬍子拉碴扎著半丸子頭的樣子。
小便上學時很喜歡劉禹錫的「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湯唯和吳秀波兩人並沒有見過對方,僅在一次次互相通信中建立了信任和好感,石子落在湖面會掀起波瀾,但人的心境卻不僅僅受外在環境影響,人對人的影響,人對自己的影響,都會讓人的心緒「平地起波瀾「。
無聲無息的,他們愛上了對方,寫信的方式在現今也許很不可思議,但細想來信只是一個載體,本質上來說這種形式跟現在的微信沒什麼區別,只是他們的方式更加寫意。
《北京遇上西雅圖2》評分低大概是過於緩慢的節奏不適應現代人觀影習慣吧,有人說電影裡設置的詩詞過於矯飾了,做作且無用,其實倒該感謝這些詩詞的點綴,否則這部片子就真是冗長無味了,片中出現的詩詞如果好好學了高三語文那應該就都不陌生,好在沒有出現一句從前慢,不然就做作了。
除此之外電影給影評君的另一個感覺是來自心底的空洞,兩個漂泊無依的人,兩座巨大的吞噬人的欲望都市,與前作溫暖的基調不同,這部《不二情書》中兩人卿卿我我的直接接觸並不多,男女主角在最後一個鏡頭中才算第一次見面,過程中兩人都經歷了情感上的變故,所以兩個人的形象都是不穩定的。
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並不能真正讓人有塵埃落定的踏實感,爺爺一直在問吳秀波」你結婚了麼?沒結婚買什麼房子?「爺爺的此心安處來自奶奶,所以在他的潛意識中,沒有伴侶的人是不安定的,是沒找到家的,而吳秀波和湯唯的角色正是如此。
殘缺的有時候要勝於圓滿的,對於《不二情書》來說兩個人通信中斷,不再聯繫這樣有殘缺的結局更好,非讓兩人見到,就故事結構來說似乎完整了,但失去了影片一直營造的傳統中式文化寫意留白的氛圍,有點像是生硬的補充。歸根到底是導演太任性了,任著自己的喜好拍,沒太考慮影片的最終效果。
雲中誰寄錦書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北京遇上西雅圖2》與前作並沒有一毛錢關係,它片段,緩慢,但不見得真的如傳言一般一無是處。